汽车行业刚刚发生的一件大事是,目前在国内50万以上豪华车领域呼风唤雨的赛力斯发布公告,将以25亿元收购合作方华为持有的全球所有类别“问界”及其他相关商标权及申请权、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所谓的字越少,事越大,赛力斯这次简短的公告,实际上是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
它不但意味着目前中国最年轻的高端汽车品牌的品牌归属明确化,还为双方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打好了基础,也为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后新的赋能方式作出了探索。
有接近赛力斯的人士猜测,这种层级的业务变动,“得到的是双方最高层的认定和共识”,没错,是“双方最高层”。
——导语
01不是切割,是理顺对于收购这件事,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华为在未来可能将与赛力斯“分手”,所以,大家在分家前要把家里的账务清一清。
更有人对赛力斯的未来发展表露了悲观情绪,因为在这部分人看来,赛力斯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新能源、智能化的造车新势力中发展速度最快,且几乎是唯一一个在50万元以上市场可以和BBA掰掰手腕的新锐汽车厂商,主要依靠的就是华为在品牌、技术、营销等层面全方面的赋能。
但是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分手甩卖”的观点,十分可笑。
因为你不管怎么看赛力斯的发展,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无论是短短几年就达到千亿市值,还是作为鸿蒙智行阵营整体销量的压舱石,赛力斯都是目前华为在赋能汽车行业、发展涉车业务上,最成功的一个个案,也是华为车BU证明自己强大赋能价值的最大的牌面之一。
这么硬核的业绩、这么好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是目前华为车生态中独一档的存在,华为为啥要切割?怎么会舍得切割?
所以,根本就没有切割。这次的转让,只是理顺赛力斯发展道路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就在这次转让之前,赛力斯与华为签署了一份《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其中的主干是——双方将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有接近赛力斯的人士猜测,这种层级的业务变动,“得到的是双方最高层的认定和共识”。
而且,为了强调这种合作的牢固性,《合作协议》中还特意强调——赛力斯与华为将继续对AITO问界品牌车型进行联合定义、联合设计,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多AITO问界新品。
这段话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看过很多次。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强调”中,是一个字也都没改。
从另一个角度看,华为也在重申,“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其中的“造好车、卖好车”是关键词。
如前所言,自有智选车业务以来,华为对赛力斯的全部承诺,就是“联合定义、联合设计和销售赋能”,所以,《联合协议》的意思就是说,华为未来对赛力斯的支持,不是从全面合作改成了单纯的技术赋能,而是在定义、设计、销售等方面继续的倾力支持。
一句话,除了转让了商标和部分专利,双方合作的主要领域,都没有改变。
那你可能要问我,既然一切都没有变,干嘛还要转让?
02为了成就赛力斯的梦想为什么要转让,其实答案也在《合作协议》里,那就是“双方将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这句话里面,掩不住的是赛力斯对自己发展的志向。
我以前讲过,问界的成功,大家容易看到的是华为的赋能,比较容易看不到的是赛力斯的付出和抱负。
作为一家和华为公司成立时间差不多的车企,赛力斯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志向。这个志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世界级的领先地位的这个时代,弯道超车成为一家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先品牌。
我此前写过,双方在合作前,彼此都进行过非常深度的研判——包括赋能的价值点、合作方式、三观等等,都在研判之列。
所以,才有了这次几乎完美的合作——这离不开在问界的销售一度陷入低谷时,华为和赛力斯无怨无悔的持续加持;也离不开赛力斯在合作上的开放态度、对华为先进的技术和工作方法的沉浸式学习、以及在困难时咬紧牙关,对产能、产线上投入百亿规模的投资。
可以说,如果赛力斯没有成为世界级车企的格局,它就不符合华为遴选合作伙伴的标准;而如果没有成就这种大事的志向,赛力斯上下也不会有近乎完美的配合度和倾情投入。
但是,双方的合作中,确实有一些历史问题,需要理顺。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商标权的割裂。
根据商标电子公告系统的消息,华为已经获得了多个“问界”商标权,可以说正式拥有问界的全部商标,且涉及的商标类别中明确包含了汽车和运载工具(第12类)以及电子产品及科学仪器(第9类),这意味着华为现在拥有“问界”商标的主导权,特别是在汽车领域的商标权上。
而AITO作为品牌名称的一部分,其商标权实际上归属于赛力斯全资控股的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一点在多个公开资料中得到了确认。AITO代表赛力斯,是双方合作品牌中的一个重要标识。
这种商标权一分为二的现象,比较罕见,应该是过去几年里AITO问界在快速发展中,来不及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问界和AITO的分离状态,会给消费市场一种困惑,也就是消费者常常提及的“到底是谁在为AITO问界负责,出了问题到底该找谁,谁会兜底”的连环三问。
随着AITO问界作为一个品牌的势能和商业价值不断提升,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从toC的角度,把分裂的商标权归属合二为一,目的就是强化产品与商标的市场认知一致性,让消费者更放心的消费。
从toB的角度,把AITO问界这个商标权完整的归属于赛力斯,有助于解决合作中的权属分明、品牌价值归属的问题,从而激励双方更加心无挂碍的进行合作。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海外攻城拔地,华为和赛力斯也对海外市场非常重视,但割裂的商标权一直是出海过程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个细节是,在此次收购商标的细项中,并不单纯指中文的“问界”二字,还涵盖了全球多个市场地区的问界商标,赛力斯拥有完整的品牌控制权后,后续有利于问界品牌出海战略的推进,也有利于统一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以及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布局。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AITO问界品牌的合二为一,为赛力斯从试水海外到正式走向国际化扫清了障碍,也就是很多分析所说的:“此次合作这不仅提升了赛力斯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是AITO问界品牌走向国际化的开始”。
0325亿,赛力斯买贵了么?在目前这个群雄逐鹿的新能源市场,车型的选择足以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所以品牌不仅是重要的心智资产,更是具有长期价值的“人心红利”,它对促成消费选择、降低信任成本和提升交易溢价,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像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所说的那样::“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被一夜之间清零,我也可以凭可口可乐商标,几个月重新获得投资、东山再起”。
事实上,这次交易之前,对于问界的品牌价值,是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过评估的,那就是——AITO问界综合资产评估价值已超百亿元。
换句话说,就算“AITO”和“问界”共享这100多亿的估值,那平分下来,“问界”两个字也值50亿,而华为用25亿打包再加一堆专利卖给赛力斯,相当于打了一个对折还有多。
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笔者认为,25亿的价格,不能简单理解为华为的打折。品牌价值的贡献度计算,也不是简单的“除以2”。
正解是,这个价格的最终确定,是华为对赛力斯在合作中所贡献价值的深度认可,是对赛力斯在AITO问界这个品牌不断增值中发挥作用的认可,这样才是公平和友善的兼备。
而且,在笔者看来,还有几个要素,将保障“问界”归属赛力斯,并与AITO合二为一之后,能够持续发展的利好。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双方约定,“AITO问界”品牌将继续专用于双方联合业务合作车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以保证这一品牌的现有及未来车型、车系将继续得到华为的倾力支持,能够继续选择使用华为的优势技术和赋能体系,这对消费者是一个信心保证。
赛力斯汽车是唯一一家与智选车、车BU、华为数字能源签订战略合作的车企,这本身就是AITO问界得到持续赋能的保证。
赛力斯拥有完整的品牌归属后,会有更大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擦亮这个品牌,这是不言而喻的。
赛力斯也会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这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长远之道,既可以提升AITO问界车系的竞争力,也为赛力斯的持续发展、包括打造更多的子品牌提供保证。
对于华为来说,转让问界后,鸿蒙智行旗下的四大品牌都已经归属于制造商,这对于行业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华为再次表明了不造车的决心。
而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强化华为作为赋能者的角色定位,为华为做好超级供应商为车企服务,不断深化、创新和探索智能汽车时代的各种合作方式,也颇有助力。
目前,AITO问界M5、M7、M9等系列合作车型,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一季度销量跻身中国市场豪华品牌前列,其中50万级别的问界M9上市以来累计大定超10万辆,这在中国的汽车发展史、特别是高端市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燃油车时代,虽然国产品牌不断冲击高端市场,但一直没有根本性突破,既或有突破,也大多是由国内车企购买的海外高端品牌来实现。
而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在区区几年内就完成了这个突破,中国不仅自此有了一个完全自主并拥有全部关键技术的高端品牌,也证明了中国汽车利用新能源、智能化这种底层架构更迭的历史契机,有效的实现了对高端市场的突破和对豪华的重新定义,这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将来书写中国汽车发展史的人们,一定会给AITO问界这个品牌,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