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大核有料
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内陆,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独特,是连接中亚与南亚的枢纽。
20 世纪初,在埃米尔阿卜杜勒一拉赫曼的统治下,国家逐渐统一,开始走向现代化进程。
近代以来,阿富汗的命运多舛,在各方势力的撕扯中艰难前行。
20世纪中叶,时任首相的达乌德亲王选择与苏联在技术与军事领域合作,国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乌德亲王执政的最后几年里,他发动政变推翻了君主立宪制,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
阿富汗国内政治和社会形势在此时发生了巨变,中产阶级崛起,对普什图上层的统治不满,部分人转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久后,达乌德政权被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成立,但政权内部人民派和旗帜派斗争不断,局势愈发混乱。
1979年,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阿富汗陷入了长达九年的抵抗运动。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就是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本是一名医学高材生,却成了政客,最终坐上了总统宝座。
但是随着阿富汗的局势变化,这个男人的最终结局令人唏嘘,就连死后也不得安宁。
那么,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又为何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的人生轨迹
纳吉布拉出生于喀布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的,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商务官员。
幼时的纳吉布拉跟随父亲在巴基斯坦生活,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才返回喀布尔上学,最终他取得了喀布尔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学位。
1965年时,纳吉布拉选择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为了这个亲苏政党的早期成员,医学院高材生从此踏上了政治舞台。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不久后分裂成了两个派系,“人民派”和“旗帜派”,纳吉布拉坚定追随后来成为苏联代理人的卡尔迈勒,这个选择为他打开了通往权力核心的大门。
真正改变纳吉布拉命运的契机是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
克里姆林宫决定直接介入阿富汗事务,纳吉布拉受命解散了原有安全机构,组建国家情报服务总局(KHAD)。
这个情报机构在短短六年内从百余人扩张至数万规模,它的触手伸到了当时阿富汗社会的各个角落。
根据前苏联克格勃档案披露,纳吉布拉每月向莫斯科提交的监控报告超过2000页,涉及对象包括政府官员、宗教领袖乃至普通市民。
这种高压统治手段让当时的阿富汗民众叫苦不迭,虽然有效巩固了亲苏政权,却也让纳吉布拉臭名远扬。
1986年纳吉布拉进入了政治生涯的巅峰期,接替卡尔迈勒成为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在苏联撤兵后,暴露出了纳吉布拉政权的一个致命缺陷,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完全依赖外部的武力支撑。
莫斯科停止了每年30亿美元的援助,政府军三个月内就陷入发不出军饷的窘境。
1992年,纳吉布拉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之死
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本想乘飞机逃亡国外,却被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控制下的喀布尔当局民兵截回。
自那天起,他便狼狈地躲进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避难。
讽刺的是,当年被他亲手提拔的乌兹别克族军阀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正是关闭机场跑打破导致纳吉布拉逃亡失败的罪魁祸首。
这种“农夫与蛇”的戏码,在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上屡见不鲜。
不久后,塔利班势力蓬勃兴起,并于1996年9月攻入了喀布尔,封锁了该市。
在塔利班即将攻入喀布尔之时,纳吉布拉的政敌马苏德曾两次为他提供逃亡机会,纳吉布拉都拒绝了。
马苏德和纳吉布拉幼时就相识,两人的家曾住在同一个街区,尽管他俩在政治上不对付,可马苏德却是真心想帮他的。
纳吉布拉拒绝马苏德的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同为普什族的塔利班不会伤害他。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太天真了,在塔利班看来,纳吉布拉这个“屠夫”必须得到严惩,正是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让纳吉布拉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士兵找到了纳吉布拉的藏身之所,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他们先是在众人面前将大捆钞票塞入纳吉布拉的嘴里,又将其下体割下,不顾纳吉布拉的嚎叫将其栓到吉普车上围着总统府拖行几圈,直到纳吉布拉奄奄一息,塔利班士兵才用子弹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个男人死后也不得安宁,塔利班士兵将他面目全非的尸体挂在广场上公示一周,腐烂后就丢进了臭水沟。
纳吉布拉的政治生涯,反映了苏联解体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变,以及阿富汗内部族群、宗教矛盾的不可调和。
他的死亡,则成为了塔利班极端主义的标志性事件。
结语
纳吉布拉只是阿富汗历史变迁中的一个缩影,在国际局势的变化下,个人命运只能随波逐流。
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始终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参考:
1. 澎湃新闻:历史|百年阿富汗 2021-08-16
2. 中国网:新闻中心:美新著揭阿富汗前总统被处决前印度营救失败秘闻 2017-11-09
3. 中国新闻网:数百名塔利班士兵逃出坎大哈 城内一度混乱 2001-12-08
4. 上观新闻:这场由美国发动的最漫长的战争,就这样要输了!(仅参考第二部分) 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