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最近集体炸锅了,原因是一份采访报告揭露了韩企在华面临的危机:除了半导体,其他领域几乎全线溃败,被中企全面超越! 报告中,在华韩国企业家们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危机感,中企的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市场反应之迅速,让韩企有些措手不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竞争优势的?
这份由韩国贸易协会发布的报告,采访了30位在华奋斗的韩国企业家,涵盖了汽车、电池、游戏等多个领域。这些身处一线的企业家们普遍感受到来自中企的压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感”。
韩国媒体自然坐不住了。《朝鲜日报》接连几天发表文章,大标题触目惊心:《韩国已被中国超越,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文章里充斥着韩国媒体的焦虑和担忧,甚至开始反思他们是不是真的要被中方甩在身后了。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恐慌?说白了,就是咱们发展速度太快,让韩国有点措手不及。过去,韩企还能在技术和质量上找到一些优越感,但现在,中企不仅在传统领域迎头赶上,更是在高科技领域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一位在华的钢铁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还能拿产品质量说事,现在中方的技术突飞猛进,“已经和韩国没有区别了”。还有石化行业的人士表示,现在中方一些默默无闻的初创公司,实力甚至不输韩国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
更让韩国人感到不安的是,我们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布局和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韩国。比如无人驾驶领域,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表示,中企行动力超强,技术迭代速度飞快,无人驾驶出租车都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始运营了。反观韩国,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技术发展缓慢,几乎还在原地踏步。
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一位在华多年的汽车行业高管一语道破:“在中国,新技术一旦开发出来,就会被迅速推向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比之下,韩企却被各种政策法规束缚手脚,新产品上市流程冗长,错失了抢占市场的先机。
韩国媒体也承认,中企在创新速度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比如,电动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就比外国品牌快得多,平均领先两三年。曾经引以为傲的“速度”优势,现在反而成了韩企的短板,这让韩国媒体感到十分尴尬。
更让韩企感到无力的是,中方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远超韩国方面。一位在华韩国企业家表示,中方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韩国方面却显得有些后知后觉,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都落后了一大截。
这份报告就像一颗深水弹,在韩国社会引发了不小震动。韩国人引以为傲的“经济奇迹”,现在看来似乎不再能那么引以为傲了。
尤其是在年轻人眼中,我们的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力,已经完全不输给韩企,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实现了反超。他们对咱们的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对韩品牌的“优越感”则越来越淡薄。
《朝鲜日报》也酸溜溜地承认:中企不仅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而且在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而且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推广,迅速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
更让韩国媒体感到不安的是,中企正在积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相比之下,韩企却显得有些保守和固步自封,海外市场拓展乏力,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面对中企的强势崛起,韩国媒体和企业界开始反思:韩国企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在创新速度和市场反应速度上落后于中企?韩国的政策扶持和监管体系是否也存在问题?
《朝鲜日报》在社评中尖锐地指出,韩企不能再沉迷于过去的辉煌,而是要认清现实,正视差距,积极寻求突破。他们呼吁韩国权力机构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放松对企业的过度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竞争环境。
韩国媒体也提醒韩企,要学中企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场由一份报告引发的“危机感”,或许正是韩企和韩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实现突破,将一定程度决定着韩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韩企和韩国社会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寻求与华合作共赢,而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在这个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全球化时代,只有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