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热衷彰显功绩,一面斡旋俄乌停火,挑起中美关税战,一面施压伊朗并威胁开战。美防长赫格塞思4月14日称,若外交谈判未果,美军将对伊朗采取大规模行动,阻止其拥核。
近期,美国屡向伊朗施压,要求谈判并达成协议,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3月12日及30日、4月7日,特朗普多次威胁,若伊朗不谈判或达成协议,将面临美国军事行动或轰炸。
面对美施压,特朗普在中东集结兵力,含2航母打击群和至少5架B-2轰炸机。12日,美伊于阿曼首都间接谈判,伊朗外长称取得大进展,同意19日续谈,白宫称会谈积极建设性,施压见效。
即便如此,美防长仍出言强硬,这对伊朗是羞辱。伊朗已配合,美无需用强。此举损德黑兰颜面,似向全球宣告伊朗被迫签约。美防长或欲以此极限施压促19日谈判,并重塑中东秩序重返亚太。
19日美伊核谈前,美防长再度发出武力威胁,视为“最后通牒”,伊朗压力巨大。伊朗最终屈服的可能性较大。
巴以冲突中,伊朗领导的武装损失大,美以具备打击伊朗核目标能力,伊朗无外援。俄副外长称将阻美伊冲突但不提供军援,此举或被视为对美国动武伊朗的默许。
此前分析指出,俄罗斯“公开抛弃”伊朗可能源于三点原因。
俄罗斯因伊朗在巴以冲突中未牵制美国及公开不支持俄乌行动而恼火,拒绝援助。俄伊战略互信不足,条约被嘲“互不捅刀”。普京或诱美伊冲突以抬油价,伊朗处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