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居然被评为“军事家”,而且还排在仅次于毛泽东的位置,这让不少人犯了嘀咕。
【背景介绍】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央军委选出了我军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
排位榜单一出,不少人直呼“意想不到”,因为周恩来虽然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家、外交家,可他没怎么带兵打过仗啊!他凭什么能在“军事家”这个榜单上高居第二,仅次于毛主席?这么一说,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要理解这个问题,得跳出成见,看看周恩来的整个革命生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他不是在战场上拿枪冲锋的将领,而是“缔造者”
周恩来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奠定了红军建军的思想基础。
他当时年仅26岁,制定了《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和《战时政治宣传大纲》,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硬核创新。
没有这个制度,就没有后来红军的“铁的纪律”。
而且,这一制度被共产党坚持了下来,直接成为解放军的灵魂。
换句话说,周恩来在军事上的贡献不是在前线冲锋,而是奠定了“军队姓党”这个根本原则。
2. 南昌起义的“幕后总指挥”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很多人只记得贺龙、叶挺等人冲锋在前,却忽略了周恩来才是整个行动的“主心骨”。
他担任前敌委员会主任,协调了起义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早意识到必须武装反抗蒋介石。
可以说,周恩来不仅是南昌起义的实际指挥者,更是最早提出武装斗争路线的领导人之一。
那些说他不懂军事的人,估计没仔细看这段历史吧。
3. 他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伯乐”和“助手”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固然无人能敌,但你知道是谁把毛泽东推到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吗?是周恩来。
在红军长征的关键时刻,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剥夺了指挥权,周恩来据理力争,甚至冒着得罪高层的风险,为毛泽东发声。
后来到了遵义会议,周恩来更是主动让出指挥权,全力支持毛泽东。
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不仅让红军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还让毛泽东得以施展才能。
可以说,没有周恩来的推举,就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面实践。
综上,周恩来虽然不拿枪上战场,但他在建军思想、战略制定、人才发掘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军事家”。
对他这样的评价,既合理,也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