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83年1月9日,三千年来第一人被杀于元大都

青灯观史练 2024-08-27 20:59:11

公元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见了文天祥,

经过三年囚禁,文天祥始终不屈,此时忽必烈仍然希望文天祥能回心转意,并许诺若归顺大元,宰相或者枢密可任选,文天祥断然拒绝。

最后问道:有何愿?文天祥答道:惟愿一死,别无他求。

忽必烈仰天长叹一声,最终在处决奏章中无奈的签下了“可”字。

1月9日,元大都(今天北京)柴市,文天祥犹如一座丰碑,傲立于刑场之中,淡定而又从容。

午时三刻已至,行刑在即。

文天祥突然向身边的刽子手询问南方何向?刽子手指了指身侧。

南方,大宋故国的方向,时大宋已亡四年。

文天祥调转身躯面南而跪,叩拜了三次后大声道:臣报国于此止矣!

随后,他缓缓低下头闭上了眼睛。

一道寒光闪过,一代伟人去矣!时年四十七岁。

据记载,这一天“大风埃雾,日色无光”。

江西吉安文天祥墓仁义牌坊

第二天,妻子欧阳氏来为文天祥收尸,但见其面色如生,且在衣服内侧发现文字曰: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悔。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仁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文天祥死的无怨无悔。

同时期的文学家王炎午曾作联赞曰:名相烈士,令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是名相!是忠臣!是烈士!三千年来,唯此一人。

文天祥墓前碑文

其实文天祥生来就不是个凡人。

据文天祥在《纪年录》中自述,他生时前夜,爷爷文时用梦一小儿乘紫云自天而降,停留顷刻,又乘紫云升天而去,根据梦中征兆,爷爷为其起名云孙,字天祥。

孩童时,文天祥见乡里祠堂供奉的庐陵(今吉安)名人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等,言道: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死后不能位列其中,非大丈夫也。

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父亲文仪带着两个儿子文天祥和文璧去参加省试,途径玉山时,一僧人指着文天祥对文仪言道:此郎必为一代之伟人,然非一家之福也。

后来发生的事正如僧人所预言,文天祥成为一代宰相,为国不屈而死,千百年来位列庙堂,受世人香火,而两个儿子均死于战乱,先文天祥而去。妻子和两个女儿被元人俘虏后,沦落宫中为奴。

吉安富田文丞相祠

宝祐四年,文天祥参加殿试,以“法天不息”为主题,万余文字,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看后,赞叹不已,言道: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理宗当庭钦点为状元,这一年,文天祥只有二十岁。

文天祥中状元的这一年,父亲文仪去世,他回家为父守墓。就这样仕途还未开始就远离了朝堂,且一去三年。

回来的那一年(1259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全面攻宋,大宋上下人心惶惶,宦官董宋臣建议宋理宗迁都至宁海军,即今天的宁波。

文天祥时为承事郎,正八品,得知迁都之议后,立即上章宋理宗,洋洋洒洒又是万余言。

奏章中指出南宋军事之弱在于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为防范唐朝藩镇割据,对武将权力进行了限制和分化,以至于军队指挥僵化。他建议面对强敌入侵,可暂时恢复军事藩镇制度,实行军队的高度自治。奏章最后乞斩董宋臣,以安人心。

文天祥对军事上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恢复藩镇制度理论可行,但是大宋已立国三百余年,所有的制度已成了这个国家的属性,如人之血肉,想要颠覆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颠覆,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故门下省没有将奏章呈报给宋理宗。

宋理宗真像

未来的十多年是一个普通官员仕途上的的辗转任职之路,并无波澜。

在三十七岁那年,文天祥得罪了贾似道,受到谏官的弹劾,被迫辞去官职,以白衣之身回到了江西庐陵。

他决意从此归隐山林,故选择了一处风景绝佳之地起了新宅。

不料局势变换,风云骤起。

公元1273年,关系南宋存亡的襄樊防线被元军攻破,宋度宗在惊恐中也一命呜呼,只有三岁的赵㬎即位,是为宋恭帝。

文天祥在过了两年的隐居生活后,被重新起用,任命为湖南提刑。这一年,文天祥在长沙见到了他的恩师江万里。

江万里为官五十载,曾位至宰相,以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对天下大势早已洞悉。师徒二人在谈及国事时,江万里很是伤感,对文天祥道: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我老啦,无能为矣,拯救天下的重任就靠你啦!

这即是殷殷重托,亦是诀别。因为一年后,元军攻破饶州,江万里投水而死。

江西九江都昌江万里纪念堂

公元1275年2月,贾似道率13万大军前往芜湖防线抗元,结果全军覆没,至此南宋对元的防御体系全线崩溃。

贾似道因兵败被流放,陈宜中临危受命。他号召天下兵马入卫临安,然而应诏者寥寥无几。

文天祥见诏,于吉州迅速组织起“乌合之众”万人奔赴临安。文天祥的朋友劝他不要去白白送死。

文天祥亦知此行凶险,他想以此感召天下有志之士共保社稷,纵然是死,亦不后悔。

10月,文天祥率众防御平江府(今苏州),不幸兵败;11月,退守独松关,又败,只得入据临安,元军亦紧随其后向临安杀来。

毫无悬念,临安城必破,大宋江山社稷该何去何从?

文天祥建议皇室迁入闽广一带,待日后以图复国,而自己则留下来与张世杰军背城一战,除死方休。

太皇太后谢道清年已七旬,不想颠沛流离,拒绝了文天祥的请求。她想和谈,只要能和,什么屈辱条件都可以商量。

然而元丞相伯颜不接受任何条件的和谈,只给出了一条路:投降。

元丞相伯颜

很快临安外城被元军攻破,伯颜率军进驻皋亭山,离大宋宫城仅有三十余里。

临安城内乱作一团,左丞相留梦炎降元,右丞相陈宜中出逃,张世杰带着益王‌赵昰和卫王‌赵昺逃亡福建,其余朝臣更是一哄而散。

只有文天祥独撑危局,而谢道清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升任他为右丞相兼枢密,同元军继续和谈。

直到此时,文天祥才以丞相的身份登上了政治舞台。

1月19日,皋亭山。

文天祥劝伯颜存赵氏社稷,不要赶尽杀绝,否则,即使是攻破都城临安,但东南之地依然为大宋所有,大元想要全部攻克,必耗费时日,且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伯颜对此不以为然,且拿文天祥自身安危相威胁,这反而恰恰激起了文天祥的骨鲠之气,慷慨言道:宋状元宰相,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为!

伯颜敬重文天祥这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答应第二天可做商议。

然而第二天,太皇太后谢道清已命右丞相贾馀庆等人将详表送到了伯颜处。大局已定,谈判变的毫无意义。文天祥痛苦万分,谴责伯颜失信,大骂贾馀庆卖国。

杭州皋亭山文天祥刻像

2月8日,元军将大宋君臣包括文天祥在内押往元大都。在行至扬州瓜口时,文天祥趁机逃脱。经过辗转,通过浙江海道进入福州与益王‌赵昰汇合。

在文天祥的劝谏下,1276年5月,7岁的‌赵昰于福安称帝,是为宋端宗。

元军没有给这个刚成立的小朝廷一丝喘息的机会,十月,左丞阿剌罕和参政董文柄既率军杀到了福建。宋端宗在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护送下逃亡广东潮汕一带,而文天祥则留在江西组织力量坚持抗击元军。

南宋降将李玨、王积翁分别向文天祥发来了劝降信,文天祥回道:候见老母,即从先帝地下,无可言者。

待我见过老母最后一面,便追随先帝于地下,我对你们无话可讲。

数月之后,江西全境为元军占领,文天祥率残部进入广东境内。

公元1278年3月,年仅11岁的宋端宗赵昰病死,卫王赵昺在碙州即皇帝位,他是南宋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文天祥时在惠州,写信想来碙州入卫,但张世杰和陆秀夫忌惮文天祥的威望,怕失去主导地位,以宋少帝的名义拒绝文天祥来碙州。

这如同两个处于弥留之际的一对冤家,只要有一口气在,还想着戳对方一刀,所以,内耗是压垮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世杰影视形象

无奈之下,文天祥只能率部在汕头打游击战。公元1278年12月20日,由于当地恶霸陈懿的出卖,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吃饭时,被元军俘获。

自两年前组织义军抗元之日起,文天祥就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故他把自杀用的毒药-”脑子”贴身携带。在元兵抓住他的那一刻,文天祥急将毒药吞食,结果毒药未起任何作用。

或许文天祥的一生上天早就安排好了,就是在一个王朝的末日里闪现出最耀眼的不屈气节,如果此时死了,岂能有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文天祥。

七天后,文天祥见到了大元镇国将军张弘范。有人让他跪,文天祥傲然挺立道:吾能死,不能跪。

张弘范也是汉人,敬重文天祥的这份气节,便没有强迫。

公元1279年3月崖山之战前夕,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道:己不能救父母,又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将《过零丁洋》一诗示之,诗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随后,崖山海战中南宋战败,十余万军民相继跳海而死。第二天,近海海面尸体遮天蔽日,一望无际,上演了华夏史上汉人最惨痛的一页。

崖山海战图

文天祥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含着血泪记载道: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而自己只能“做北舟中,向南恸哭”

灭宋庆功宴,张弘范意气风发的对文天祥道: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丞相改心易虑,以事大宋者事大元,大元贤相非丞相而谁?

文天祥泪流满面的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副元帅庞钞儿赤怒骂文天祥不识时务,文天祥亦大骂之,并求速死以全名节。

张弘范愈加敬重,向忽必烈奏请勿杀文天祥。

数天之后,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同乡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文》贴于必经路口,他认为文天祥身为一代状元丞相有必死之理,希望他速死以全名节,保存大宋的最后颜面。

祭文最后写道:四忠一节,待公而六。

庐陵祠堂中供奉大贤已有五位,你死之后,就是那位列其间的第六人

故,自过赣州之日起,文天祥便绝食求死,人不吃饭,大约能活七日,他预计死之日正好路过家乡庐陵(吉安),狐死首丘,正合心意。

不料过了庐陵,文天祥依然气力十足,死于家乡的愿望落空,便进食求生。

文天祥被囚图画

两国交战,各为其主,本没有对错。但战胜的一方总是将战败一方视为战犯,所有过错都归结于战败一方,自己则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耀武扬威,横加指责。

到达元大都后,元丞相博罗审问了文天祥,要他交代问题,以达到羞辱的目的,文天祥毫无惧色道: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尽忠于宋,所以至此。今日不过死耳!有何言!

博罗见文天祥死志已决,遂无计可施,也只好作罢。

自1279年10月起,文天样在元大都被关押三年有余,三年里大元始终没有放弃劝降文天祥,先后有三波人前来作说客。

一是曾经的同僚。

首先是留梦炎

留梦炎曾为南宋丞相,在临安城破前夕,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了元军,文天祥深恨之。两人在牢狱中一见面,文天祥便破口大骂,留梦炎无颜面对,灰溜溜而去。

其次是王积翁

王积翁曾为南宋福建制置使,大元压境,王积翁留守空城,约以元兵进城不扰民和献八郡图籍为条件降元。

文天祥面对王积翁的劝降,说道:天祥不死,而尽弃其平生,遗臭于万年,将焉用之?

我若不死,必将遗臭万年,这样的人对你们来说又有何用?

二是曾经的旧主宋恭帝赵㬎(时被元封为瀛国公)前来劝降,既然你忠于大宋,那么大宋之主前来劝降总应该同意了吧。但是文天祥见到赵㬎后,流泪跪拜,余不多言,只乞求“圣驾”离开。

三是亲生女儿柳娘。

亲情是人在感情上最难过的一关。当时文天祥在狱中收到了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已被掠至大都,与人为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文天祥看后肝肠寸断,他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他强忍悲痛给妹妹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形象图

轮番的劝降,文天祥内心也很痛苦,面对死亡并非那么坦然,有幸的是,在狱中遇到了道士灵阳子。灵阳子曾与王重阳一起在钟南山修道二十余年,道法精深,文天祥从其修习大光明正法,于道学有所领悟,从而对生死之事有所释然。

文天祥突然有了做道士的想法,对此,他曾对王积翁说: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你们若放我回去,我将出家为道,或许将来以方外之人身份作元朝顾问,也未尝不可。

王积翁联络朝中南宋降臣十余人联名上奏释放文天祥,并许其为道士。但是留梦炎不同意,他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文天祥出去继续组织力量抗元,我们这些保举之人将何以自处。释放文天祥之举遂作罢。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广东中山有自称“宋主”者,有兵千余人,扬言北上去救文天祥,且福建有僧人传言土星犯帝座,恐天下有变,而恰在此时,大元左丞相阿合马被刺杀。

终于,忽必烈对文天祥动了杀心。

后记:曹植《白马》篇中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父母且不顾,何言妻与子。此文天祥之谓也!天祥当宋末之运,以一己之力,虽无补于江山变易,但他于国难当头之际,所表现出的忠孝节义精神,正是华夏汉民族之魂,其足以令万世敬仰,当千秋楷模。

0 阅读:52

青灯观史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