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这块地儿,虽说现在主要就是韩国和朝鲜两家子在住着,可他们俩谁也压不倒谁,统一这事儿,难着呢。
要是追溯历史的话,从武王打败商纣王那会儿起,一直到朝鲜战争,朝鲜半岛从古代一直打到近现代,这三千多年来,战争就没停过。
说起历史,咱们中国有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而朝鲜半岛那会儿也有它们自己的“三国时代”。在那个时代,半岛上的分裂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是常有的事儿。
1、古时候的那个朝鲜,它实现统一了吗?
要弄明白朝鲜半岛为啥从古至今老是打来打去,咱得先了解古朝鲜到底是个啥情况。
朝鲜三国时代到来之前,老早的古朝鲜那时候就已经有南北两边不对付的情况了。
大家都知道,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往往有着一大堆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啊,就像是人们精神上走向文明的一个个脚印。
说起咱们的创世故事,有盘古挥斧开天地,女娲熔石把天补。而在古代朝鲜,首个流传下来的创世传说,讲的就是檀君的神话。
据说檀君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天神后代和熊女的孩子。老爹是天上的神明之子,老妈则是修炼成人的熊女,这俩非凡人物的结合,才有了古朝鲜的开国老祖宗檀君。
檀君在世上晃荡了一千多年,后来他决定跑到山里头隐居,变成了山神,精神永远流传。
很明显,檀君这个角色,比起像个人,更像是神仙下凡。整个传说里,神话元素满满,别说我们现代人觉得难以置信,就连好多古朝鲜的人也认为这故事“离奇得没法当真”。
说起来,真正在史学上被认为开创了古朝鲜政权先河的人物,是商纣王那时候的箕子。
现在,韩国和朝鲜都自称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韩国,动不动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好像恨不得把中华文明都划拉到自己名下,同时还拼命想要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子。
不过得承认,中华文化是他们的根源所在。是箕子往东边那片荒凉小岛带去了华夏的文化火种。
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他和比干、微子三个人一起被人们叫做“殷商的三个大贤人”。
商朝快结束的时候,比干因为大胆进谏纣王,结果被残忍地挖了心。而微子呢,他选择了向周武王投降。箕子感觉商朝快要垮了,但他又不想背叛纣王去投降周朝,所以他就带着5000多人跑到了朝鲜半岛,算是自己把自己流放了。
周武王把商朝推翻个底朝天之后,特别佩服箕子这个文官的气节,于是就有了把箕子封到朝鲜的好事传开。
箕子原本是商朝的臣子,但他真心觉得周武王是个英明的君主。所以在被封地之后,武王登基的第十三个年头,他主动前往周朝都城,去拜见武王,按照规矩尽了做臣子的本分。
打那以后,箕子朝鲜就正式在历史书上留了名。箕子在朝鲜半岛上建了个政权,不光管治,还教当地人怎么织布、养蚕、行礼乐、认字,让他们能一直好好活下去。就这样,箕子王朝在朝鲜半岛上延续了一千多年。
在朝鲜最老的历史书《三国史记》的记录里,它首先提到了箕子建国当王的事情,大家都认为箕子是朝鲜的开国老大。
按理说,箕子王朝治理下的朝鲜半岛,老百姓生活安稳,没啥大问题,但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这不,燕国人卫满闯了进来,搅动了这片本该平静的土地。
在秦朝末年汉朝初起那会儿,燕国早被秦国给吞并了。燕国人卫满,他就像以前的箕子一样,带着一千多号手下跑到古代朝鲜那块地方去躲难了。
那时候,朝鲜的国王箕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心胸开阔,觉得远方来的人都是客人。所以,当卫满他们一行人到来时,他非常热情地欢迎了他们。不仅如此,他还给卫满封了官,把兵权交给他,让他负责守卫朝鲜的西部边境,防备汉朝的进攻。
你根本想不到,卫满这家伙居然不是个善茬!在公元前194年的时候,他勾结了一帮当地的叛逆分子,一块儿发动了一场叛乱,直接冲着都城就打了过去。
国王箕准被打个手忙脚乱,慌忙逃跑。卫满瞅准时机,一把夺过王位,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起“卫满朝鲜”。
箕准可没停下来歇着,他一路往南跑,边打边撤,顺道把南边的几个大势力都给收了,自己封了个“韩王”,搞了个“辰韩”的小朝廷。
于是,朝鲜半岛上南北对峙的情况开始慢慢显现,就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这么说吧,时间长了,事物总会有些变化,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朝鲜半岛肯定也有过“统一”的时候吧。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这种局面并非朝鲜内部推动形成的,这事儿又跟咱们中国扯上了关系。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朝鲜为啥会乱成一锅粥呢?
朝鲜半岛到底能不能合成一个国家,这片纷争不断的土地,藏着好多历史留下的复杂问题,让人头疼不已。
聊起朝鲜的历史,它和咱们中华文化那可是渊源深厚。一开始,箕子往东边迁徙,建了个“箕子朝鲜”。后来呢,燕国的卫满又接手了那片地方,搞了个“卫满朝鲜”。
在箕家和卫满权力交替那会儿,朝鲜半岛头一回出现了南北两边对着干的情况。
那么,这次混乱的局面,谁能站出来收拾烂摊子呢?
把南北朝鲜首次统一起来的大佬,其实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彻,也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卫满朝鲜的头头换成了卫满的孙子右渠王。不过,这卫家掌权的人有点拎不清,愣是把国王的位置搞得乱糟糟的。这么一来,和汉朝的矛盾就越闹越大,最后两边直接干了一仗。
公元前108年的时候,汉武帝下令,派了7000名海军战士和1万名陆军士兵,浩浩荡荡地开往朝鲜。
别说卫家兵力不够看,就算把半岛上所有的军队都凑一块儿,也挡不住汉军如洪水猛兽般的攻势。这一仗打下来,卫满朝鲜就此覆灭了。
汉武帝把朝鲜整个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把朝鲜半岛划分成了四个行政区,这四个地方就像中国的郡县一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晋快结束的时候,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朝鲜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汉朝衰败后,特别是中原地区打得不可开交,这给朝鲜半岛带来了喘息和恢复的机会。就在那段时间里,半岛上冒出了三个越来越强的势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朝鲜半岛步入了它特有的三国鼎立时期。
在那里面,高句丽稳稳当当坐在老大的位置上,不论是说政治、文化、军事还是经济,它都是最核心的那个。
百济嘛,说是老二其实有点勉强,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新罗呢,在三国刚开始那会儿,简直就是个小透明,最不起眼的那个。
好了,说说朝鲜那段三国争霸的事儿吧,其实就是百济和新罗联手,一起对抗高句丽的大戏开场了。
新罗这个国家,别看它实力不咋地,但脑子可灵光了。趁着高句丽和百济在那打得火热,它就在旁边悄悄搞起了地盘扩张。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汉江和洛东江那片地方,就被它给收入囊中了。
现在,新罗今非昔比,不再依赖联盟,跟百济的关系也断了,变成了三个国家各自为政,陷入了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僵局。
到现在这地步,高句丽还是老大,新罗和百济实力相当,难分高下。那时候,中国是隋朝当家做主,高句丽仗着自己军队强大,战马多,就是不愿意低头做隋朝的小弟。
598年那会儿,高句丽侵犯了辽西地区,隋文帝一看这不行,立马派兵去打他们,但可惜没打赢。打那以后,两边虽然表面上看着和和气气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实际上暗地里那是风起云涌,危机四伏啊。
高句丽那边一直不安分,到了隋炀帝那会儿,他们还想着搞事情,竟然打算联合北方的突厥一起对抗隋朝。
隋炀帝这人脾气火爆,一点就着。大业八年的时候,他带着整整200万大军,连着三次往东边攻打高句丽。
真没想到高句丽还挺顽强,三次攻打它都没成功。反倒是隋朝自己,运气用光了,最后国家都给灭了。
隋丽之战成了隋朝崩溃的引子,这场战争年复一年地打下去,把国家折腾得够呛,老百姓的日子苦得没法说。到后来,隋朝境内农民实在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就这么着,一个朝代彻底完蛋了。
隋朝攻打高句丽没能成功,结果反倒是隋朝被高句丽给拖累了。高句丽虽然打赢了,但也因此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隋丽之战过后,高句丽仿佛一夜之间成了个新晋的“牛气国家”,按理说,它完全可以安安稳稳地当老大,享受威风。但偏偏这家伙自己不安分,非得折腾。
隋朝灭亡,唐朝兴起,高句丽既不愿再向隋朝低头认命,也不想被新兴的唐王朝所压制。
真没想到,这回我可碰上硬茬子了。
现在,新罗和百济之间的不和已经闹得没法收拾了,百济索性站到了高句丽那边,跟高句丽成了铁哥们儿。
新罗这家伙确实挺机灵。百济要是跟着高句丽混,那就是跟唐朝唱反调,成了“反唐小分队”。新罗也没啥别的能耐,就是会看风向,索性直接就跟唐朝表明了立场,跟唐军拉上了手,成了盟友。
这边呢,新罗急急忙忙地表示自己对上司的忠诚;而另一边,高句丽却不停地制造麻烦。
643年的时候,唐太宗亲自带兵去打高句丽,但没能打赢,只好空手而回。到了644年,高句丽那边竟然把大唐派去的使者给关了起来,这样一来,大唐和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就彻底闹僵了。
645年那会儿,唐太宗亲自带兵出征。新罗也出了3万兵马,跟唐军一块儿去打高句丽。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23载。高句丽原本以为,唐朝会像隋朝那样,打着打着就没力气了,可谁承想,那时候的大唐正处在鼎盛时期,虽然两边各有输赢,但唐军的战斗力一直没减弱。
660年的时候,唐朝军队联手新罗军队,先把他们的盟友百济给打垮了。到了666年,高句丽国内自己乱了套,可以说是撑不住了。然后在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一路打到了平壤,把高句丽给彻底消灭了。
高句丽和百济相继倒下后,谁承想,最不被看好的新罗竟然悄悄走到了最后,成了大赢家。
那么,新罗究竟能不能把朝鲜半岛统一起来,让地方长久安稳呢?答案明摆着——没门儿!
那后来到底还发生了啥事儿呢?
要想把朝鲜半岛统一起来,真的挺不容易的。
朝鲜半岛的分裂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韩国和朝鲜两边一直互相瞧不上,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千百年来,两边就没怎么瞧得上对方,互不相让。
说起统一这事儿,现在不容易,以前那就更难了。看看历史,从箕子朝鲜到卫满朝鲜,再到后来朝鲜三国争来抢去的,感觉朝鲜半岛的情况啊,更像是合在一起久了就得分开,而不是分开久了就会合起来。
那么,新罗成了老大之后,朝鲜半岛到底能不能实现统一呢?还是说,又会闹出新的乱子呢?
直接来讲,新罗确实让朝鲜半岛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和平统一时期。
唐朝帮忙后,新罗就把半岛给统一了。所以他们特别感激唐朝,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明白谁才是老大,会看风向。
新罗那会儿,好多当官的规矩、办事的章程,还有选人才的科举方法,都是从唐朝学来的,简直就像个“迷你中华”。
然而,历史的演进背后,总是少不了人性中那些复杂且难以捉摸的因素在起作用。唐朝日渐衰败的同时,新罗也开始悄悄地有了背叛的念头。
这时候的唐朝,正被吐蕃的战乱搅得焦头烂额,根本抽不出身来管别的事儿,所以也就只好让新罗那边自由发展了。
但说到新罗统一半岛这事儿,其实它们也就掌控了大同江以南那小块地方,单凭自己的力量,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新罗和唐朝其实就像是互相帮忙的伙伴,要是唐朝一直强大繁荣下去,而新罗也愿意保持低调、跟着唐朝走,那唐朝肯定能从新罗这里得到不少好处。
现在唐朝已经衰败,顾不上对付新罗了,可新罗呢,也跟着倒霉,一点点地变弱了。
新罗王朝存在了两百多年后,高句丽和百济这两个势力又悄悄抬头,重新站了起来。朝鲜半岛的局面再次变成了三家争霸,这就进入了大家说的“后三国”时期。
不过,后三国那段乱糟糟的日子没持续多久。都说时势造英雄,高句丽部里蹦出个叫王建的猛将,他带兵造反,一把就把朝鲜半岛给统一了,然后建起了高丽王朝。
高句丽跟高丽,听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高句丽这个国家不复存在后,有的老百姓搬到了长安,开始慢慢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还有的则往南走到了半岛南部,跟那边的土著三韩人融合到了一起。
王建来自三韩地区,他老说自己是高句丽的后继国家,但实际上跟高句丽没啥大关系,说白了就是两码事。
在高丽王朝那长达400多年的岁月里,朝鲜半岛结束了长达千年的分裂状态,终于实现了长久的统一梦想。
真没想到,高丽王朝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它靠着一场兵变站起来,结果又被另一场兵变给拉下马了。
在高丽王朝掌权那会儿,咱们中国正好是宋元交替的时候。北边呢,蒙古、契丹、女真这些势力,兵马都在边境上摆着,一个个瞪大眼睛瞅着呢,随时准备动手。
到了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高丽国掌权的是禑王。那会儿,明太祖朱元璋打算把铁岭,就是咸镜道和江原道以北、元朝以前的地盘给收回来,所以就搞了个铁岭卫。
这事让王氏高丽非常恼火,全国上下都动员起来,向辽东派兵表示不服,带兵的是高丽的大将军李成桂。
禑王这个人不太聪明,但李成桂却是个厉害角色,对政治动向特别敏感。
李成桂一家子世代都在朝廷当官,他自己呢,打仗打得特别出色,在高丽全国上下都特有名望。
李成桂遵从了禑王的命令,确实带着兵马去打仗了。但他只是带着队伍走到了鸭绿江边上的威化岛,然后就停下了脚步,没再往辽东的地界里踏进一步。
李成桂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要是再往前迈一步,惹了事,那自己就成了叛军头头,朱元璋肯定不会轻饶自己。
干脆别干那背叛的勾当,直接推翻禑王,好去明朝请赏算了。
李成桂行动起来毫不含糊,他立刻带着军队来了个突然袭击,直接攻打禑王的大本营。这场兵变非常成功,高丽王朝最终就栽在了李成桂的手里,被他给推翻了。
朱元璋给李成桂封了个头衔,叫“朝鲜国王”。李成桂就顺势建了个国家,叫李氏朝鲜,这一统治就是519年。
之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个大概,李氏朝鲜被日本侵略军给灭了。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上那场大名鼎鼎的战争爆发,从此以后,韩国和朝鲜两个国家就出现了,它们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涉。
回望历史,能明白未来的路。朝鲜半岛呢,它的西北边靠着长白山,跟中国大陆挨着;东北那边,与俄罗斯接壤;再往东南,过个朝鲜海峡就是日本了。
这种独特且不明确的地域特点,让它跟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变换,都会对朝鲜半岛带来不小的影响。
现在来看,中国对韩国和朝鲜的影响力已经不如古代那时候那么大了。中国对他们国家的内部事务一向不感兴趣,也不想插手,确实也没什么必要跟他们绑得太紧。
不过现在中美在较量,美国也在亚太地区搞策略。这种情况下,朝鲜半岛能不能自己安好,还有能不能实现统一,真的说不准,咱们就看着吧。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