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党派之争,指的是为了争夺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在政治或者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出现的争斗,而在古代,党派之争就如同是一次生死之战,在党派之争中,没有对与错,也没有任何的界限,这是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斗。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朝代,因为这个导致朝堂大乱,最终皇位崩塌,却又无可奈何。
明朝宦官与朝臣之争:大明之所以覆灭,是由于派系之争,最初只有两个派系,一个是江浙,一个是淮西,后来过了百余年,虽然偶有新的派系产生,但那时却不存在什么派系之争。“朋党”应该是在嘉靖后期“严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几个派系的共同努力下被消灭了。而真正的宗派斗争,应该是明朝万历中期以后的事了。
从浙江人沈一贯,出现朋党,比如楚党,再到明代的太监党派。除了这些,就是昆山出身的昆党了,以及宣城出身的宣党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东林党,顾宪成曾经在东林学院开过课,成为了整个明朝最强大的读书人。
各政党互相勾结、斗争,并与当地的士大夫、地主等势力结合,在各自的政党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从而构成了政党斗争。最初,浙江的势力最大,后来,东林党崛起,彻底压制了其余的势力,而叶向高又在内阁里呆了很多年,所以,他们非常排斥外来势力,认为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就是他们的敌人,所以,他们要全力镇压。然而就在东林党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却遭到了许多政党的围攻,到了最后,一些政党的人投靠了太监,使得太监党的势力越来越大。
太监与东林党的矛盾尤其激烈,魏忠贤坐镇,天启帝置身事外,所以,东林党一直被压着打,不少大臣都被杀了,差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到了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他扶持了一个新的势力,把太监们一网打尽,经过一段时间的杀戮,大明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实权的大臣了,都是一些擅长争权夺利的大臣。东林与太监之间的斗争持续至南明中叶,极大地影响了明代的国力,成为导致明代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
匹诺曹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