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凡的人背后却有着不平凡的功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英雄辈出,他们之中许多人或许没有留下显赫的名声,或许没有被载入史册,但他们的贡献却永远不可磨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在沈阳的一处屋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缓缓地睁开眼睛,她看着守在身旁地一张张熟悉面孔,用尽全身的力气说出了埋藏心底已久的话:“我就是国民党军队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军火大盗。”老人的话让众人震惊,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在她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报国之心1995年,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委干休所里,年过九旬的老太太高崇德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许久,如今身体已是无力支撑,她活了快一个世纪,这一生起起落落,到头来终是落叶归根。
她心中有一个秘密,那是她的荣誉她的骄傲,也是她过往的徽章,此刻,意识渐渐模糊,弥留之际,他看着身旁亲人脸上的不舍与泪痕,她说出了那个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
“我就是……是……当初国民党军队……一直在寻找的军火大盗。”这句话说完她心中的执念也了却,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1904年,高崇德在辽宁黑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出生,那是一个时代更迭的时期,混乱且动荡,广阔的东三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沙俄跟日本为了争夺这块土地打得“热火朝天”。
可腐败的清政府,面对在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外患”却无力管辖,让百姓成了这场战争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致使很多百姓没了家,他们颠沛流离,高崇德的父亲也因为劳累过度,撒手人寰,留下母亲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
十几岁的高崇德像是挑起家中重担的“顶梁柱”,她主动承担起了家里像挑水、劈柴这样的累活、重活,她不言辛苦,用瘦弱地脊背挑起家中的重担。
懂事的孩子往往要承受更多,高崇德心疼母亲一个人那么辛苦地拉扯她们姐弟俩,于是要强的她早早地便帮母亲分担了很多活计,也养成了独立、吃苦耐劳的个性。
除了忙家里的事务,高崇德闲暇之余还会去茶楼里卖一些杂货零食来补贴家用,茶楼人多这些小商品好卖,同时,高崇德也喜欢听这里的评书,那时候普通人家的姑娘去娱乐场所还是不受人待见,容易被说三道四。
但高崇德并不在乎这些,她并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她认为自己不偷不抢光明磊落,而且比起听别人“嚼舌根”的议论,她更喜欢听评书里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意思,还长知识。
因此即使他人议论纷纷,但高崇德还是自顾自地每天到茶楼听书卖东西,她最喜欢听的就是《花木兰》《梁红玉》这样讲述巾帼英雄人物的评书。
年少的高崇德对这样的女英雄充满了敬佩,她梦想着自己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在这样的熏陶下,“为国效力、上场杀敌”便成了高崇德心中的追求。
然而不仅外人不理解高崇德连高崇德的母亲也不理解她,她的母亲常常指责她没个“淑女样”,即使高崇德承担了重活,还在赚钱补贴家用,她也觉得高崇德的行为违背了女子的本分。
她也一直教育高崇德:“女孩家的只要学好女红,早早地找个好人家嫁了就应该知足了。”这并不是因为她不爱这个孩子,而是当时传统观念的影响,她的母亲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而且受封建礼教影响颇深,固有思想是难以改变的,但她的思想并没有改变高崇德,她从未放弃自己的“英雄梦”。
加入军校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设计身死,没了“东北王”镇着,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越发张狂,残害着无辜百姓,高崇德看着日本人的行径,心里痛恨,从小怀有巾帼英雄梦的她便想要参军,到战场上抵抗日本侵略者。
她到军校去报名,但军校不收女生,吃了闭门羹的高崇德只能来到军校外看部队训练,自己也跟着偷学。时间一长,高崇德的行为还是引起了东北军的警惕。
一天,正在门外有模有样地跟着战士操练的高崇德突然被士兵拿枪叫了进来,她被领到了当时的团长吕正操面前,然而面对士兵对着她的枪口,她丝毫不显惧怕。
见到团长吕正操后她“扑通”一声,直接跪下了,开口便说:“长官,我想当兵,你就收下我吧。”高崇德的话,让在场的众人怔愣了片刻,随后众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觉得一个女子怎么能当兵呢,拿得起枪,敢上战场吗,吕正操喝止了众人笑声,严肃道:“我们不收女兵,你走吧。”随后便准备把高崇德轰出去,但高崇德执意不走。
吕正操看着这个女孩眼中的坚定和血气,一时间也被触动,便说道:“当兵不行,但你可以留下来干一些杂活。”就这样高崇德留了下来,虽然当不成兵,但她并没有放弃。
她平时干完活没事的时候就会上校场跟大家一起训练,刚开始众人嘲笑她,觉得她“自不量力”,但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个女孩非常能吃苦,有耐力,悟性也高,许多他们都完不成的任务,她都能完成。
渐渐地大家放下了对高崇德的偏见与轻视,开始对她敬佩起来,与此同时高崇德身上独有的飒爽英气也让吕正操为之倾心。接触的时间长了,年龄相仿又志同道合的二人便惺惺相惜互生情愫,最后成功走到了一起,并结了婚。
即使成为了当时不少人艳羡的团长夫人,高崇德也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依旧在训练场日复一日地训练,并且很快就学会了用枪,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在射击方面地天赋,她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还在部队中得了一个“神枪手”的美誉。
成为共产党一员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偷袭了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外敌来犯,蒋介石却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爱国的吕正操不满国民党的行为,便违抗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南下阻击日军。
而高崇德对丈夫的决定表示支持,吕正操担心她的安危不让她上前线,高崇德便到街上拉横幅张贴标语、演讲、组织游行互动,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夫妻二人的爱国行动也引起了当时共产党地下党人的注意,经过多方联系,共产党的同志接触到了高崇德,并为她讲述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在得知高崇德有一手好枪法还想上阵杀敌后,地下党的同志送给了她一本名叫《陶洛斯上前线》的苏联小说,对她道:“谁说女人不能上前线,苏联女人行,咱们中国女同志一样可以。”高崇德听后内心振奋,爱国之心熊熊燃烧,精忠报国的想法更是坚定。
功绩长存1937年,高崇德跟着地下党同志,悄悄去往陕甘宁边区,在那儿,高崇德见到了边区主席林伯渠。当林伯渠告诉她中国工农红军正在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时,她热血澎湃,自告奋勇道:“我也想上前线,我想打退日本鬼子。”
然而,林伯渠却拒绝了让她上前线的意愿,并给高崇德安排了一个让她万万没想到的任务-通过她在国民党军队的特殊身份,想办法为八路军偷运出一些军火弹药。
高崇德深知军火对军队的重要,略微思索后,她接下了这个特殊的任务,高崇德并没有做过间谍卧底,但为了抗日,她告诉自己也必须把它做好,她想为抵抗侵略者献出自己的力量。
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在军队的人际关系,结识了一些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和军官,通过与他们的交往,她逐渐了解了军火库的内部情况和值班规律,与此同时,她还组织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划了军火的“偷运”行动。
高崇德开始找各种理由从东北军的军火库里不停地拿军火,再悄悄运送给共产党,虽说小量地运输军火不易被察觉,可耐不住次数多,时间一长,国民党也有所察觉。
看着数目对不上的军火,他们也开始摸查,自然也怀疑到了高崇德的身上,这就导致高崇德在一次军火运输过程被发现,甚至险些被捉住,好在高崇德有惊无险地逃脱了。
国民党军队是不能待了,但高崇德并没有放弃“报国”,她投入战场,挥洒着热血,后来新中国成立,她功成身退,回了家乡,她从不宣扬自己的功绩,连她的子女也是在她死后才知道她的事迹。
结语高崇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让我们向高素琴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向所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