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成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核电在建规模已超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科普大世界 2025-04-28 10:30:34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宏大叙事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形式,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4月27日,在协会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一系列重磅数据与深刻见解揭示了我国核能发展的壮阔前景——我国核电已迈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在建规模超越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即将成为世界核电领域的领航者,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核电建设高歌猛进,规模领跑全球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论坛上掷地有声地宣布,我国核电已全面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高潮阶段。目前,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机组多达31台,核准待建机组13台,且未来还将有新的机组陆续获得核准。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我国核电产业厚积薄发、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更为惊人的是,我国核电在建规模已傲视全球,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建规模总和,堪称“世所未有、史所未有”。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核电产业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的关键转折。以法国为例,作为传统核电强国,其核电发展历经数十年积累,但当前在建规模已难以与我国相提并论。而美国核电产业受政策、经济等多重因素制约,新建项目推进缓慢,在规模上更被我国远远甩在身后。

如此大规模的核电建设,不仅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全球核电产业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董保同强调:“今天建造的高质量,就是明天运行的核安全。在核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期确保建造高质量,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核电建设对安全与质量的极致追求,彰显了大国担当。

技术迭代跨越发展,自主品牌闪耀全球

我国核电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创新突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轮值理事长杨长利在论坛上介绍,截至2024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达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核电技术研发上的不懈努力与深厚积累。

我国已成功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品牌,成为全球核电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名片,在国内外已有7台机组投入商运、26台机组核准在建,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也于2024年底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时,我国在四代核电技术研发上也走在世界前列。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具有四代特征的先进核电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为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拓展核能的应用场景。

此外,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一体化供热堆、浮动堆、气冷微堆研发设计有序推进,环流三号、东方超环等聚变装置不断取得实验新突破,展现了我国在核能领域的前瞻布局与创新能力。

安全质量双轮驱动,产业体系完备领先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是核电建设的基石。我国核电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根据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最新数据,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指标82.18%达到优秀值(前1/10),84.79%达到先进值(前1/4),92.07%达到中值(前1/2),持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为确保核电建设质量,董保同提出加快推进核电标准化设计的建议,尽快固化华龙、国和等主力堆型设计,以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建设带动核电建设提质增效、安全性可靠性持续提升。他强调,我国核电过去形成了多种堆型、多个技术来源,面向未来大规模发展,要形成主序列,避免频繁改动,这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核安全监管至关重要。

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我国已形成完备的核电工业体系。经过40年探索与实践,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能力。国内核电工程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等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能力。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每年10完整台套以上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核电建设的需求。

全球合作共谋发展,携手应对挑战

在全球核能复兴的大背景下,开放合作是推动全球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杨长利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积极发展核能已在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连续4年上调世界核电发展预测值,签署《三倍核能宣言》的国家和地区扩展至31个,多个新兴国家正在考虑、规划或启动核电计划。

然而,全球核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董保同提到,一些国家核能发展面临项目融资难、建造成本高、供应链不健全、人才短缺“四大挑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核电产业复兴与创新发展。

此外,早期投运核电机组老化与延寿、已关闭或长期停运机组的重启、战争或极端条件下核电站的安全与安保、核安全监管如何适应核电产业创新发展等问题,也给国外核电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积极倡导全球核能界加强合作,共享经验与技术。我国在核电建设、运营、监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共同推动全球核能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我国核电产业前景光明、使命在肩。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将继续加大核电建设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确保安全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核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引领全球核电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消息来源:北青网4月27日报道《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发电量持续增长》

9个地球气候系统已达临界点,全球气候或发生“很突然的变化”

我国新一代货运飞船正式亮相,高可靠性,高智能化!今年将首飞

今年我国计划建造10万公里农村公路,并在八个维度上提档升级​

0 阅读:3
科普大世界

科普大世界

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