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庙没有刘禅塑像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16 00:07:38

在汉昭烈庙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里面只有刘备的塑像和其孙子刘湛的塑像,却没有后主刘禅的塑像,这是为何呢?

蜀国后主刘禅,小名阿斗。17岁即帝位。由于先帝白古城托孤,辅臣诸葛亮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不让刘禅操一点儿心。因此刘禅整天无所事事,在后宫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亲政后不久,他宠信宦官黄皓,残害忠良,罢黜贤人,亲近小人。公元263年,魏军大兵压境,他不顾儿子刘谌以死相抗,自缚其身,率先投降了曹魏。刘禅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公。但他依旧成天怡然自得,丝毫没有亡国之君的哀伤模样,真不知长的什么心肝!

有一次,晋主司马昭宴请他,特地安排演奏蜀国乐舞,以试探刘禅的反应。结果在场的蜀国旧吏无不怆然,唯独刘禅却喜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竟然答道:“此间乐,不思蜀!”遂为天下笑。而他的儿子刘谌却在城破之前先杀妻儿然后自杀,以殉国难。跟其父刘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宋朝以前,刘备庙里有刘禅的塑像。但在宋真宗时,由于人们痛恨民族败类秦桧之流,同时,也痛恨如阿斗这种无志气、无名节之辈,因此益州知事为了顺应民意,便下令拆除刘备庙内的刘禅塑像。到了明朝初年重修刘备庙时,也曾考虑过重塑刘禅的塑像,但是随即就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认为刘禅根本就不配被后人敬奉香火,远不如他的儿子刘谌。考虑到刘备殿内只有刘备一个人的塑像,显得太过孤单,而民间又对刘谌敬重有加,于是就增塑了刘谌的塑像。此格局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因此,至今刘备庙没有刘禅的塑像。

0 阅读:3
文化愿补不足

文化愿补不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