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大家好,这里是「世相来信」第 18 期。
本周的信件很特殊,来自一对母女。
女儿@ 小唐 去年被大厂裁员,经历了很长一段迷茫期。
母亲@ 郑阿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南下东莞,打工二十多年。
母女俩就像是那句话,“父辈下海,我们找岸”。
被卷入下岗潮的母亲,选择去陌生的世界里冒险,放手一试;被大厂的裁员潮抛下的女儿,还在迷茫,发现身边的同龄人都在想办法上岸。
@ 小唐觉得,“他们那个时候艰苦,但不缺信心;我们看似环境很好,却总觉得缺乏信心和希望。”
这是两代年轻人,或者说两个时代的有趣对照。
接下来,你将会读到 3 封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 小唐 去年刚刚被裁员时,写给我们的一封长信,讲述了在那段迷茫的时期,妈妈的经历带给她的信心。
(信件全文较长,信件中小标题来自编辑添加,以便阅读)
第二部分,是在我们的邀请下,@ 郑阿姨 写来的一封回信,以及@ 小唐 随之附上的一封自己读完妈妈的信后,想要补充的话。
如果你也想给我们写信,拉到文末,查看邮箱地址即可。
以下是 3 封信件全文。
女儿@ 小唐 的来信世相君你好呀。
给你们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在家休息好几个月了。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后来“毕业”了。哈哈,你们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被裁员了。
但这封来信,不是想向你们抱怨失业。我想写写我妈妈。
失业了,还被妈妈猜到了
刚刚被裁的时候,我很怕妈妈知道,怕她失望。身边一些被裁掉的同龄人,把消息告诉父母后,都会被说:怎么样?让你回家考公务员你不考,非要去那个什么公司上班,现在好了,没工作了吧。
过了几天,妈妈要寄个东西给我,我顺势告诉她,不用寄了,过段时间我就回家了。
她立刻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是不是被炒鱿鱼了?”
我承认了。但她没有说我,第一反应是问我开不开心,心情怎么样,要不要出去散散心。还问我公司给没给赔偿。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妈妈不会像我担心的那样想我。
二十多年前,在我们老家那个小地方,我妈妈是第一批在下岗后去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她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在东莞打拼二十年,从基础岗位做到技术岗,拿了专利,后来又做到管理岗,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标准的职业女性。
她能理解我的不容易。而我直到今天,才开始理解她的不容易。
关于我妈的一切
我老家在南方,一个四五线城市。
妈妈 13 岁的时候,我外公就去世了。她是长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那时候,事业单位的家属是可以顶职的,所以那时候妈妈初中还没毕业,就去外公的单位,顶了外公的职。
但她什么都不会,就只能在炊事部门干活儿,很辛苦,除了做饭,还要喂猪。
她给我讲起这些事的时候,都是很平常的语气。说自己一个小姑娘要喂好多头猪,被人看不起,还找不到对象。
工作了几年后,她听说有“电脑”这个东西。妈妈觉得这个技术说不定有用,就自费去我们那里唯一一个电脑学校,学电脑,学打字。
学会了电脑打字之后,她就被调离了炊事部门。再后来就和我爸结婚了。
她是二十六七岁下的岗,大概是 1997 年,我出生的那一年。
她下岗的同时,我们家刚刚买了一套房子,是单位的集资房。那套房子当年是 3 万 6 千元,而她下岗前一个月的工资只有 300 元。生下我之后,家里已经没有钱了,她是被迫出去打工的。
刚去东莞的时候,她在人才市场找工作。一开始很不顺利,毕竟已经 27 岁了,还结了婚生了孩子,学历又不高。
她进过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做的是质量检测。这个工种最容易入门,稍微有一点技术含量,门槛又不高。
但她不愿意一直做工人,就去读了个中专,拿到了文凭。
有了文凭,她才进了一些好一点的公司,一步一步打拼出成绩。
我不是很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制造业,只是听妈妈说,她一开始的岗位是“品质工程师”,薪水是一个月 720元。后来跳到一个大一点的港台公司,薪水涨到了 1000 多元。
在港台公司工作了两三年,她的薪水就涨到了 2000 多元,家里的房贷也还掉了。
那些年间,我妈还经历了一个大的变故,就是离婚。
在我小学的时候,她跟我爸离婚了。我在老家跟着爸爸继续生活。
我爸爸家里人对妈妈一直都不太满意。爸爸是大学本科生,所以奶奶始终觉得,儿媳配不上儿子,没给过什么好脸色。
但他们之所以离婚,是因为她当时把存款都借给了我爸去投资,让我爸全给亏完了。我爸虽然是工程师,但和那个年代的很多爸爸一样,有一个暴富的梦,总想着靠投资发财。
妈妈把老家的房子留给了我和爸爸。所以离婚的时候,她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存款,几乎要重新来过。
但在那之后,她的人生就很顺利了。
她在那家港台公司不断升职。一开始是品质管理部门,后来她自学了一些绘图软件,通过内部竞聘,调到了设计部门,后来又调到了产品部门,现在的职位是“主任工程师”。如今,她已经是这家公司二十年的元老级员工了。
在东莞的那些年间,她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前又买了套房子,后来靠房子的升值赚了不少钱。她还找了一个对她很好的对象,在东莞安了家。
她现在很幸福,有工作,有家人,有爱好,还有好多朋友。不工作的时候,她喜欢爬山和跑步,偶尔还打麻将。
父辈下海,我们上岸
我妈妈年轻时候的这些事,我最近才陆陆续续了解清楚。
从她去东莞开始,我们就没怎么一起生活过。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妈妈是一个工作狂,连过年都不会回老家。在我 25 岁之前,只和妈妈一起过过一个春节,还是我去东莞找的她。
对妈妈来说,女儿和她不亲近,是很让她遗憾的事情。
我们关系开始走近,已经是我上大学之后的事了。我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搞清楚,妈妈不在我身边的那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当年面对的情况,要比我现在难很多很多。
我虽然从大厂被裁员了,但我没有房贷,还有一点存款,暂时不愁生计。所以想想我妈当年刚刚下岗时的处境,会觉得自己多了一点力量。
我倒不是在忆苦思甜。我只是觉得,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是有一种劲头的,不会轻易对生活绝望。哪怕丢了铁饭碗,背着房贷,家里还有小孩要供养,也不会绝望,还是出去闯。
他们好像没有什么瞻前顾后的想法。哪怕有了家庭,也不会顾虑太多。
像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在职场受了一些挫败后,就容易想东想西。一边想着没有机会回大厂,要不要去小厂试试,一边又想,好不容易攒了一份这么好看的简历,一旦去了小厂,会不会将来发展就受限了。总想着找一条安全的、稳妥的路,保证自己不会跌落。
但听了妈妈的事情后,我觉得,其实还是会有明天的。
小唐
2022.7.28.
母亲@ 郑阿姨 的来信梁记者你好。
我收到了女儿转达过来的问题,很愿意能和你们交流。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郑,现在在做供应商管理这一块,平时喜欢打牌,吹牛,聊聊家常。
最近这几年,我的工作主要是去跟各厂商老板去讨论他们的经营状况,以及他们各团队的营运状况。
我女儿应该给你讲了很多我当年下岗之后,去这家公司上班的事情。对我来说,那确实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对的选择。但打工只是为了生活。
如果要问我的话,我觉得我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是送我女儿出国去读硕士。总觉得以前亏待女儿了,希望她比我们过得更好,希望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在合适的平台做到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我还很骄傲,女儿现在拿到了全奖,去欧洲读博士了。因为就我来讲自己是一个初中未毕业的人,打工女的女儿能够考一个博士,感觉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现在的年轻人很不容易,到处都是危机感。
我们那时候的压力,是要保证老妈或者弟妹的生活费,这是最基本的。
但现在年轻的压力是环境造成的,他们不缺吃穿,但是他们的工作不稳定。而且他们的学历跟现在的工作收入很多都不匹配,例如一个本科生拿 5000 块钱一个月还要跟我这种师傅学习,他也觉得压力也很大,对吧?
女儿还问我,工作了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心得要和年轻人分享。其实最主要的是,我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不管做任何一个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对我的女儿的职业,我没有什么建议,只要她开心就好!
郑
2023.7.26.
女儿@ 小唐 的来信世相君你好,
距离上一次交流过去很久了。像我妈妈和你们说的一样,我在家 gap 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在欧洲读书。
经过了去年,我从我妈以及家人身上学到的是:
每一代年轻人其实都是在追求“低风险或者高回报”的生活。所谓“稳定”也是目前认知里的低风险而已。可以选择追求稳定,但是要保证自己有再次选择的能力。
去年的压力真的很大。我失业了,我家里也有人生病,虽然还没到我能帮上忙的时候,但是确实加重了我的心理压力。
然后我就给自己写了个 list,写我有哪些可能的选择,要怎么做,后果是什么。
我先去看了生病的家人,然后跟北京的朋友一一聚会。一方面是释放压力,一方面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再次出国读书,要离开了。
我去了我妈那里住,跟她说我的想法。我说我不想再工作了,我要出国读博,还要申请全奖。
她听了就说,“妈妈支持你”。
其实我之前有过一些申请经历,有面试过,但都失败了,很怀疑自己。
我妈就说,这样埋头干不行,你得找人帮助你。我说,有学长可以辅导面试,但收费很高。我妈就说,你赶紧去找他们,我出钱。
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面试,我妈去给我拜佛烧香,不得不说这个庙是真的很灵,我拿到了 offer
我人生中最难过的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回头看那段时间的经历,我觉得,在有压力的时候,我妈不会给我施加外界的压力,反而会帮我分担一下,这就很好了。
关于我妈妈写给你的回答,我有一个地方想补充。
准确地说,我心里有一个小疙瘩。妈妈说,她对我的职业没什么建议,开心就好。实际上,这背后是我和她这一两年一直在争论的一件事。
妈妈所谓的“开心和幸福”是有她自己的想法的。
她的想法其实很矛盾。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独立女性,活得很清醒,会支持我做每一个决定。
但有时候,她又会说,希望我将来能找一个条件和我们家差得不多,或者好一点的人结婚,而不是辛苦地上班。
妈妈之前给我讲了她回老家探亲的事。
她见了很多当年的小姐妹,那些下岗之后就在家带小孩后来随意上班的,用她的话来讲就是安逸的不行,朝九晚五还一上班就打牌,下班就去饭局吃吃喝喝,空气好生活也健康,收入不高但是有房有车而且无压力,小孩子也一样上了好大学。
她心里有一些微妙的波动,觉得这么多年白累了,感觉大家都一样。
她觉得,如果我能过上她那些小姐妹的生活,也很好。她自己吃了很多苦,不希望女儿也那么辛苦。
我理解,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儿争气,但不要太过要强。但对我来说,我最佩服妈妈的,就是她是一个独立女性。
哪怕她后来成立了新的家庭,但因为她是收入更高的一方,在家庭里也是更有话语权的。
打个比方,我本科毕业后,想去英国读硕士。但我爸那时候做生意已经失败三次了,肯定拿不出学费来。妈妈支持我去英国,负担了大部分费用。如果不是因为她在家里有绝对的话语权,她现在的伴侣想必很难同意她拿出那么一大笔钱,去给本该由前夫抚养的女儿交学费。
这就是我想过上的生活,像她一样,独立,有自主权,不依附于人。
但她偶尔也会希望,我能过上她没有过上的人生,一种她想象中比较完美的,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人生——读完书,就回东莞,或者去深圳,找一份清闲的工作,再找一个得体的结婚对象,当一个光鲜又舒服的全职主妇,而不必在职场里厮杀。
这可能会成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说服彼此的话题。我现在已经不争论了,彼此尊重并理解。
谁又能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才能令你二十年之后都不后悔呢?
小唐
2023.7.28
【写在最后】
我对@ 小唐 在最后一封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
一辈子漂泊在海里的妈妈,内心偶尔会期盼女儿可以停靠在岸上。
这是一对有点特殊,又让人熟悉的母女关系。女儿崇拜妈妈的独立,但妈妈又期盼女儿可以过上不那么独立,不那么辛苦的生活。
这似乎是很多母亲对女儿的都会有的,一种听起来自相矛盾的期待——期待你争气,期待你幸福,又期待你拥有可以去依赖别人的幸福。
说得更直白一点,期待你不要强到嫁不出去。
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轻易和解的矛盾。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磨合,需要相信彼此的爱和善意。
有兴趣的话,欢迎在留言中讨论这个话题。
最后,再次分享们的信箱地址:
xsxdzlx@thefair.net.cn
我们会在每个月的月末,基于来信,做一些分享和策划。
期待你的来信。期待你在面对我们时,能找到讲述自己生活的欲望。
撰稿: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