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或许在许多人的眼里,落英缤纷的暮春是伤感的;
但当换个角度去审视暮春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发现:其实暮春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勃勃生机,比如那些正在生长的绿意,比如那自由欢呼的禽声……。
故而丰子恺才会说:“一年中最为愉悦的时光就是暮春。”
来读诗吧,借最美的文字,邂逅最美的暮春。
诗巷在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王迈的一首诗;这首诗简单且又唯美,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意境,读来可谓是一种享受。
春暮
宋·王迈
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
桑椹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王迈 ,字贯元,自号耀轩居士,我国南宋诗人。
王迈性情耿直,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朝廷降职,“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这是诗人刘克庄给王迈的赠言。
“清朗俊伟”是王迈诗的典型特征。王迈认为写诗就应该遵循个人的心境,体现个人的情操和修养;而一个人又必须拥有磊落的胸怀,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才会有触动人心的效果。
诗的首句先以间接的方式点出时间:云头红上三竿日;太阳从云层中升起,将云朵照得红彤彤的。
“三杆日”,说明时间还不到午时,在这段时间里,阳光明媚却又不过于强烈。
“红”所描写的不仅是太阳的颜色,更是太阳与云朵相互掩映下的绚丽色彩。
然而,“云”“日”虽然被一个“红”字联系在一起,但它们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物象,所以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太阳是相对静止的,而云朵则是流动的;比如太阳是单一的,而云朵则是多样的;比如太阳远看是一颗红丸,而云朵则有着深浅不一的色彩……。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首句中,“云”“日”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从而将一幅美妙奇绝的耀眼画面呈现出来。
接下来的承句又让我们看到另一幅惊艳的画面:烟际青来数点峰;在云烟外,可以看到几点青色的山峰。
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绝句都不采用对仗形式,但是王迈的这首诗却特意将“对仗”考虑进来,使得诗的形式显得尤为整齐。
首句写云和日,承句则写烟与峰。从描写角度与构思来讲,承句与首句其实是有着相似之处的,即都是通过两个物象的择取,让二者形成对比关系,在这种对比之下,二者各自的特点以及整个画面的丰富感都会被展现得更加鲜明。
云烟是白色的,山峰是青色的;云烟是浩荡起伏的,山峰是稀疏隐约的……。首句的描写可谓在拓开空间距离、拉开读者视野的同时,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几分旷达、静谧与空灵之感,这也是承句的典型魅力之一。
后两句将笔锋落在空间位置相对较低的角度展开描写:桑椹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桑葚成熟的时候,到处可以听到鸠鸟唤雨的声音,麦花黄的时候,燕子的身影也显得格外忙碌。
若稍加留意,我们又可以发现,后两句的描写与前两句的描写之间又一次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这也充分见证了作者的匠心所在。
那么和前两句相比,后两句不仅在空间上有所转变,而且在画面的层次感上也有所突破。
前一句将视觉与听觉的效果结合起来,把桑葚诱人的形象与鸠鸟唤雨的形象予以逼真的呈现;
后一句又将视觉与嗅觉结合起来,把麦花玲珑的形象与燕子忙碌的形象予以清晰的呈现。
这两句的刻画,无不让我们感受将暮春时节的那种蓬勃朝气;庄稼悄然成熟,天气清明温润,飞禽自由啼叫来往……,而在作者的笔下,也饱满地流淌着一种纯朴恬淡的田园气息,它以无声的方式滋养了我们的心境,给予我们全身心的美好享受。
当然,所有的景语都是作者灵魂和情感的载体。所以从此诗的短短28个字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暮春风景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鸠声唤雨春还在,风过麦花香染襟;读完一首,味留唇齿。如果各位看官也很喜欢此诗,不妨留言谈谈感想,不妨以诗相和原作,评论区留给各位。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每一期精彩都在这里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