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狠出圈:观众“见笑”,品牌“见效”?

商事要沥金 2024-06-09 15:56:36

《庆余年2》终于收官,精彩的剧情“硬控”了笔者一周。

作为今年的“剧王”,《庆余年2》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品牌争相合作的香饽饽。

据统计,这次合作的品牌多达近30个,比如纯甄、东阿阿胶、百雀羚等,都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剧中。

有心人应该能发现,有不少品牌都是老面孔,在近几年腾讯出品的多部爆款影视剧——比如《庆余年1》《三体》《繁花》——中多次出现。

次次都投,当然是因为次次都好。

根据蝉魔方的数据,纯甄、外星人、东阿阿胶等品牌,自电视剧播出以后,在抖音电商一侧的曝光量显著增长,带动了相关单品的销售。

为什么这些行业课代表这么笃定所投的电视剧会成为爆款?影视剧本身怎样和品牌们相互赋能?这种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从何而来?

抖音电商《庆余年2》部分植入品牌热度趋势

是什么,决定了一部电视剧有没有品牌投放做植入?

当然是它成为爆款的可能性。

“内容为王”,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而且越好越稀缺。

我们可以用数据来证明,根据灯塔数据显示,在2023年集均播放指数TOP10榜单中,后四位的剧集数据比前一年第10位水平都要低,这表示即使是优秀的电视剧,它们之间的差距依然在拉大。

对品牌来说,做营销不是大水漫灌,要做就做精准爆款,有限的预算当然要优先投到最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剧上。

什么样的剧更容易爆?当然是已经被市场检验过的IP了。

纵观近几年的电视剧,无论是《庆余年》《繁花》,还是《与凤行》《承欢记》,都有相应的原著文本,并且在改编前就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书粉”,投这样的电视剧,自然令品牌方放心。

既然“内容为王”的解题思路就是“IP为王”,作为手持大量优质IP、影视制作和宣发都很擅长的腾讯平台,品牌方自然应该深度绑定。

而这,就是纯甄、百雀羚等品牌总在腾讯出品的影视剧中植入的核心原因。

《庆余年2》剧集截图(左滑)图源:网络

虽然很多观众说这次的广告密度过高,但从行业视角来看,这次《庆余年2》在内容和商业上已经做到了平衡的极致。

不同于常见的硬植入和口播,这部剧里大多数广告都是和原片质地一致的小剧场,形式新颖又和剧情无缝对接,让观众笑着看完,还记住了品牌的曝光。

对于品牌来说,好的营销,就是要和剧集双向奔赴。

长公主对婉儿的复杂情感,都融在这一句“如果有人比我更美,只能是我女儿”,既对剧中人流露出了真情,又对剧外人表达了产品卖点,意料之外又合情合理。

还有和弹幕融合的植入,不仅给了品牌充足的曝光,同时还很好玩,互动性直接拉满。

纯甄的广告还依据角色分别定制,巧用人设演绎。另一方面,同时协调这么多演员来拍摄,片方也的确“够实力”。

戏外,纯甄直接打破次元壁,举办了一场线下的“庆国皇子团见面会”,和粉丝零距离接触。

《庆余年2》线下的“庆国皇子团见面会”(左滑) 图源:网络

纵观这些植入案例,我们能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内容植入,不是独立于剧情内容的附属品,而是要成为这个IP的组成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形成和观众之间的更加深入的情感链接。

纵观这次的广告,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所有广告都有角色本身的个性演绎,绝不是只见演员皮肉的空壳;

其次,所有的广告无论是内容还是植入时机,都与剧集本身十分贴合,不仅不跳戏,甚至还能补足正片;

最后,广告的“梗”又多又密集,还结合了产品卖点,同时这么多品牌还维持了统一的风格,说明无论是剧方还是各个品牌方,对此都达成了共识。

对品牌营销这件事而言,单纯的“被看见”不是目的,让用户认识并记住品牌,甚至对品牌调性有所认知才是最终目标。

网友对广告的正面评价(左滑) 图源:网络

爆款的内核从来都不是赌运气,而是无限逼近确定性。

剧集本身爆款已经足够难,在观众“见笑”之上,还得让广告主“见效”,个中尺度,难以拿捏。

只有在内容、观众、品牌之间历经长时间的观察、磨合,才能找到这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细数腾讯近几年出品的电视剧,几乎是出一部爆一部,不仅剧集本身出圈,品牌也能获得非常良好的收益。这等“确定性”,不“旺”品牌才奇怪。

原因不复杂却也不简单,除了掌握了不少优质IP,腾讯旗下拥有完整的生态,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它们相互赋能。

而这,是《庆余年2》等电视剧,能给品牌和剧中角色合作出品这么多创意天花板级别广告的保证。

0 阅读:4

商事要沥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