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百鸟朝凤》是中国钢琴改编作品中的一首经典曲目,改编自同名唢呐曲,由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所创作。
作品汲取了原唢呐曲中民族音乐的精华,保留了多段体的传统曲式形式,并结合民间音乐素材重新进行构思编创,完美地将中国经典传统民间乐曲与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结合起来。
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百鸟朝凤》起初是由民间小调开始传唱,逐渐在豫、鲁西南地区流行开来,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民间器乐合奏曲的形式,以唢呐高亢的旋律为主。通过唢呐独特的音色与音乐表现力,并将民间的戏曲元素融汇其中,形象描绘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生活的景象。
1973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唢呐版《百鸟朝凤》改编为钢琴曲,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保留了唢呐曲的主题旋律和多段体循环的曲式结构,在音乐结构布局、调式调性、音色模仿、和声织体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创新,实现了中国民族特色与西洋乐器的完美结合。
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成功改编促进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值得我们深入系统研究的成功典范,为今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运用装饰音来描绘灵动传神的音乐形象《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中对动物声的模仿贯穿全曲,主要体现在三个鸟鸣插部,运用大量的装饰音和快速规整的音型模仿鸟鸣。
在该曲三个鸟鸣插部中采用了倚音,复倚音、波音、颤音、琶音等装饰音来对虫、雀、鸟的啼鸣声进行模仿表达,展现出鸟儿们高歌对唱,争鸣齐鸣等场面。
本曲的第88—133小节是第一个鸟鸣插部,其中在92—106小节中用小二度前倚音在高音区右手弹奏,模仿布谷鸟四声一度——“布谷,布谷”的清脆啼鸣)。
在107—115小节中前倚音和复倚音对旋律进行装饰,用左手在低音区弹奏模仿野鸡粗狂短促的“嘎咕”叫声。
在126—131小节中用模仿布谷鸟啼鸣的音乐动机进行变化创作,在每一个主旋律音前加入其下方小二度音,双手快速交替演奏出具有颗粒性的极快速震动的音响效果,虽然没有装饰音标记,但是根据实际的演奏出的听觉效果来讲,具有快速华彩装饰性功能,音区由高到低,从远到近似有两只布谷鸟快速翻飞缠斗争鸣之感。
本曲174—186小节是第二个鸟鸣插部,篇幅宏大是全曲中对雀鸟啼鸣最集中的描写之一。在174—185小节中鸟鸣乐汇在不同音区出现,前倚音从主音上方或下方的小二度进行装饰模仿黄鹂鸟“啾啾”清脆悦耳的啼声。
在不同音区演奏展现了黄鹂鸟群的对啼。长音用手指进行保持,表现出雀鸟们啼声回荡在幽静树林的声音效果。
186小节装饰变化丰富多样,倚音、颤音、双手交替快速震音、流动的七连音模进塑造鲜活的音乐形象。
整个鸟鸣乐段描绘出一幅动景——清晨泉水叮咚微风轻拂,近处黄鹂鸟群啼鸣,远处黄鹂鸟群呼应之声悠然传来,雀鸟们苏醒抖擞翎羽,金丝雀的叫声回荡在山谷之中。鸟儿们齐飞在空中怡然自得的歌唱,燕子灵巧快活的上下翻飞……
本曲第232—233小节是第三个蝉鸣插部,通过倚音和二度颤音快速交替,复附点和附点音符结合在高音区弹奏,富有生趣的模仿出蝉高亢清晰的嗡鸣声。散板和自由节奏,将装饰以快—慢—快的规律稍作延长,一拍一组,仿佛知了一阵一阵的叫声。
乐曲的尾声乐段234—294小节是对百鸟齐鸣的模仿,通过倚音,颤音与震音的写作手法,描绘出百鸟欢唱,群鸟尽情嬉闹,尽兴欢腾的林间情境。
本段中震音并不是用标记表示,而是用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已达到震音的演奏效果,将旋律与八度音相结合双手进行交替快速弹奏,达到热烈激情饱满的音乐情绪且包含了旋律的震音效果。
通过各种装饰音,装饰性节奏及音区错落对比弹奏模仿出虫、鸟、兽啼鸣、对鸣、齐鸣,争鸣多种音响效果,声音丰富多彩,形象立体鲜活。本曲中对各种动物声成功的拟声模仿是民族风格音乐特点的体现,也是这首乐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力度变化来表达丰富而有层次的音乐情绪钢琴曲《百鸟朝凤》整首乐曲力度标记跨度极大,音乐情绪张力十足。从ppp极弱到sff突然很强,丰满的音乐情感情绪通过力度的变化得以展现,使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与听者产生通感。
全曲分为五个乐段和三个鸟鸣插部,各个段落都有鲜明的音乐情绪,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在乐句乐段间横向的旋律线条力度变化丰富,纵向和声力度层次分明。以乐曲的一些片段为例。
如,乐曲第一段春回大地,气息宽广绵长,表达了蓬勃开阔富有生机的音乐情绪。力度以f强奏开始并在长乐句做渐强处理,力度层层递进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进行。
纵向上力度层次丰富,低音声部模仿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在拍点处扎实有力低音展现出恢弘的气势。中声部运用稍次于旋律声部的力度弹奏模仿笙的伴奏音响,四度五度叠置制造丰满和声效果。
本乐段中乐句间的力度对比转变明显,由开始为f强度下一乐句对比转为p,接下来采用新的音乐动机的乐句由mf在下一乐句切换p的力度演奏,紧接着又是一句f一句p的力度对比变化。
在乐段中两个乐句总是一强一弱相互回应,有众鸟远近对答之感,从乐曲开始便点题“春回大地,百鸟和鸣”情绪高亢激昂。
如,第一鸟鸣插部,音乐情绪轻快整体力度以弱为主,主要表现鸟儿灵动清脆的婉转啼鸣。
88小节开始左手四度和音伴奏由强f过渡到极弱ppp并一直保持此力度作为衬托,右手“布谷鸟声音”以较弱pp力度缓缓出现,在停顿留白后又以mf力度对比出现,这种重复乐节的强弱对比在该乐段中大量运用打造远近的听觉效果营造空间感。
音乐从偶尔出现鸟鸣到此起彼伏的强弱对比再到逐渐和鸣做渐强变化,为下一乐段莺歌燕舞的欢乐热烈情绪做铺垫。
再如最终的急板乐段——百鸟朝凤,作为乐曲结束的最终章节,要表达出恢弘激昂的意气,酣畅淋漓的情绪,还要不失鸟儿灵动。
该乐段开篇由p弱开始,在238小节至251小节从pp逐渐增强到f,从253小节开始经过快速的重音和弦和强有力的和弦快速交替演奏,将音乐情绪一波一波推向高潮。
而后保持f的力度演奏在经fp开始渐强直到ff,乐曲音乐情绪激动热烈达到高潮,最终在290小节通过pp的力度经过4小节渐强至ff,并通过sff进行收尾和弦扎实且厚重。
在本乐段中,力度变化犹如海浪由弱到强一波一波席卷而来不断地叠加推进,最终达到全曲音乐情绪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