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自被人类重视以后,它便化为真理的代名词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助力人类攀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近5000年间历史,没有科学的近4700年犹如蜗牛爬行一般缓慢前行,创造的社会财富屈指可数,根本无以满足投入的人力支出;科学来临后的近300年间,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
真的如马列哲学所言,“不是不到,时辰未到”,时间阻碍了科学的来临吗?其实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已经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并且据此发展出了数学和工程力学,只是非常可惜的是,直到4600年后的公元1600年,科学才真正站稳人间,这是为何呢?
1. 科学实际很早就来到人间
(1)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科学问世
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卜天博士曾在《科学史丛书》的序言中下了一个结论:科学,首先是一个西方概念,这就表明: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
对此,美国哲学家戴维·林德伯格则在《西方科学的起源》一书中,将科学的起源归结为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而且一再声称,这是希腊人的看法,至少,与科学至关重要的数学起源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翻开古埃及历史便会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发展出了十进制,并为其设计出了对应的简洁符号,比如7可以用一把镰刀代替而非七根木棍,据此还发展出了加减乘除、分数、幂等复杂运算;
另外,得益于尼罗河的连年泛滥,埃及人为了划分耕地面积不得不重新丈量土地。由于尼罗河泛滥后淤泥所覆盖的面积存在差异,于是不得不发展精细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以实现精确测量,这就发展出了几何学,如三角形、矩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埃及人发现尼罗河虽然每年都要祸祸人间,但它祸祸的周期却很有规律性。心细的埃及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琢磨,发现两次初涨之间相隔天数是365天,于是从尼罗河的涨落中得出了年的概念,并以此制定了历法。
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人数学成就要比埃及人高出一个量级,他们不仅发展出了十进制,而且还发展了六十进制。在求解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古巴比伦人就更为领先,他们创立了一套一般化的代数符号,而且可以运用算术运算来求解二次方程。
(2) 公元前600年,咱大中华创造了最早的科学著作之一
相比于西方科学问世时间,咱大中华虽然起步较晚(这个不得不承认,原以为我们文明起源很早,但相较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还是差了一到两个世纪),但发展很快。
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因为礼崩乐坏,借着思想界没有一致向“德”看的契机,中原大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风气。除了名气很大的道家、儒家和法家,钻研农业的农家和钻研制造业的墨家一个小分支也走向了科学。
墨翟在这个小分支里,系统性研究了光学理论,创造了最早的小孔成像理论和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同时,墨家这个小分支还研究了与正统理论格格不入的运动和力的问题,并撰写了中华最早的科学著作《墨经》。
2. 科学为何直到4600年后才真正立稳人间
(1) 公元1600年前后,西方科学才体系化
除了科学起源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地,人尽皆知的西方科学发源地之一就是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以阿基米德、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古希腊科学家通过观察和推演,创立了浮力定律、几何学和原子论。
虽然科学问世如此之早,但短暂的研究高潮之后就是科学的低谷。不论是东西方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些珍贵的科学著作弃之不用。即便是公认的科学发端的西方,也都在11-12世纪迎来了科学的至暗时刻:在巴格达的市场上,你可以用一头驴子换来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
直至公元1600年前后,随着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摆脱教会神权和崇尚个体自由为宗旨的思想解放开启,文艺界的百花齐放也让科学重回人间。
这个时刻,伽利略、笛卡尔、培根等早期科学家创立了动手思考模式(hands-on thinking),科学总算正式落地人间并站稳脚跟,之后成功助推牛顿总结提炼,写出了历史性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为何时隔4600年,科学才立稳人间?战争和圣人,反对!
早在公元前3000年科学问世,为何直到4600年后科学才扎根人间呢?按照正常逻辑说不通,但如果有人生拉硬拽,对科学百般阻挠,那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个反对科学入驻人间的毫无疑问是战争,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早期的科学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已经发挥了诸多作用,但还不具备改变人类历史的颠覆性作用。
这个时候,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少数野心家的贪婪,人类往往通过战争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获取必要的战争资源。若要战争取胜,只能走集权专制等非开放性道路,这就注定科学没有生存土壤。
因此,当科学在两河流域生根发芽并且即将大有作为之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西征,攻下了巴格达,如此直接导致了科学的没落。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承载了科学发展殷殷期望的伊斯兰文明在接下来的日子完全不得安宁,大约1050年至1300年间,从伊斯兰世界北部、南部和东部草原和沙漠大举入侵的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柏柏尔人、蒙古人、巴努希拉尔人、塞尔柱突厥人,以及欧洲人的十字军东征。这种野蛮入侵的直接后果是:原本适合于科学发展的“自由、宽容、好奇、开放”的法蒂玛王朝,直接蜕变成了狭隘、僵化的封闭社会。
第二个不同意科学入驻人间的就是圣人了。毫无疑问,圣人虽然视野和悟性较普通人偏强,但他们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一是容易受人类情感和主观判断所干扰,导致不能客观理智看待自然现象,典型的就是亚里士多德,这位全才式的希腊哲学家在解读运动时,被所谓的空气波动等细节所困扰,导致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歪理邪说,致使科学晚来人间2000年;
二是圣人自我为中心的私心限制了科学的入驻。咱大中华虽然在春秋时期发展出了科学著作,但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种以家天下为核心的思想主宰了舆论界。
历代士大夫和读书人也仅是站在如何维持统治者家天下这个极具私心的角度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治人学说,如此,“去人化”和“去权威化”的科学被斥责为“奇技淫巧”,完全上不得台面。因此,自儒家一统天下之后,《墨经》彻底走向消亡,科学自此完全退出中华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