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海鲜最怕啥?贵?不新鲜?都不是!最怕的是你花钱买5斤,回家一称只有4斤!”
最近,海南海口一家水产摊主就因为“缺斤少两”被罚了个底朝天——30万罚款+停业半年!
消息一出,网友直呼:“活该!早该治治这些黑心商家了!”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摊主到底干了啥,能让监管部门下这么狠的手?
事情还得从去年8月说起。一位消费者在海口秀英区港丰农贸市场“阿欢海鲜”摊位买了小鱼、麻虾、大虾等6种海鲜,总价4500元。
可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袋子拎着轻飘飘的,咋看都不像30多斤的货。
他转头就去市场公平秤复秤,结果让人傻眼:所有海鲜加起来足足少了15%!比如大虾标称17.5公斤,实际只有14.78公斤;东星斑少0.33公斤,膏蟹少0.41公斤……总共少了近10斤!
消费者当场怒了,直接拨打12315投诉。执法人员火速赶到现场,一查秤,果然有猫腻——摊主用的“电子秤”不仅没生产标签,还自带“作弊模式”:放5公斤砝码,按不同按键能显示5.5公斤、5.75公斤甚至6公斤!摊主“阿欢”眼看证据确凿,只能低头认栽。
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调查后发现,这摊主可不是初犯。他长期用这种“作弊秤”坑人,光是这次就多收了消费者696.4元。
按《海南自由贸易港反消费欺诈规定》,这种行为属于“破坏计量器具+欺诈消费”,直接开出了“天价罚单”: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30万元、停业整顿6个月,还把摊主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罚得好!看谁还敢缺斤少两!”有人算账:“他多赚了不到700块,结果罚了30万,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更狠的是,停业半年意味着摊位租金、客源全打水漂,搞不好直接关门大吉。
海南重拳治“鬼秤”!其实,“阿欢海鲜”不是个例。就在今年3月,海南刚公布了2024年十大消费侵权案例:三亚一家海鲜店用死海鲜冒充活海鲜,罚款50万;另一家地产公司虚假宣传楼盘,罚了20万;甚至还有外卖店靠“好评返现”忽悠顾客,被罚3000元……
为啥海南下手这么狠?答案就俩字:旅游!作为热门旅游地,海鲜市场宰客最伤口碑。2021年海南专门出台了《反消费欺诈规定》,全国首个地方性反欺诈法规,明码标价“欺诈一次,罚到你肉疼”。
如今,海南市场监管部门还玩起了“黑科技”:菜市场装摄像头实时监控秤具,推广“诚信秤”“先行赔付”制度,甚至鼓励消费者“买海鲜先复秤再宰杀”。
有游客感叹:“现在买海鲜,摊主比我还怕秤不准!”
老百姓怎么防“鬼秤”?记住这三招!正规市场必须配公平秤,买完立马复秤,别怕麻烦!
出门前称好手机重量(比如200克),买东西时放秤上试试准不准。
发现问题,凭小票投诉,一告一个准!
当然,最解气的还是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像网友说的:“你坑消费者700块,法律罚你30万——这波,叫正义虽迟但到!”
靠歪门邪道赚钱,早晚得翻车!而对咱老百姓来说,遇到“鬼秤”千万别忍气吞声——投诉电话一打,市场监管部门立马帮你撑腰!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