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场为王,不止于声场——DC评海贝R8II

耳机美学 2024-01-24 22:57:30

如何营造出一个“好听”的声场?是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空间?还是烘托出广渺无垠的感觉?这么多年HiFi玩下来,我有了自己的见解:声场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它能通过混响、回响帮助观众了解现场环境,强化带入感,并由此增进距离、传递情绪,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与沉浸感。所以声场贵在真实,拉伸形状会破坏曲子原来的氛围,过分强调声场的存在也难免会有喧宾夺主的效果。如何使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出一个真切的现场环境,并且拿捏好主次关系,这才是声场本该发挥的作用。海贝R8II便是这样一台以声场见长的旗舰播放器,在我看来不负“便携音乐厅”之名。

然而“声场”仅仅是基于听感创造出来的概念,搭建声场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将其解构,找到具体的抓手,协同布局,最终才能将结果呈现在耳边。在聊海贝R8II围绕声场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之前,我想先说说它是怎样通过外观设计和使用体验来营造出旗舰质感的。

R8II外包装走的是极简风格,通体乌黑的外盒搭配上白银色的硕大“R8II”标识分外显眼。当光影变幻,还能看见银字上泛起五彩的镭射耀斑,辅以上下两端纯黑色反光压纹,显得科技感十足。

摘下最外侧的包装纸,映入眼帘的同样是布满黑色压纹的内盒。这里海贝做了一个对开式的结构,犹如摊开书本一样的动作为开箱凭添了几分仪式感。打开盒子,播放器的上面还覆盖着一层缓冲纸板,上面的 R8II标识与外包装遥相呼应, 取下这块纸板才能见到R8II的真容。回头审视整个开箱的过程不难看出,海贝并没有堆叠过多繁复的设计,而是利用小细节突出重点,吸引眼球,一步一步引导整个开箱的过程,充满巧思。

尽管我对ALCANTARA植绒皮早有耳闻,倍感期待,但R8II的侧颜还是给了我不小的惊喜。R8II的侧面比其他任何一台播放器都要来得干净、透亮。由手术刀级别316VML不锈钢制造出的金属外壳,像是镜面一般反射出周围的样貌,光线流转之间映射出的熠熠光泽也颇为高级。一路延伸向下的曲线犹如R6ProII般扭出了一个“小蛮腰”,借助一条柔美的曲线与皮质后盖相衔接。使得两种材质的过渡并不显突兀,有种浑然一体的美。

既然能得到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一众顶级豪车的垂青,ALCANTARA皮质的手感自不必多说,温润、细腻、柔滑。植绒的厚度均匀、触感统一,并没有天然翻毛皮那种时而浓密,时而稀疏的粗糙感。按下去时有一小段行程,与手掌的结合并不生硬,加之材料的导热性也不强,因此拿在手上时的温度能一直处在舒适区。其阻尼也设计得恰到好处,既能牢牢地掌控在手心,又丝毫感觉不到生涩。

不过亮面不锈钢非常容易沾染指纹,ALCANTARA绒皮也有吸灰的毛病,日常使用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给它戴上硅胶套。官方硅胶套的两侧同样也使用了ALCANTARA材质,使得戴套后的握持感并没有逊色裸机多少。ALCANTARA材料毕竟价值不菲,打理起来自然也得多加注意。清理表面时最好用毛刷轻轻拭去灰尘,并用湿海绵轻抚皮面。切莫使用腐蚀性去污剂暴力擦拭,容易导致掉色或是皮毛脱落。越是昂贵精美的东西越值得我们悉心保养,不是么?

海贝针对安卓系统的软硬件优化也令人安心。这套骁龙665 8+256安卓12的组合早已在R6ProII等机器上一展身手并收获了一众好评,R8II同样保持了海贝的一贯水准,在运行本地软件及切换各项设置时,操作流畅跟手,系统动画也颇为丝滑,待流媒体音乐App加载完毕后,划动页面也有不输主流手机的感受。如果你不想把它从背包里拿出来,还可以借助HiByCast在手机上对播放器进行全局遥控。不仅仅是切换几个功能按键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将播放器的屏幕整个投射到手机上。日常使用体验这一块,你必须承认海贝就是便携播放器领域独一档的存在。

所以营造宏观印象适合从微观细节入手,围绕核心一步步搭建起整个框架,让每个组件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你才能得到浑然一体的观感。R8II对声音的处理也不外乎如此。在我看来,它之所以做到了“音乐厅”级别的逼真声场,无外乎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深邃、纯净的声底来衬托出空旷的感觉;2.利用好空间混响描绘出声场的轮廓;3.借助强弱对比帮助构建声场的纵深;4.利用精致的前台乐器人声结项,从整体上衬托出出声场的真实感。

海贝R8II最令我惊喜的地方便是这一方干净、通透的声底。回顾这两年听过的海贝播放器,无论声音密度,解析力,大动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唯独声底给我感觉总是差一口气。无论是入门级的RS2,定位中端的RS6,还是R2R系列最高端的RS8,背景纯净度都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但是R8II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不仅在同价位所向披靡,甚至比起友商2-3w的机器我也感觉毫不逊色。

尽管有着浓郁的模拟味道加成,但RS系列或许是受到了R2R架构的影响。这种架构对电阻一致性的要求过于严苛,导致这一系列对比那些使用成品解码芯片的机器多少要吃点亏。就拿RS8来说,要保证184颗电阻的误差被控制在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以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任意一颗电阻的偏差都会影响到有关于声音的各项指标。不过达尔文架构本身却可圈可点,那些动辄卖到几万元的Hi-end级解码器也同样极其重视数字信号处理,它们大多会分配出专门的电路与芯片负责超采样,多重时钟校准,以及滤波整形等工作,而达尔文架构的前半部分恰恰把它们也全做了一遍。与此同时,自行搭建全链路解码器的做法又给予了海贝极大的调音自由度。所以这次,全新的“DARWIN-MPA”干脆换了一种思路,将数模转换部分换成了16颗电流输出型DAC芯片。控制16颗芯片的性能偏差总比184颗电阻要容易得多,而且16条转换线路相当于两颗ES9039SPro,4颗AK4499EX的通道数量,声音密度和信息量做到了便携机中的顶流级别。全分立式布局可以将整一块电路板视为一枚超大规模的集成式DAC芯片,因为拥有了更大的散热面积和供电空间,供电与散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在解决了恼人的噪声以后,R8II的声底也自然而然地变得洁净、深邃了起来。

空间混响的精致感与完整程度与信息量息息相关,而细节表现力正是海贝R8II的强项。寻常机器若是能听出现场的大致类型且没有走样就已经在水准之上了。譬如录音室、露天舞台、音乐厅,这些都属于定性地描述。而R8II对声场的展示则更胜一筹,这个舞台到底有多大?5米,10米,还是二三十米的大台子?露天演唱会的声音真的会向四面八方发散到很远,然后慢慢散去;顶级音乐厅的现场录音真的会令所有空间混响汇集到我的正前方,扑面而来。R8II对空间混响细节的刻画,已经可以让我在头脑中还原出对现场的大致印象。虽然在一些高端的台式机大耳系统上也能还原出这样的声场表现,但考虑到海贝R8II的价格和体积,我依然要给它点个赞。

相较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滤波模式选项,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音源来选择合适的档位。如果手上尽是些mp3或者16bit 44.1KHz这样基于CD转制而来的歌曲,推荐“Minimum Phase Short Ring Late Roll-off”选项,可以滤除一部分底噪,保留下相对纯净的声底,声音又不至于被剪得过分干净。如果对底噪特别敏感,那么选择着力消除底噪的“Darwin Ultra”更合适一些。或者你手上的尽是些录制水平极高,且数据量较大的高清音源,比如24bit 96KHz以上的格式,大可以选择“0th order hold NOS”直接跳过超采样,保留下更多的模拟味道,以及更完善的声场信息。

“Darwin Ultra”和“NOS”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听感,经过“Darwin Ultra”的前期去噪后,得到的空间异常干净,整洁,不染一丝灰尘。器乐与人声的泛音全都被收敛起来,换来的是极度规整的定位和凝实的线条,当然整个过程会损失掉一些小细节,听起来有一点点的数码味,但如果是录音质量一般的老歌,听起来反倒没那么明显,但多了不少的秩序感与精致感。听古典大编制的时候,这个选项也有收敛声音结项边缘,明确声音定位的作用。不过我觉得稍微放开一点也未尝不可,选用“Darwin Default”乐感更为出色。我手上的好音源不在少数,它们往往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现场录音条件,所以声底相对纯净,这时候我更喜欢用“0th order hold NOS”尽可能地追求泛音和乐感。此时,延音碰到声场边界时的各种小动作也被愈发精细地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声场丝毫毕现。由于古典大编制乐的磅礴气势会冲淡人们对声场具体形态的感知,反倒是一些抒情歌曲会更加注重现场氛围的烘托,海贝R8II在演绎高质量的慢节奏歌曲时,带出的丰富泛音能绘制出一个相当具体的现场环境,歌曲传递出的情感也往往更加直击人心。所以我倾向于用“NOS”选项为后者选取一个相对细腻、还原的笔触,去享受乐曲中蕴藏的万千心绪。

强弱力度则涉及到播放器的放大电路与供电设计。独立供电算是高端播放器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海贝R8II身为旗舰自然也得做足功课:4路独立供电自不必说,超低纹波LDO和高磁通大容量电感也没少用,无论是堆料还是设计跟竞品比起来倒也毫不含糊。好电源的作用不仅是把声音的力量感展现出来,这力道更得沉稳、准确,分毫不差。在聆听R8II时,我也深有同感:这台机器并没有把力量表现得过于刚猛。但在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细节的变化,什么时候使了多大力,这股力量对乐器和人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量什么时候该撒出去,什么时候该收回来,这台机器均有详尽且真实的表现。与数字滤波选项相同,R8II在放大部分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取向。A/B类耳放相对凝实,规整一些,虽然足够安静,稳定,但总觉得少了几分世俗的光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生动、顺滑,乐感也更好的A类耳放。虽然结项之间拉得没那么开,但此时的声音更接近我们现场聆听到的样貌,发力的过程愈加丝滑流畅,有种鲜活、灵动,跃然耳畔的美,代入与沉浸感十足。如果再打开“Turbo”模式,这种欢快、活泼的感觉还能更上一层楼。但声音结项也会因此开始躁动不安,隐隐浮现出压不住的趋势。所以我更倾向于针对不同题材的歌曲选用个性化的设置。例如听现场摇滚或是ACG燃曲时,打开“Turbo”模式肯定更带劲儿,若是换做抒情女声,关掉“Turbo”声底安静一些反而更好听。

后台背景的表现力与前台其实是相通的。无论是纯黑的背景,细节满满的解析力,亦或是精准有力的力量控制,都会令人声和乐器的结项愈加真切,栩栩如生。歌手的发音咬字清晰可辨,器乐的泛音细节丝毫毕现,鼓点节拍韵律感十足,再搭配上仿若置身实地的声场,海贝R8II的声音确有旗舰水准。

按照我以往的听音经验,一台优秀的前端足以充分拔高耳机的下限,R8II在这方同样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比如说海贝自家的4动铁监听耳塞:YVAIN。这是一条音色纯正的塞子,充分发挥出了动铁塞的特色,声音干净,线条感强,响应速度快。在R8II的加持下,原本不甚明显的声场也可以被清晰地感知到。打开“Turbo”模式后,低频动铁的音色已经十分接近动圈。除了动圈利用自身大冲程带动起的气流以及极低频的振动它实在表现不出来,拿来监听扒谱子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日常欣赏音乐时,伊万也要比其他监听耳塞多出一些动态和乐感。

不光是伊万,我甚至觉得R8II搭配动铁塞时都应该打开Turbo模式,换来更深的低频下潜以及更强劲的大动态表现。削减掉的铁味儿大可以模糊动铁与动圈之间的界限,使动铁塞呈现出比较贴切的打击乐质感。而KM原音再现的黑海螺作为近期我听过的动铁耳塞当中低频质感得分最高的那个,加上海贝R8II简直如虎添翼。作为一条7单元5分频的耳机,解析力和分离度本就是黑海螺的强项,与R8II放在一起时则可以略微放大结项的体积,连带出更多的弱音细节,结项之间的距离也会被拉近,强音弱音、基音泛音之间的界限业已变得分外明显明显,由此便造就了一个相对热情的舞台现场。同时,声场的轮廓、空间感也被向外扩散的声音衬托出来,不同时差的空间混响帮助我分辨清楚器乐的定位,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即使曲子的音轨再多也不显凌乱。黑海螺是一条相对全面的流行塞,在R8II的加持下不仅全面强化了声音素质,流行韵味也愈加浓郁起来。

作为一款“动圈PLUS”耳机, Project M不仅有着动圈耳机所应当具备的醇厚温润,在高频的晶莹细腻上也颇值得肯定,泛音细节丰富。这种调音风格虽然很容易推出一个高完成度的声音,但能将其声场推出明显边界感的前端还真不算多,因此往往给人带来一些精致感,但场面不够宏大。而海贝R8II是搭配的许多播放器中最为细腻,延伸感最好的那一档。这种通透、悠远的高频并不是因为得到了前端的主动提亮,而是足够的优美的高频信息通过动圈振膜的充分伸展,以及动铁的充分润色后所发出的丰富余响。因此不仅具备了动圈自然醇厚的风味,也有着丰富的泛音细节,足够自然,也丝毫不显突兀,耐听和悦耳程度都值得期待,应该说两者所配合出来的声音,使得Project M真正变成了一条器乐人声俱佳的甜品级耳塞。

就算不去刻意寻找合适的前端,OpenAudio的破军也依旧是一条以声场见长的塞子。毕竟这条塞子一直以宽广的横向声场以及强大的解析力为著称,成为了许多人所喜爱的古典塞,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款产品,即使它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但仍旧是我非常喜欢的古典向耳塞。但海贝R8II却给这副塞子带来了其他方面的显著提升。首先,破军的音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声音的细节纹理会被处理的更为圆润,声音结项开始变得丰满、蓬松,里面尽是些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声音细节,肉感十足,却又充满弹性。力量也并没有被展现得异常刚劲,而是拥有一个完整、流畅地发力、衔接与收回过程,甚是连贯,一气呵成。破军也终于从一条颇具亮点的耳机进化成了能够驾驭各种音乐题材的全能型选手。

这台播放器的驱动力实在充足,以至于我在聆听HD660 S2这样的高阻大耳时,也只需用到高增益一半的音量就足以获得足够的动态与声压。这样的表现属实令我觉得惊讶,毕竟在我的认知中,播放器受限于供电在处理高阻大耳时总会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如声场虚大密度不足,低频氛围稀薄或者是动态绵软等问题,而这些情况在R8II身上都没有出现。因此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使用R8II去推HD660 S2可以推出一个不错的完成度。

海贝R8II是一台主打声场的旗舰播放器,在全力优化声场的同时,同时具备了纯净的背景,丰富的细节,流畅的动态,以及富有层次感的声音结项。既不乏足够长的长板,也没有明显的短板,表现足够均衡。坐拥主流旗舰级别的声音素质,听感却丰满、连贯,富有与众不同的调性。真正做到了“声场为王,不止于声场”。

1 阅读:43

耳机美学

简介:品评器材,交流发烧心得,探索HiFi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