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道教就像咱们的老祖宗一样,根深蒂固,魅力无穷。
这本土的宗教,凭借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树一帜的信仰,把无数的信徒迷得神魂颠倒。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两位大佬级人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太上老君和老子。
话说这位老子,本名李耳字伯阳,江湖上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重耳。
这家伙在周代那会儿,可是一位名噪一时的史官。他不仅继承了老祖宗的道教传统,还把它整得更加高大上,和史家的那些事儿一结合,搞出了个震古烁今的道家学派。
后人提起他,都得尊称一声“道祖”。这位老子智慧得不要不要的,留下一部《道德经》,让后人膜拜不已。
在《道德经》里,老子跟那些“侯王”们聊得火热,里面的金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简直就是说给统治者们听的。这书里的政治味道,浓得化不开。
而且,老子不光会讲治国理政,他还懂得修行养性,什么“载营魄抱一”之类的,给后世的道教徒们提供了修炼成仙的秘籍。
转眼到了汉代,这时候冒出来个黄老学,这玩意儿不仅是搞政治的高手,还带点神秘的宗教色彩。
楚王刘英,晚年的时候就特别迷黄老学,简直把它当成了和佛教一样的宝贝。可见在那时候,黄老学已经不仅仅是学说那么简单,它已经开始有了宗教的神圣光环。在这个过程中,老子这位历史人物,也开始被大家捧上了神坛。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汉末时期,道教的大佬张道陵横空出世,创了个教派,这事儿在《神仙传》里有得说。张道陵在修炼的时候,咱们的老子竟然下凡来了一把现场教学,传授了他一套全新的正一明威之道。那时候,老子已经升级成了太上老君,成了大道的代言人。
张道陵得了老子的真传,回去就把《道德经》翻了个新,整出了本《老子想尔注》,这书一出来,老子跟太上老君的关系就更铁了。
到了唐代,成玄英大佬的《老子义疏》更是把太上老君的神乎其神,把道、教、太上这三个概念揉吧揉吧,整成了一体。从此,太上老君的名号那是响彻云霄,成了道教里的头号神仙。
晋代的时候,有本道书叫《老子化胡经》,里面的老子就是神仙中的战斗机,被赋予了十个酷炫的尊号,其中就包括“太上老君”。
《老子内传》更是直接点名:
“太上老君,就是我们认识的那个李耳,字伯阳,也叫重耳。这家伙生下来就是白发苍苍,所以叫老子,耳朵还有三个孔,江湖人称老聃。”
看看这些史料,老子变成太上老君,这事儿板上钉钉。
在道教信仰里,太上老君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是,咱们得说清楚,老子虽然演化成了太上老君,可不代表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全部。这两位,关系铁归铁,但还是有那么点区别的。
在道教的世界里,太上老君可是一位超级英雄,他跟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立教传道,就像是个历尽沧桑的导师。
他不仅亲手开辟了天地,还把阴阳给分了个明明白白。
太上老君就像是电影里的变形金刚,每次大劫难的时候,他就分个身下来,给咱们这些凡人指点迷津,事情搞定了,人家又悄悄隐退,深藏功与名。
而这个老子呢?据说他就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变身,想想看,十八罗汉都比不上他这排场。所以,咱们可以拍着胸脯说,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一张脸谱,但太上老君可不仅仅只有老子这一面。
总结一下老子和太上老君这俩,关系铁得跟兄弟一样,但各自又有各自的风格。
他俩一起撑起了道教信仰的大旗,把那古老的道教文化一代代传下去,影响了无数的信徒。这段历史,就像是一部大片,永远刻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那座闪闪发光的大奖杯上。
迷迷糊糊
道家可不是道教。
吴名士
太上老君是老子的儿子的爸,老孑是太上老君儿孑的老子
逍遥老怪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司马,老佐战死后老子才出生,并未正式冠名,所以就以老佐之子称其为老子。 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用户10xxx88
老子出函谷关后不知所终,原来到天上当太上老君炼丹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