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少词汇含义多样。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改变,有些原本的词汇,会衍生出全新的含义,展现出文化在发展中的变化。
像如今咱们平常说的某些词语,要是搁古代,说不定就是青楼里的“暗语”。而这些词在古代究竟啥意思,那答案肯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妓”“娼”“青楼”,原本不是贬义词】
在过去,“妓”跟“娼”指的是那些精通音乐或舞蹈,靠这本事讨生活的人。像古时说的“歌妓”“歌姬”,其实就相当于如今搞文艺工作的人群。
在古代,这行当可属于高级又稀罕的领域,门槛不低,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本事涉足其中的,没两把刷子根本干不了。
在这一系列人物里,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最为出名。起初,卫子夫不过是平阳侯府里一名普通的歌姬,就因被汉武帝瞧上,这才得以入宫。
之后汉武帝废掉陈阿娇皇后之位,改立卫子夫当皇后,满朝大臣没一个反对。这表明,那时歌妓地位不算低。要是地位低,大臣肯定会劝阻,《史记》也会明确指出这件事。
到了宋朝,歌妓的主业依旧是才艺展示。当时宋朝重文轻武,念书人多。为讨才子们欢心,就专门把女妓培养得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好满足这些读书人的喜好。
青楼在培养这些姑娘上费了不少功夫,她们干的活儿可都是上档次的。像抚琴唱曲儿、作诗联对,还得跟那些才子们谈情,这些就是她们主要干的事儿。
古代能读书的人家境大多不错,他们有财力为喜欢的女子豪掷钱财。那些女子也无需自我轻贱。故而,起码在宋朝前,“妓”与“娼”的含义和我们如今所理解的并不一样。
“青楼”起初并非现在所理解的意思,它原指有着青砖绿瓦的楼阁庭院,是形容建筑豪华气派的。最初,“青楼”是用来指代那些有钱有势、身份高贵之人的住处。
之后,高端娱乐行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专供歌姬演出的场所。为显高档,这些场所修建得极为豪华,慢慢大家就叫它们“青楼” 。很长时间内,“青楼”就类似现在的歌剧院。
在古代,像“妓”“娼”以及“青楼”这些词,并非如今人们所认为的带有贬义。它们在当时的含义,跟我们现在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不是贬义的概念。
【意想不到的“行内话”】
要是跟你讲,有些大家平常总说的词语,原本竟是青楼行业内的术语,你或许会十分惊讶,可这确实是事实。
首先来讲“开盘”。这在相关领域是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交易市场开始营业、正式启动交易流程的那个时间点,标志着新一轮交易活动拉开序幕,对后续市场走向影响重大。
如今说起“开盘”,大家脑海里多是股市、楼市,它成了这俩行业的特定说法。但鲜有人知,“开盘”一词已历经千年,早在宋朝就已出现,并非现代才有。
宋朝那会儿经济特兴盛,娱乐活动跟着丰富起来。有人灵机一动,既然才子里有状元,那青楼歌姬里也该有个头儿。就像花里的魁首,这歌姬中的“状元”,便被叫做“花魁” 。
紧接着,这些才子正儿八经地操办起花魁评选,这活动和后来的选美比赛差不多,大家热热闹闹地给那些女子论资排辈,选出最美最出众的花魁。
花魁评选可比一般选美复杂多啦。才子们不光看歌姬长相,更看重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本事。能成为花魁,那都是才貌兼备的。说真的,这些女子要是去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没准儿也不难。
科举有放榜,花魁评选同样也有类似环节,不过花魁评选的结果公布,叫做“开盘”。经过好几个月的花魁评选,最终结果就在这一天对外揭晓。
花魁有等级划分,一等、二等、三等,类似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要是能成为高级花魁,不仅能拿到丰厚奖金,自身身价也会飙升,一下能涨个几十倍。
当时,人们竞相效仿花魁的穿着打扮,花魁就好比是那个时期的潮流偶像。从这便能看出,宋朝歌姬的地位那是相当高。
接下来要说的这事儿呢,就是咱们平常说的“跳槽”。在工作场景里,不少人会经历这个,简单讲就是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去工作,这一现象还挺常见的。
在如今,“跳槽”说的是有人换工作或者换公司。但在古代,“跳槽”的含义跟现在可完全不一样。
以前青楼里,姑娘们伺候客人时,要是事没做好、话没说对,惹得客人不高兴,客人提出要换个姑娘,这种情况就叫做“跳槽” 。
有些名气大的女妓会挑选客人,要是她们提出更换客人,这种情况同样能叫做“跳槽” 。
总而言之,“跳槽”其实是双方相互挑选的举动。从这个角度讲,和当下的“跳槽”在本质上有着相似之处,都体现出双向选择的特性。
接下来要说的是“条子”。在相关情境里,这一称呼有特定指向。它虽简短,却有着特定含义,指代着某类特定身份的人,在特定场景中常被提及。
香港警匪片中,常把警察叫做“条子” 。但在古代,没有警察这一称呼,那时“条子”所指的并非警察,而是另有含义。
过去有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觉得自己身份矜贵,想去青楼玩乐却怕遭人非议。所以他们常常打扮成普通人模样,再悄悄地在青楼包下一个单独的房间,行事极为低调。
随后,他们会差人给某个女妓递上一张纸条,告知XX在XXX包间,盼能与姑娘一会。这张纸条,就叫做“条子” 。
这么干,一是免得被人瞅见,二是能躲开被拒的难堪。要知道,能收到条子的,大多是那种顶尖漂亮、如同花魁般的人物,人家可是会挑客的。
第四点讲的是“出局”这一情况。所谓“出局”,就是在某种情境下,参与者因不符合特定规则或条件,而丧失继续参与的资格,退出相关活动或竞争。
如今呢,说“出局”,一般就是指谁没了参与某个比赛或者活动的资格。像在各种竞赛、活动场景里,要是被判定出局,就意味着不能再继续参与其中啦。
然而古代,说的是青楼女子出门应差。毕竟不少达官贵人府上摆宴,得有人表演助兴。他们总不会跑去青楼设宴,所以理所当然是青楼派人到这些府上服务。
这种情况以前叫“出局”,但依当下讲法,称作“出差”更为恰当。它指的就是类似那种行为,表述随时间推移有所变化,如今“出差”的说法更符合现状。
【青楼的消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青楼之所以出现,说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时期工作岗位不够。青楼可不只那几十号女妓,围绕女妓和青楼形成了个超大规模产业,解决了好多人的就业问题。
到了现代,各类工作层出不穷,劳动力都不够用。大家都能通过别的工作挣钱,自然没人愿意去青楼做事。因此,青楼消失是大势所趋,这恰恰体现出社会在不断进步。
青楼没了后,不少女性开始进入职场。青楼里那些特有的“行内话”,也跟着被带到了社会上。可时间过去很久,社会环境变了,这些话的意思也出现了很大改变。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能让一些看似无用的词汇焕发出新活力。其浩瀚精深,让人对它蕴含的神奇创造力由衷钦佩,竟能赋予词汇别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