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从计划经济的那会儿走到现在,这条路咱们走得真是不容易啊。

你还记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那种蜡烛吗?白白的,光亮虽然不大,但也能照亮一片。那时候可不一定家家都有气灯哦,那气灯一点着,亮度比200瓦的大灯泡子还亮呢。70年代我插队在农村,晚上一断电,全靠这气灯救急。

蚂蟥钉,你们知道是干啥用的吗?有的地方还叫它扒锯子,是用来固定两块木条梁的。还有比它小一点儿的,能锯大缸呢。那时候这些东西可都是家常便饭,现在估计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

说起那时候的闹表,学名叫做“双铃铛马蹄表”,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那闹表后面有两个旋钮,是用来设定闹钟的。那闹钟的响声,可真是震耳欲聋啊,睡着了都能给我震得一激灵,立马清醒过来。

筷笼子,现在还有人用吗?我们老家以前用的是陶的,上面还有雕花呢,做得特别精致。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有单桶的,还有双桶的,甚至四桶的,用起来可方便了。

那个钩搭啊,是用一种特别的树杈打磨出来的,浸了茶油之后特别耐用。上山砍柴的时候,用这个别着绑柴火的绳子,牢固得很,一点都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那时候高档一点儿的皮鞋,都会配一个鞋楦。不穿的时候,就用这个把皮鞋撑起来,这样鞋子就不会变形了。那时候我们可不常穿皮鞋,得等到重大场合才穿。不穿的时候就打好鞋油,用布裹好,放在鞋盒里头,宝贝得很。

说起学校刻卷子,那时候可离不开蜡纸。得用石笔在上面刻上试卷的题目,然后再用油印机印出来。新卷子印出来,那油墨的香气,真是让人怀念啊。有时候石笔找不着了,就用没珠的圆珠笔凑合,虽然效果差点儿,但也能用。

马蹄灯啊,上面有个灯口,还有个能调节亮度的旋钮。那时候这个东西可是老先进了,比手电筒的应用范围还广呢。晚上走夜路或者干活的时候,全靠它照亮。

弹棉花用的工具,我现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但那时候弹棉花可是个技术活,盖久了的被子不蓬松了,就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弹过之后的棉花被子,又蓬松又暖和,盖着可舒服了。

这些叫线锤,是拧麻绳用的。那时候农村都是自己搓麻绳,先手搓成一股,然后就用这个线锤把手搓的一股或者几股拧成一股。这个东西可真是效率工具啊,比手搓的麻绳紧多了,还密实。

水车啊,应该南方多一些。人推着就能把水灌溉到指定的地方去,也能用牲口拉。人的话得6个人两班倒,牲口一头就行了。那时候看着水车转动,心里就踏实了,知道庄稼有救了。

东北穿的牛皮靰鞡啊,其实主要是那边特产的一种靰鞡草。鞋里面垫了很厚的一层层草,得穿毛毡袜子再穿上这个鞋。牛皮鞋上面有皮绳拉紧了风吹不进去雪也打不着。这种鞋后跟还有几个鞋钉能防滑呢,走在雪地上一点都不用担心会滑倒。

农村哄小孩有种站窝子你们知道吗?就是小孩子刚会站着的时候用的。为了不影响大人干活就把孩子放在这里面。里面还有个隔尿层小孩尿了能流出去。那时候这个东西可流行了家家户户都有。

还有个睡窝子更小的孩子就用这个。孩子睡着了就放进去大人干活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孩子睡觉不老实掉下来。这个睡窝子啊可真是帮了大人们的大忙了。

这种顶针啊,我姥姥留给我妈我妈又留给了我。有钱人家里祖传的可能是玉镯子我们穷人家就传个铜顶针。车被子的时候被子太厚不好下针用这个顶针就特别方便。一针一线都透着家的温暖和传承。

这种火熨斗啊,我们刚回城里那时候有一个用得可频繁了。上面还有花纹呢那时候没有电甚至做开水都不方便这种熨斗就很好用。有个火炉子烤一下就能用熨衣服可方便了。现在虽然有了电熨斗但那种火熨斗的温暖和记忆啊是永远也替代不了的。

在东北还有一种这样的老物件儿啊南方的朋友应该都不知道是什么吧?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说说啊。咱们一起回忆回忆那些过去的时光和物件儿。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的心啊都是热乎乎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