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官服区分清朝官员职务高低?

文史驿站 2023-01-29 13:53:57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穿官服的清朝官员,你知道如何通过官服的样式来区分官员职务的高低吗?

清朝官员的服饰是清朝政府正式官员的在办公时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分为顶戴、花翎、朝珠、朝带和朝靴几部分组成。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严格的规定,不同品级穿不同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

清朝官员所穿官服的品级差别主要看冠服的顶子,蟒袍以及补服上所绣的纹饰。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说说这些服饰:

一、正装:

清朝官员的正装由蟒袍和补服构成,蟒袍穿在里面,补服穿在外面,有冬夏之分。

三品以上的官员,蟒袍为九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领一)四爪;六品以上的官员,蟒袍为八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四爪;六品以下及不入流官员,蟒袍五蟒(前后襟各二、胸绕背缠颈一)四爪。另外,五爪蟒袍为清朝皇室专用,只有获得特别赏赐的官员才能穿着。

再来看补服:

清朝官员的补服在胸前或后背上织缀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称为“补子”。补子分为圆补与方补,“圆补”即圆形补子,“方补”即方形补子,官位不同,补子上的纹样形式也不同。圆补高于方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上用圆补;其余官员用方补,有大功者可赏赐圆补。文官的补子绣飞禽,武将的补子绣猛兽,具体如下:

清朝文官一至九品补子

清朝武官一至九品补子

一品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

二品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

三品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

四品文官绣云雁、武官绣虎;

五品文官绣白鹇、武官绣熊;

六品文官绣鹭鸶、武官绣彪;

七品文官绣鸂鶒、武官绣犀牛;

八品文官绣鹌鹑、武官绣犀牛;

九品文官绣练雀、武官绣海马;

不入流官员绣黄鹂。

另外,左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各省按察使、道员,由于掌管监察百官,职务特殊,因此其补服上均绣獬豸,便于区分。

二、顶戴

顶戴,即官员的帽子,以顶上的饰品(顶戴)来区分等级。冬季戴的帽子称为暖帽;夏季戴的帽子被称为凉帽。在帽子的最顶端镶嵌顶珠,品级不同顶珠也不同,没有顶珠说明没有品阶,不入流。

不同品级的官员顶戴装饰如下:

一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一颗;

二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珊瑚,中嵌小红宝石;

三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蓝宝石,中嵌小红宝石;

四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青金石,中嵌小蓝宝石;

五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水晶,中嵌小蓝宝石;

六品官员:起花金顶,上衔砗磲,中嵌水晶;

七品官员:起花金顶,中嵌小水晶;

八品、九品官员:起花金顶;

新科状元:起花金顶,上衔水晶;

新科进士:镀金荷花,九叶顶。

三、花翎

所谓花翎,其实就是孔雀的羽毛,需要装在翎管上,再系于顶戴上;因所用羽毛有花纹,故称花翎。翎枝又分蓝翎与花翎。

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要低,一般为蓝翎侍卫专用。

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以三眼花翎最为尊贵和稀有。

花翎是身份与等级的象征,通常只有满族权贵及侍卫才能佩戴,一般官员是没有资格够佩戴的,只有为朝廷立下一定功劳的官员才有可能得到赏赐,获得佩戴花翎的资格。

有爵位的贝子、固伦额附以上方可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附以上方可戴双眼花翎。

其余戴翎者都是侍卫内大臣,各兵营统领,驻防将军以及兼提督衔之巡抚方可戴翎,通常五品以上可赐单眼花翎,六品以下赐戴蓝翎,离职或革职要摘去花翎。

而其他官员能够赏戴三眼花翎比登天还难,据说,在大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仅有七位大臣得到过三眼花翎!

四、朝珠

清朝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文官、四品以上的武官才允许佩戴朝珠,朝珠的数量为108颗;下品官员,只有特殊几个部门的官员、在特殊的时间和场合才有资格佩戴。

五、朝带

清代官员所使用的朝带,即所谓的忠孝带,按官员等级,分为:

一品官员: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红宝石;

二品官员:起花金圆版四片,中嵌红宝石;

三品官员:起花金圆版四片;

四品官员:起花金圆版四片;

五品官员:素金圆版四片,银镶边;

六品官员:玳瑁圆版四片,银镶边;

七品官员:素银圆版四片;

八品官员:明头角圆版四片,银镶边;

九品及不入流官员:乌角圆版四片,银镶边。

清朝的官服兼具了满汉两族服饰文化的特点,既属于传承的产物,也属于创新的产物,反映了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在整个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