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汽车变速箱和发动机知识,90%老司机都不全懂,你知道几个?

汽车实用知识 2025-03-24 17:45:37

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各种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很多朋友即使开车多年,面对这些术语仍然一头雾水。今天,轮谷就梳理了16个常见的汽车专业术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点赞,给轮谷一个反馈哦)

一、变速箱

变速箱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确保车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平稳运行。不同类型的变速箱各有优缺点,下面来看看主流的几种变速箱类型,你都了解吗?

1、AT自动变速箱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箱是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变速箱类型,普通家用车一般采用6挡,而高端车型通常配备8挡或9挡。它通过液力变矩器来传递动力,换挡平顺,驾驶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日常代步。

✅ 优点:操作简便、换挡顺滑、耐用性较好。

❌ 缺点:由于依靠液力传动,部分车型的燃油经济性不如手动变速箱。

2、CVT无极变速箱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采用钢带或链条传动,没有固定挡位,能在不同速度下连续调整传动比,使动力输出更加平稳。因为它能保持发动机在最优转速范围内运行,所以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较好。

✅ 优点:换挡无顿挫、驾驶平顺、省油。

❌ 缺点:钢带结构承受大扭矩能力有限,高速超车或爬坡时动力响应稍慢。

3、DCT双离合变速箱

DCT(Dual-Clutch Transmission)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DCT由于没有液体冷却,散热性能较弱,在高温环境或堵车时可能出现过热现象,但换挡速度快,动力传输效率高,适合小排量车型。湿式DCT通过油冷降温,稳定性更好,适用于大扭矩发动机。

✅ 优点:换挡迅速、传动效率高、动力损失小。

❌ 缺点:干式DCT容易过热,低速行驶时可能出现顿挫,维修成本较高。

4、MT手动变速箱

MT(Manual Transmission)需要驾驶者自行操作离合器进行换挡,虽然驾驶难度较高,但因结构简单、机械损耗小,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许多越野车、性能车仍然采用手动变速箱,以提供更直接的驾驶乐趣。

✅ 优点: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

❌ 缺点:需要频繁换挡,驾驶操作要求高,堵车时容易疲劳。

5、AMT自动变速箱

AMT(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是在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加装电子控制单元,实现自动换挡。虽然比传统AT变速箱成本更低,但由于换挡逻辑较简单,低速行驶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顿挫感。

✅ 优点:成本低、结构简单、省油。

❌ 缺点:换挡速度慢,低速行驶时顿挫感较强,驾驶体验不如AT变速箱。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变速箱类型,每种变速箱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车时,不仅要看变速箱类型,还要结合驾驶习惯和用途来决定。

二、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决定了车辆的动力表现。不同的发动机类型、结构和技术都会影响车辆的驾驶体验、油耗表现以及使用寿命。下面就来看看几项关键的发动机参数,你都了解吗?

1、气缸数

发动机的气缸数指的是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室数量,常见的有3缸、4缸、6缸、8缸甚至12缸。一般来说,气缸数越多,发动机的运转会更顺畅,动力输出更强,但油耗和制造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常见搭配:

3缸:部分小排量车型使用,油耗低,但运转平顺性相对较弱。

4缸:目前家用车最常见,兼顾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6缸及以上:多用于豪华车或高性能车型,动力充沛但油耗较高。

2、排量

排量指的是发动机所有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能容纳的空气总量,单位为升(L)。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动力越强,但油耗也会相应增加。

常见排量级别:

1.0L-1.5L: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主,适合城市代步车。

1.6L-2.0L:主流家用车排量,动力和油耗较均衡。

2.0L以上:多用于中高端车型,动力更强,但油耗相对较高。

3、进气方式

发动机的进气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两种,不同进气形式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特性。

自然吸气(NA,Naturally Aspirated):发动机依靠自身气缸的负压吸入空气,动力输出线性,低速响应较好,但在相同排量下动力较弱。

涡轮增压(Turbocharged):利用涡轮增压器增加空气进入量,提高燃烧效率,使相同排量下能输出更强动力。但涡轮增压车型在低转速时可能存在涡轮迟滞现象。

4、发动机布局

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影响着车辆的操控和空间利用率,常见的布局方式有横置和纵置两种。

横置发动机:发动机横向摆放在发动机舱内,常用于前驱车,节省车头空间,使车内乘坐区域更宽敞。缺点是前后重量分布不均匀,影响操控。

纵置发动机:发动机沿车身纵向排列,常见于后驱和四驱车型,有利于前后配重平衡,提高操控性。

5、最大马力

马力(Horsepower,单位PS或HP)表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输出。马力数值越高,车辆的加速性能通常越好。但马力并不是衡量动力的唯一指标,扭矩的大小也会影响实际的驾驶感受。

三、驱动方式

驱动方式决定了汽车动力如何传递到车轮上,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以及通过性。不同的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1、前置前驱(FF)

前置前驱(Front Engine Front-Wheel Drive)指的是发动机位于车辆前部,并通过前轮提供驱动力。由于省去了传动轴,空间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因此绝大多数家用轿车和城市SUV都采用这种驱动形式。

✅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车内空间利用率高,后排和后备厢更宽敞。

在湿滑路面上,前轮带动整车,有一定的防滑优势。

❌ 缺点:

由于大部分重量集中在前轴,前后重量分布不均匀,操控性相对较弱。

在急加速时,前轮易打滑,影响抓地力。

2、前置后驱(FR)

前置后驱(Front Engine Rear-Wheel Drive)是指发动机位于前部,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至后轮,提供驱动力。后驱车一般用于性能车、豪华车和部分越野车。

✅优点:

前后重量分布较均衡,操控性更好。

加速时后轮受力,能更有效地发挥动力。

适合漂移、操控感更强。

❌缺点:

雨雪湿滑路面容易打滑,需要ESP等电子系统辅助稳定。

传动轴占据一定车内空间,后排地板中间通常有较高凸起。

3、前置四驱(AWD/4WD)

前置四驱(Front Engine Four-Wheel Drive)意味着发动机位于前部,同时通过四个车轮传递动力。这种驱动形式多用于SUV和越野车,根据不同的四驱系统,分为适时四驱(AWD)和分时四驱(4WD)。

✅ 优点:

提高湿滑路面、泥泞、雪地等复杂路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拥有更强的越野能力,适合轻度越野或复杂路况行驶。

❌缺点:

相比前驱和后驱,四驱系统更复杂,成本和油耗更高。

适时四驱在极端越野环境下不如传统分时四驱可靠。

4、中置后驱(MR)

中置后驱(Mid Engine Rear-Wheel Drive)指的是发动机布置在前轴和后轴之间,动力通过后轮输出。这种布局多用于超跑和高性能跑车,如法拉利、迈凯伦等品牌的车型。

✅优点:

重心更集中,前后配重更均衡,操控性极佳。

过弯极限更高,适合高性能驾驶。

❌ 缺点:

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通常只用于高端跑车。

由于后轮驱动,湿滑路面容易失控,需要较高驾驶技巧。

5、中置四驱(M4)

中置四驱(Mid Engine Four-Wheel Drive)是在中置后驱的基础上增加四轮驱动系统,进一步提升操控性,常见于超级跑车,如兰博基尼Aventador、布加迪Chiron等。

✅ 优点:

在中置后驱的基础上提升了湿滑路面的稳定性。

过弯性能极佳,弯道极限更高。

❌ 缺点:

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仅用于顶级高性能跑车。

油耗高,日常使用场景有限。

6、后置后驱(RR)

后置后驱(Rear Engine Rear-Wheel Drive)指的是发动机布置在后轴后方,直接驱动后轮,最具代表性的车型是保时捷911。

✅ 优点:

后轮获得更大下压力,提高抓地力,起步加速性能较好。

车辆惯性更集中,特定情况下操控性能更突出。

❌ 缺点:

由于重量偏后,极端情况下容易出现转向过度(甩尾)。

受限于发动机布局,前轮负重较轻,前轮抓地力较弱。

不同驱动方式各有特点,前驱车更适合日常代步,后驱车更强调操控感,四驱系统则能提升越野能力和复杂路况的稳定性。选择哪种驱动方式,主要取决于你的用车需求和驾驶习惯。

轮谷总结:

汽车术语虽然专业,但了解后能让你在购车、驾驶、保养时更具专业性。

就发动机来说,它的技术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发动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混合动力和电动动力系统,也正在成为市场主流。选车时,理解这些发动机术语,可以帮助你更精准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车型。

看完了上面这些内容,你更喜欢哪种发动机配置呢?哪种驱动方式呢?哪种变速箱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46
汽车实用知识

汽车实用知识

新手买车/用车常见问题这里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