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已经在咱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所以在许多老一辈人的心里,家里必须生一个儿子。
所幸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但生儿子和生女儿真的都一样吗?
那还真不一定!30年后等父母都老了,有女儿的家庭和有儿子的家庭,区别可不是一般的大了。
01
像我爸妈,就只有我和我妹两个女儿,当年我妈生完妹妹以后,还以为要继续生个男孩,所以带着我妹到处东躲西藏,结果我爸从外地务工回来后直接说“生两个女儿就行了”,这才安定了我们的生活。
我爸从来没有嫌弃我俩是女娃,反而总是跟我俩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他和妈妈每天做着最辛苦的工作,供着我们读书,即使家里一度陷入困境,他们也从来没有动过让我们辍学的念头。
而有一个生了3个儿子的邻居老伯,总笑话我爸“只有两个女儿”,还说一些嘲讽的话:“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干嘛让她们读那么多书,还不如送出去早点打工赚钱”。
我爸才不听他的,继续供我们读书,虽然我妹读完职高就去工作了,但如今也是大饭店的经理了。
而我读了大学后,在大城市打拼多年,也算是有点小成就了。
30年前,我家是很穷,还只有两个女娃,被许多人看不起;但30年后,我家也算是在村里逆袭了,虽说不是很富有,但我爸的晚年过得还算幸福,基本没啥压力。
而那个生了3个儿子的老伯却惨了,至今3个儿子都是单身汉,其中有一个儿子曾经结过婚,但很快媳妇就跑了,估计是没钱闹的。
他和他老伴没有孙子孙女陪伴在侧,不能享天伦之乐,日子过得也很拮据,因为在家建了大房子欠下了不少债,结果一个媳妇都没讨着。
这么一对比,生女儿和生儿子的家庭还真不一样。
02
生儿子和生女儿的家庭,30年后有哪些差距呢?
首先,经济压力方面,肯定是生儿子的父母负担更重一些。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通常儿子结婚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需要买车、买房,比较高的彩礼钱,还有结婚办酒席的相关费用。
等到孙辈出生,父母还得给儿子儿媳一些钱,补贴家用。
像我老家,有儿子的家庭也得自建一套大房子,而彩礼钱已经由以前的5.8W变成了现在的18.8W了。
许多有儿子的父母,即使欠债,也得咬紧牙关准备这些钱,要不然很难娶到媳妇。
像我们村里的老张,他儿子没啥能力,结婚时都靠他出钱,所以家里背负了不少债务,没办法,他七十多岁了还得跑到大城市里去搬砖,四处打零工赚钱,真的非常辛苦。
相比之下,有女儿的父母经济压力小很多。
女儿结婚的时候,父母很少有给女儿女婿买车买房的,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根据婆家给的彩礼钱,准备女儿的嫁妆就行了。
有的父母能赚点彩礼钱,有的父母是自己补进去一些钱。
但相对来说,有女儿的父母经济压力小,赚多赚少都能自由支配,晚年的生活也没那么大的紧迫感。
再说,带娃方面的压力,有儿子的父母可能要承担多一些。
有儿子的家庭,当儿子儿媳有了孩子后,如果父母不帮忙带娃,很容易被指责。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旦他们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帮忙,就可能会被儿媳埋怨,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
反观生女儿的家庭,父母如果能帮忙带外孙外孙女,女儿女婿自然会很感激;要是因为身体不好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帮忙,女儿女婿也大多能够理解,不会因此去苛责父母,家庭氛围相对更加和谐。
最后,从子女的孝顺程度来看,通常是有女儿的父母晚年更幸福。
女儿心思更细腻,做事也更细心,而且她们更擅长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关心,女儿过年过节给父母钱和礼是必不可少的。
在父母生日或者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她们还会给父母准备小惊喜,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会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
要不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呢,这一点都不假。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陪父母去医院看病,还是日常帮父母操持家务,女儿都能做得贴心周到。
而生儿子的家庭就不一样了,儿子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又或者性格上比较粗线条,在照顾父母的细节上往往不如女儿,有时候还经常惹父母生气呢。
而且儿子结婚后,家庭重心可能更多地偏向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相对就会少一些。
儿子能否孝顺父母,得看媳妇娶得好不好:如果媳妇对老两口,这父母老了也能过得很惬意;但如果媳妇不好,他们晚年就过得比较痛苦了。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有很孝顺的儿子和不孝的女儿,主要还得看子女的品性,看他们有没有感恩之心。
03
想要养出孝顺子女,还得看家庭教育
1、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关怀、理解,经常一起玩游戏、出去旅游,一起为某件事而奋斗,这些都能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的责任,学会爱家人。
2、日常生活的品德教育不能少:家长可以通过讲名人故事、看循循善诱的绘本、一起讨论新闻中的是与非、参观红色基地和学习国学知识,来帮助孩子养成孝顺、感恩、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
3、引导孩子表达关心:“爱就要说出来”,父母可以先做出榜样,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并且也要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然后鼓励孩子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关心,比如主动问候父母、帮忙做家务、给长辈捶背等。
4、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多体验父母工作和经常做家务劳动,都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父母的付出,从而激发他们的孝顺之心。
虽然说生儿生女确实有很大的区别,但我相信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缩短这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