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蔓延,老人哭诉:儿子看似孝顺,实则是场噩梦

西红柿妈妈 2025-02-02 08:27:17

陶行知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他宣扬独立精神,希望“年轻人凡事都靠自己”,但如今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子女长大后不依靠父母呢?

都说“生了孩子后,孩子就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这话一点也不假,哪怕子女成家立业了,也要父母管。

而有些年轻人看似孝顺的行为,实则是“新型啃老”,让老人不堪重负,痛苦不已。

01

原以为是孝顺,结果却是老人的“噩梦”

我有个远房亲戚媛媛,她的外婆70岁了,今年她们去舅舅家过年时却大吵了一架,她妈妈还说要把外婆带到她家去住。

原来她们是发现外婆在舅舅过得并不好,像是“免费的保姆”,需要照顾舅舅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几乎得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有时候外婆没做好,还得忍受舅妈的白眼。

而且她外婆还得出买菜钱、水电费、表弟表妹的学杂费等,退休金基本被舅舅一家给薅走了,每月外婆就剩下两三百的吃药钱。

媛媛的外公是3年前没的,舅舅把外婆接到了城里住,这一住就是3年。

媛媛本来以为舅舅是“孝子”,没想到外婆过年的时候偷偷掉眼泪了。

在媛媛再三询问下,外婆才哭诉:“在他这里住,简直就是噩梦,我宁愿回老家房子里一个人住”。

媛媛的妈妈知道事情始末后,与舅舅吵了起来,最后把外婆带回了老家。

虽然媛媛舅舅表面是孝顺,但其实上就是“新型啃老”了。

02

哪些行为是“新型啃老”?

“传统啃老”很容易被人识别,就是子女本身没有稳定工作或者收入来源,没办法只能直接向父母要钱,依靠父母的救助才能生活下去,这就是实打实的啃老。

而新型啃老更具隐蔽性,不容易被识别,有时候外人或父母还以为孩子“孝顺”呢。

第一种:陪伴式啃老

这类孩子以陪伴父母为名,频繁回家,一回家就大把大把地薅家里的东西,甚至向父母索要钱财。

还有的子女会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或者直接搬回父母家里,表面上是“照顾父母”,实际上让父母照顾自己。

父母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比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就像上文中媛媛的外婆一样,虽然老人能享受天伦之乐,但也会因为受不了这种重压而备受煎熬,晚年生活直线下降。

第二种:利用考研、考公、创业等名义啃老

有些年轻人以考研、考公务员等为借口,长期待在家中,考完一年又一年,却始终没考上。

他们每次都说“会好好备考”,但实则并未真正用心学习,很多时候都在应付学习。

他们就是想利用父母的支持,逃避就业的压力,继续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躺平生活。

还有的年轻人总是以创业为借口,要父母不断地“出钱”,但一直创业失败,让自己甚至父母都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这些都是新型啃老,也会让老人背上沉重的负担,生活质量不佳。

第三种:利用老人带娃式啃老

有的年轻父母以工作繁忙为理由,将孩子长期丢在老家,交给老人照顾,甚至让老人承担自己孩子的所有开销,包括奶粉、尿布、学费、生活费等等。

年轻父母把带娃的责任和重担,转移给了老人,这无疑也会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是“新型啃老”。

新型啃老在心理学上,被视为一种过度依赖的亲情索取。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儿童时期如果过度被溺爱、保护,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机会,长大后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

通俗点来讲就是“没有断奶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会在经济和情感上对父母过度依赖、索取,习惯从父母那里获取支持和帮助,他们难以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出现新型啃老的行为。

03

父母如何避免子女啃老?

1、父母从小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从2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绝不惯着,他们自己能动手的,家长就千万不要帮他们做。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长别第一时间去解决,而要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另外,咱们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那他们长大后就不会啃老了。

2、父母从小要教孩子赚钱,并且学会理财。

当然这个就需要家长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得懂得多种赚钱的方法和门道,也得会理财。

如果父母没这个条件,可以引导孩子看相关商业和理财的书籍,或者去带娃去见见世面,看看别人是如何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的。

总之,要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成长。

3、父母要明确边界,可以帮孩子的忙,但不能什么都做。

确实现代生活压力很大,子女再努力也未必能拿到好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住,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金钱和人力帮助,但孩子还是得做一部分家务,得出一部分生活费。

父母要让子女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样他们能靠自己走出困境。

“靠人不如靠己”,子女们得尽早学会独立,对老人好,对他们自己也好。

互动话题:你遇到了啃老吗?

0 阅读:184
西红柿妈妈

西红柿妈妈

自媒体育儿达人,两个孩子的妈妈,教你更科学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