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中,双子塔在被飞机撞击后,为什么是垂直坍塌的?

小双聊国际 2025-03-26 20:06:43

2001年一起震惊全球的事件发生,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大楼遭受了两架民航客机的撞击。一开始,事件并未按照人们普遍的预期,即建筑在撞击后立即倾斜并倒塌,而是出乎意料地坚持了整整一个小时。本以为两座大楼可以抗住,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后它们以一种近乎垂直的方式轰然坍塌,速度之快,让很多美国消防员都没有反应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只有顶部大约15层的区域直接遭受了撞击,但下方的楼层却未能幸免,一同随着大楼毁灭。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钢筋混凝土建筑也害怕高温呢?应该完全烧不起来才对啊?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双子塔的结构设计。在建设双子塔时,美国工程师们为了最大化办公空间,精心策划了承重柱的布局,将它们巧妙地安置在建筑的中心区域和外围。

这种设计策略与帝国大厦等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由于承重柱的广泛分布而显著减少了可用的办公面积。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工程师们引入了创新的拼接技术,利用钢板将三层楼高的钢柱固定在一起,并沿着大厦的外围进行重复拼接。

这一方法不仅提升了外围承重柱的刚度,而且允许内部核心承重柱采用更为灵活的焊接方式,即将不同长度的柱子长度在30米和50米左右,进行焊接,并在每个楼层的连接处插入钢层架。

通过这种方式,工程师们只需在钢横架上安装钢座,即可使用螺栓固定地板。地板铺设完成后,再覆盖混凝土和钢筋,以增强连接处的稳固性。

此外,工程师们还考虑到了火灾的潜在威胁,因此在钢材表面喷涂了一层特殊的泡沫隔热层。这种材料在火灾发生后的一个小时内,能够有效阻止热量传递到钢层架上,为救援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现在,让我们再次聚焦于那场灾难性的撞击。当客机撞上北塔时,地板连接处的阻尼器迅速吸收了巨大的冲击力,防止了大楼立即倾斜倒塌。然而,撞击导致外围承重柱受损,客机被卡在核心承重柱之间,同时破坏了电梯和楼梯系统,导致上层约1600人被困。尽管大厦的一侧出现了巨大的裂缝,但其他承重柱仍然维持着大楼的站立状态。

然而,真正的灾难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悄然酝酿。客机上的燃料在双子塔内部剧烈燃烧,不断侵蚀着隔热层。经过一个小时的持续高温,隔热层终于失效,钢材温度飙升至1000摄氏度。尽管这一温度不足以融化钢材,但却使其软化并发生形变。

在混凝土地板的压力下,钢材开始下垂,并产生了巨大的拉力,导致两侧的钢柱出现凹痕并弯曲。随着钢材的屈服,上层的重量变得无法承受,建筑开始崩塌。同时,连接地板的钢架在高温和拉力作用下断裂,加速了坍塌的进程。

在高温下,混凝土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其性能下降。具体来说,双子塔被撞击后,高温会使混凝土失去水分,水泥收缩与骨料膨胀加剧,两者结合被破坏,水泥骨架破裂成块状。同时,骨料中的石英晶体可能发生晶型转变,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裂缝增大。此外,氢氧化钙等水泥水化产物会脱水,使水泥组织破坏,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当时的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会显著下降,出现了炸裂、弯曲与折断等现象。另外,我们要知道,飞机上携带的是航空煤油,热值非常高,而且非常容易燃烧,高空的气流更加助长了煤油的燃烧效果,比我们常见的木柴燃烧温度要高很多,很容易就把双子塔烧坍塌。

当顶部15层完全倒塌时,其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一艘泰坦尼克号压在大厦顶部。随着压缩的重量不断增加,整个建筑陷入了连锁反应之中,就好比竖着的多米诺骨牌,每塌一层对下方的冲击力都在增大。

最终,高达400多米的北塔在被撞后顽强地坚持了1小时42分钟,却在短短的13秒内化为废墟。而后来被撞的南塔则更加不幸,仅坚持了56分钟便先一步倒塌。

南塔之所以倒塌得更快,是因为其被撞击的位置在60层左右,撞击点承受的上层重量接近北塔的两倍,因此钢材弯曲的速度更快。

这场灾难导致了2996人的不幸丧生,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近1万亿美元的损失。它提醒我们,即便是在人类智慧与技术的巅峰之作面前,自然的力量和人为的恶意仍然能够带来无法估量的破坏。

0 阅读:0
小双聊国际

小双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