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央视一套黄金档接档剧《青山是故乡》开播仅两天,便以黑马之姿稳居全国收视率第二,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这部聚焦乡村振兴与家庭伦理的乡村题材剧,凭借真实质朴的剧情、全员在线的演技、深刻的社会议题,成为继《山海情》《幸福到万家》后又一部现象级农村剧。其爆火背后,既折射出观众对现实题材的渴求,也印证了优质内容始终是影视市场的硬通货。
《青山是故乡》以农民企业家董大林(褚栓忠饰)回乡发展绿色种植为主线,围绕“十亩地”的争夺展开激烈矛盾。弟弟董二林与弟媳陈玲(刘园媛饰)因利益阻挠、父亲因愧疚偏袒次子、妹妹董艳的摇摆立场,将农村家庭中因利益分配不均和代际观念差异引发的冲突推向高潮。剧中,董大林既要面对土地流转的资金难题,又需化解亲情裂痕,双重压力下的人物命运牵动观众心弦。
2.时代议题深度嵌入,引发社会共鸣该剧巧妙融入两大现实议题:
土地流转困境:董大林试图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致富,却遭遇传统小农思维与资本逐利的双重夹击,映射农村经济转型中的普遍矛盾。
绿色农业探索:剧中展现有机种植的技术挑战与村民信任危机,呼应国家“双碳”战略下农村产业升级的痛点。这些议题的呈现,让剧集超越家长里短,成为乡村振兴的微观镜像。
褚栓忠凭借细腻演技,将董大林的“憨”与“韧”刻画入微。面对土地被弟弟截胡时,他蹲地抽烟的沉默场景,烟头明灭间传递出无奈与坚守,被观众称为“教科书级农村汉子演绎”。
2.陈玲:泼辣精明的“反派”嫂子刘园媛饰演的陈玲,集自私、算计与市侩于一身。她与婆婆争吵时的瞪眼梗脖、争夺利益时的阴阳怪气,将农村妇女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被网友调侃“气得想砸电视”。
3.群像戏扎实,老戏骨加持梁林琳(饰冯邱兰)的隐忍刚烈、罗京民(饰董父)的愧疚与固执,以及海一天等配角的精准表现,共同构建了真实可感的乡村人物图谱。
与传统农村剧的缓慢叙事不同,《青山是故乡》首集即抛出土地争夺、婆媳争吵、母亲住院等密集冲突,节奏堪比都市商战剧,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
2.细节真实,拒绝“滤镜化”农村从农科院技术培训的实操场景,到村民会议上的方言争吵,再到田间地头的劳作细节,剧集以“去浪漫化”手法还原农村生活原貌,被赞“连土坷垃都透着真实”。
近年来,《山海情》《幸福到万家》等剧已验证乡村题材的收视潜力。央视凭借对下沉市场的深刻洞察,持续推出兼具政策导向与人文关怀的农村剧,《青山是故乡》接档《北上》的时机选择更显策略性。
2.切中时代情绪:乡村振兴与家庭伦理的双重命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观众对乡土情怀的怀念、对“返乡创业”话题的关注,与剧中董大林的奋斗形成共鸣。而家族利益纷争的呈现,亦折射出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引发广泛讨论。
尽管口碑爆棚,该剧仍面临部分质疑:
“过度戏剧化”争议:有观众认为陈玲的极端行为略显夸张,削弱现实感。
流量缺失的隐忧:无一线明星加持,能否持续吸引年轻观众尚待观察。
然而,其成功无疑为行业提供启示:
内容为王:扎实剧本与演技派阵容仍是核心竞争力;
议题深度:农村剧需超越“苦情叙事”,拥抱时代命题;
节奏创新:传统题材亦可借鉴类型剧叙事技巧,提升观感。
《青山是故乡》的爆火,不仅是乡村题材的胜利,更是现实主义的回归。它用一地鸡毛的家族纷争、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勾勒出当代中国农村的鲜活图景。正如网友所言:“看的是别人的故事,照见的是自己的乡愁。”未来,这部剧能否延续热度、成为经典?答案或许藏在每一帧真实的乡土镜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