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年仅23岁的魏来国,荣获特等功,后官至何位?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7-21 13:45:23

在老兵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

“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

道出了军功背后的艰辛和牺牲。

那么,特等功呢?

是什么样的存在?

它就像是传说中的神话,令人敬畏又遥不可及。

试想一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这么一个人。

他不顾生死。

只身冲入敌阵,用一己之力改变了战局。

或者,在万米高空,驾驶着摇摇欲坠的战机,以生命换来了胜利。

这些,可能就是特等功的故事。

特等功,是军人荣誉的巅峰,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勋章。

然而,六十多年前,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被尘封了。

特等功停止了颁发。

原因很简单,随着和平年代来临,特等功失去了诞生的土壤。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特等功臣魏来国。

一个普通的小村

山东威海荣成县东山镇,一个普通的小村。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贫困的代名词。

就在这里。

1925年11月,魏来国呱呱坠地。

村里的日子艰难,魏家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

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

童年时光,本该是无忧无虑的,但对于魏来国来说,却充满了苦涩。

10岁那年,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发生了。

为了维持生计,父亲不得不做出一个痛心的决定——将14岁的姐姐以180元卖给别人家当童养媳。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不罕见。

但对年幼的魏来国来说,却是一记重重的打击。

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魏来国稚嫩的肩膀上。

12岁那年。

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到地主家当长工。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深夜,却仍然吃不饱。

就在魏来国,为生计奔波的时候。

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抗日战争爆发了,整个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

魏来国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参加八路军。

每一颗子弹都不能浪费

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八路军的后勤可谓捉襟见肘。

新兵,只配两枚子弹。

不久之后,魏来国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战斗——柳子场之战。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声不绝于耳。

生死攸关的之际,魏来国发现一个敌人出现在四五十米开外。

心脏剧烈跳动。

瞄准、屏息、扣动扳机——砰!砰!

两声枪响过后,敌人依旧毫发无损地消失在烟尘中。

那一刻,失望如潮水般涌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更强烈的决心。

“我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

魏来国在心中暗暗发誓,“每一颗子弹都不能白白浪费。”

1944年年底,机会来了。

参加了八路军的射击训练班。

从校正枪的偏差,到掌握地形、风向、天气、光线对射击的影响。

正面、侧面与运动时的射击方法。

卧姿、跪姿、立姿等射击要领。

训练期间,魏来国经常是最早起床、最晚休息的那个。

汗水浸透了军装,磨破了手掌。

他用尽全力去学习、去练习,把过去的遗憾全部弥补回来。

三个月里,他把枪当作自己的第三只手,把靶心当作自己的第三个瞳孔。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警备4旅4连,担任排长一职。

一支普通的三八大盖

1946年,山东地区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霾。

国共谈判的破裂,如同一声惊雷。

国民党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扬言要在半个月内打通胶济铁路,妄图一举歼灭解放军的胶东主力。

魏来国,接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阻击国民党54军。

敌人两个团、3000人的猛烈攻势,魏来国手下只有区区30名战士。

仿佛蚍蜉撼树,以卵击石。

然而,魏来国眼中没有恐惧。

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他绝不能让敌人,轻易踏过。

魏来国手中的武器并不先进,只是一支普通的三八大盖,连瞄准镜都没有。

战争,从凌晨五点开始。

山野间枪声不绝,硝烟弥漫。

他的枪法精准得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发子弹仿佛都长了眼睛。

总能在混乱的战场中,准确找出敌军的指挥官。

将其击毙。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上时,战场终于归于平静。

敌军指挥官一个接一个倒下。

其他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哗一下逃了。

统计结果,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这场战斗中,4连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共歼敌270多人。

而魏来国一共射击125次,竟然击毙敌人110人。

旅长高兴的差点跳起来,直接下令:

“把魏来国升为77团4连连长。”

魏来国深知,战场上,每一颗子弹都可能决定生死。

他下定决心要把连队,训练成一支百发百中的精锐之师。

寒风凛冽的日子里。

魏来国带领全连战士,日复一日地进行射击训练。

枪声在山间回响。

短短十余天的集训,成果令人振奋。

全连涌现出2名朱德射击手、6名特等射手和27名普通射手。

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汗水终将在战场上开花结果。

1947年4月,山东战事再起。

魏来国接到命令,率领4连在山头设伏,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连队日夜兼程,翻山越岭。

终于抵达了指定地点——白马山。

敌军来势汹汹,兵力是魏来国连队的60倍。

然而,4连的战士们誓死不退。

他们依托地形优势,利用精湛的射击技术。

把每一发子弹,都用在刀刃上。

七天七夜,白马关战火不熄。

魏来国带领4连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的7次集团冲锋。

先后毙伤俘敌500余人。

而魏来国本人,更是创下了惊人战绩——仅用140发子弹就击毙击伤敌人92名。

这场战斗,4连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战斗结束后,四连的战绩令人震撼。

三十多位勇士荣立一等功,四个班排更是获得了光荣称号!

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魏来国的个人战绩。

两次战斗中,他仅用265发子弹就歼灭了202名敌人。

这个数字,简直如同神话一般不可思议。

每一发子弹,几乎都能带走一个敌人。

魏来国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战区。

毛主席都忍不住夸奖:“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

凭借堪称神话的战绩,魏来国拿到了特等功。

6次登上天安门

1949年10月。

北京天高云淡,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

粟裕大将带着一群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这群人里有打过仗的将军,也有一个特别的年轻人——魏来国。

魏来国,今年才24岁。

是这群人里最年轻的,职位也最小,只是个副科长。

但他站在城楼上,心里却激动得不得了。

看着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听着欢呼声。

他想起了刻苦训练的日子,想起了紧张的战斗,想起了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时光。

现在,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广场上,红旗迎风飘扬,魏来国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他知道,能站在这里,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

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新中国成立了,但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继续努力。

时间过得真快,三十多年一晃就过去了。

魏来国又登上了五次天安门,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变化。

他从一个小小的副科长,变成了副军长。

1985年3月,59岁的魏来国退休。

2014年5月16日。

北京医院的病房里,90岁的魏来国静静地躺在床上,呼吸微弱。

微闭着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些硝烟弥漫的岁月。

他似乎又听到了枪炮声,闻到了硝烟的气息。

战友们的面庞,一个个浮现。

有的笑着,有的严肃,有的永远停留在了青春的年华。

他知道,自己和战友们的付出没有白费,祖国越来越好。

随着一声长叹,魏来国缓缓闭上了眼睛。

病房里,响起了压抑的啜泣声。

一位伟大的战士,一段传奇的人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斋小晗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