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之间展开了多年的征战,但是任谁也没想到,最终三国终归晋,笑到最后的是司马家,那么司马家究竟是如何贯彻整个三国史的呢,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聊一聊。
这里就要提这么一个人了,他叫做司马防,都说司马八达,意思是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中都包含着一个达字,同时这八个人的成就都不小,今天主要就是说说司马防的二儿子,司马懿。
想必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做为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三国的历史,那么司马懿究竟干了什么,又是怎么成功掌权的呢?这事情要从建安六年说起,当时南阳太守杨俊曾这样评价司马懿的,说司马懿绝非寻常之子,那么杨俊是何人?要是说起杨俊的儿子,大家可能就认识他了,杨俊的儿子叫做杨修,就是那个喊着“鸡肋”的那位,别看杨修死的不明不白,但是杨修的才智可以说是十分厉害的,这里 有一个故事,当年曹操给汉献帝修宫殿的时候,曾对后花园的门十分不满意,于是便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对此十分不解,但是曹操也没说什么,反而是直接离去了,但是众大臣不敢走呀,曹丞相的意思他们都没弄清楚,哪敢走人,保不准明天脑袋就没了。
有的人就猜测,曹丞相的意思莫非是“入此门者可活”,话还没说完,众人就纷纷惊呼,这曹贼是逼着众大臣站队呀,于是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这时候一旁的杨修便说道,曹丞相不是这个意思,这一个门里面加个活是什么字,是“阔”,曹丞相的意思是这门太小了,要工匠改建大一点,众人恍然大悟,于是工匠们便急忙改建,第二天曹操来这里一看,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杨修之才因此满许都人皆知。
但是杨修这人十分自负,这也是杨修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杨俊作为杨修的父亲,虽然才能比不上杨修,但是杨俊也不是什么寻常人, 杨俊以善识人著称,司马懿能得到杨俊这样的评价可见司马懿的不凡。不仅如此,当时尚书崔琰也十分欣赏司马懿,当时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与崔琰交好,崔琰曾不止一次说过司马懿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这里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来司马懿的性格,做事十分果断,而后来确实也能看出来,建安六年,当时郡里推举司马懿为计掾,当时正任职司空的曹操听闻司马懿的才能,于是想要将司马懿招入司空府,但是司马懿不愿意效力曹操,于是便谎称自己有风痹病,啥叫风痹病,说明白点就是小儿麻痹,不能起居,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以为司马懿是故意躲着他的,于是便派人夜晚监视司马懿,结果发现司马懿确实无法起居,故此相信,将招司马懿入府的念头暂时打消了。
司马懿至于当时是不是真的得了风痹病,现在看来确实无从可知,但是司马懿装病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但是能有这么长的耐性一直装病,让曹操都发现不出来,可以说司马懿行事的缜密。但是司马懿又是为什么开始做官了呢?
建安十三年,曹操当上了丞相,开始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橼,当时司马懿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曹操当时说了一句话,司马懿便立刻萎了,当时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若再推辞不来,就把他逮捕起来。司马懿这才不得已当官,当时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将司马懿给自己的儿子曹丕,而杨修则是辅佐曹操的四子曹植。
曹丕和曹植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吧,这就是曹家的夺嫡之争,虽说是曹丕和曹植的事情,其实变相的来说,也是司马懿和杨修之间的斗智斗勇,司马懿曾不止一次夸奖过杨修的能力,但是夺嫡的战争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原因是因为杨修死了,为什么杨修死了呢?这里不得不说杨修太过自负了。
当时曹操和蜀军对峙很长时间,但是战事迟迟没有进展,当时曹操是进也不成,退也不成,于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曹操拿起一个鸡肋,连说两句“鸡肋,鸡肋”杨修在一旁听后直接就会自己的帐篷收拾东西,周围的其他人十分奇怪便问道,为什么要收拾东西呀,杨修说道,曹丞相的意思是鸡肋,什么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为鸡肋。故此曹丞相是想要退兵了。众人听后恍然大悟,便开始收拾东西。
曹操看见自己的手下开始收拾东西,十分纳闷,于是便问道为什么收拾东西,手下们自然如实回答,说杨修说您打算收兵,故此我们现在开始收拾行李。曹操听完大怒,什么时候说了要收兵了?于是以扰乱军心为由,将杨修斩首示众。
但是曹操当时的意思确实是想收兵,但是这时候斩了杨修后收兵,岂不是说明自己确实有收兵的意思,杀杨修就是冤枉人了嘛,曹操拉不下脸收兵,但是这样继续僵持,粮草的需求也会出现问题,而这时候司马懿给曹操一个建议,那就是和吴国联盟,一起攻打蜀国,曹操原本十分疑惑,都说吴蜀是一家,怎么可能说得动吴国了,司马懿便向曹操请求自己作为使者出使吴国,后来,司马懿回来后吴国果然愿意和魏国联盟。蜀军因此打败,关羽也因此死亡。
杨修死后,曹植的势力大幅度缩水,后来曹丕如愿以偿的继承了曹操的位置,而司马懿作为曹丕最大的功臣,自然便高升,司马懿也十分无奈,本来不想当官的,但是这一步步的攀升使他隐藏的野心也出现了,一个新帝国的想法也渐渐出现在他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