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按照老子的表述逻辑,任何具体的事物,只要在其前面加上“大”字,都表示和其表征特性相反的意思。本章也不例外。
真正的完满,看起来好像有欠缺,它留有演化的空间,不追求完美。
优点突出,往往缺点也突出。
比如,技术很强的人,往往对营销不屑一顾,总认为只要产品好,还怕没人买吗?相反,销售高手往往很骄傲,认为哪怕是狗屎一样的产品,他也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卖出去。
各方面能力都全面的人,貌似面面俱到,没什么短板,缺点就是专注力不够,很少在某个点上倾尽全力。但做事专注,懂得坚持的人,又容易偏执,遇到转折很难迅速改变方向,反应慢。
总之,凡事皆有代价,盈亏同源,这也是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盈:满。冲:通“盅”,是器皿中间空的部分。
极致的盈满好像是空虚的,但它的用处和功效是不会穷尽的。满招损,谦受益。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讲的都是要留余地,允许更多的可能性,接纳更多的变化,这样才能不穷尽、不衰竭,生生不息。一个东西一旦十全十美了,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月圆则缺,日中则移,花绚则糜,水满则溢。
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完稿,只有《红楼梦》没有写完,其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鹗续的。就是这样一本残缺的作品,影响力却是最大的,甚至催生出“红学”。它就像是缺胳膊的维纳斯,被公认为最伟大的雕塑。
如果你身上有一些小缺点,用不着自卑,人无完人,那个缺点可能就是你的独特之处。比如我看娱乐圈的一些小鲜肉,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张张脸几乎没有缺陷。但正因如此,我经常会脸盲,记不住这些小鲜肉。反而是一些有特点的脸,能让我印象深刻,对其演的角色记忆犹新。
大直若屈。
最大的正直看起来像是曲枉,弯路有时是最大的直路。
要理解“大直若屈”这个词,不得不讲的就是叔孙通。
叔孙通是儒家学者,由于学问好,被秦朝征诏为官。后来,他看透了秦朝的腐败,就离开了咸阳,在各路起义军之间辗转,前后换了将近十个主公,最后跟随刘邦而被重用,为汉朝制定了第一套礼仪制度。
读叔孙通的传记,你会发现这个人十分奸猾,永远都是说领导爱听的话。
当时,就有儒生这样骂他:“你这个家伙,先后跟随十个主人,跟胡亥的时候说胡亥好,跟项梁的时候说项梁好,跟怀王的时候说怀王好,跟项羽的时候说项羽好,跟刘邦的时候说刘邦好。你以为你叫五朝帝师吗?其实不过是五姓家奴而已!你搞的那套东西,根本就不是我们儒家的礼乐。赶紧走赶紧走,别玷污了我们!”(“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而叔孙通只回了一句:“你们这些人真是鄙陋的儒生,不懂得时变。”(“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司马迁对叔孙通的评价挺高的,把他放到了“汉家儒宗”的位置上,认为叔孙通“大直若屈”。
司马迁原话是:“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屈,道固委蛇”,盖谓是乎?”大意是说:叔孙通善于见风使舵,衡量事务,制定礼仪或取舍时,能根据时势变化来作调整,最终成为了汉代儒家的大宗师。
大直若屈,道固委蛇的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往往最能弯曲自己,因为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
《史记》中,关于叔孙通传记的翻译,可在“复利人生”公号对话框输入“叔孙通”查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司马迁不避讳叔孙通的奸猾,但更立足于叔孙通的生存环境,把他独特的人生智慧给呈现了出来,塑造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充满矛盾的、秉大义而疏小节的人格形象。
叔孙通无论换过多少位主公,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儒生”这一身份,即便是遇到讨厌儒生的刘邦,叔孙通也只是不穿儒生的衣服,而没有放弃儒生的立场。他每一次“跳槽”,身边都带着一百多个儒家弟子。跟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前辈相比,叔孙通更加务实,他是第一个把儒家礼法成功推销给君主,并用于实践的儒生。
读懂叔孙通,也就理解了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最大的灵巧看起来像是笨拙。
大巧若拙,是中国美学价值的最高等级。中国人对枯藤、残荷、老木、顽石等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艺术家在深山古寺、枯木寒鸦、荒山瘦水中,追求生命的韵味,书画家喜欢在枯笔焦墨中追求“干裂秋风”式的境界。西方有些学者看不懂,把中国园林假山称为“一些古怪的胡乱堆积起来的破石头”,而我们中国人认为其中包含着无限的美感。
现代极简美学风格,也出自“大巧若拙”。
日本的索尼、无印良品,甚至优衣库,美国的苹果手机,其美学核心都是极简主义。当我国渡过物质匮乏的阶段后,美学风格必然会迅速追求大巧若拙,毕竟文化底蕴在这。
大巧,不是不要精巧,而是做到大巧时才能归于拙朴,工巧无痕到让人以为是浑然天成。如果有做作的痕迹,就不是大巧。
大辩若讷。
最大的辩才看起来则像是木讷。
中国人一直不喜欢巧言令色,我们追求用很少的言辞就把事情讲清楚,是一种一句话就说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我们不喜欢辩论,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少说话多做事,事实会说话。真正的善辩者显得有些木讷,因为他放弃了嘴巴上的逞能,而将精力转到了做事上。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7章:我好静,而民自正。
运动可以战胜寒冷,冷静可以战胜昏热。
清静与老子一贯的为无为、事无事等提法一脉相承,都是反对多事、有为、多欲。清静才能让天下回归正途。
在本文的最后,我个人再补充一个词:大智若愚。
为什么若愚是一种大智?
因为他放弃了小智能获得的利益,以求取长远的利益。人很难既要小智,又要大智,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大事小事都考虑周详。而且人的思维有惯性,若习惯考虑小事,就不愿再去考虑大事。
若非要兼顾大事和小事,大智和小智都想有,就一定会透支精力,寿命不长。就像司马懿说诸葛亮那样,连打二十军棍的小事都要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长久?所以司马懿的战略就是,我一仗不跟你诸葛亮打,直接放弃小智,你说我胆怯,我就胆怯,你说我像女人,我就像女人,我跟你拼寿命,把你熬死。司马懿这叫大智,但看上去很傻,老百姓都夸诸葛亮多智近妖。
大智若愚,算是对老子思想的扩展和衍生。
老子的思想总是这样出人意料,但静下心来想一想,会发现它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这也许就是老子思想最吸引人和最美妙的地方吧。
本文完~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