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芯片制造产业中,芯片设备是最不可少的核心之一。在整个芯片生产线中,芯片设备的成本就占到了40%左右,比如最新进的EUV光刻机,每台更是高达几亿美元。
所以芯片设备的采购量,也代表着芯片建设或扩张的的水平。

2024年中国芯片设备市场规模约为5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并且这已经是中国连续5年排名第一了,这背后代表的就是中国最近这5年芯片扩产规模均是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芯片设备规模约为1171亿美元,中国占比高达44%左右了。可以说,全球的芯片设备企业们,都靠着中国市场大赚特赚,每卖出10台设备,至少有4台是卖给中国市场的。
而这500亿美元中自己的可能只有20~25%左右,也就是说75%~80%是从海外进口的,我们按75%进口来算,那么进口金额高达375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是2730亿元左右。
其中像荷兰的ASML,2024年就向中国出口了100多亿欧元的光刻机,折算成人民币就是800多亿元。

不过,到2025年,情况可能会有变化了。
国外媒体近日分析称,2025年,中国芯片设备市场规模可能会降至380亿美元左右,下滑24%左右,然后在2026年,则会下滑至360亿美元,再降6%。
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会提升,2025年可能会达到35-45%,而2026年可能会超过50%,大大的减少从国外进口的数量和金额。
那我们算一笔账,2024年,中国从国外进口了2730亿元的芯片设备。

而2025年,按中国市场的芯片设备规模400亿美元来计算,而自给率我们按照40%来计算,那么就是只需要进口240亿美元了,折算成人民币是1750亿元。
而2024年进口2730亿元,2025年不就是需要少进口1000亿元了么?
一旦少进口1000亿美元,那么以前从中国市场大赚特赚的企业,当然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了,这些企业当然就是美国、日本、荷兰的企业了。

毕竟目前全球的芯片设备市场,80%是被美国、日本、荷兰的企业垄断的。
美国的应用材料、科磊、泛林、日本的东京电子、荷兰的ASML都是排名全球前五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它们在2024年时,营收中可能有高达40%或以上的来自于中国市场。
而2025年时,可能其营收中,来自于中国市场的比例会降至20-30%,所以肯定是营收、利润都会下滑,受伤会较为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