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科技为何不卖给我国?看看荷兰70万的平衡车,中国1000拿下

春秋玉史 2024-09-29 09:52:17

文| Y

前言

美国曾禁止对华进行高科技投资,试图遏制中国崛起。

不仅如此,他们一边宣传着科学无国界,将其他国家的人才拉拢到自己国家。一旦有任何研究成果,又想方设法将他们变成自己国家的科学家,并装模作样的表示,科学家应该有国界。

这双标的态度可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为了遏制我们的科学发展,即便我们拿出天大诚意,出高价购买技术,他们也会一口回绝。

正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于是乎,在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科技较量中,一些西方国家一次又一次被打脸,例如荷兰七十万的平衡车。

1995年,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各个国家也在酝酿科技革新。

当时已经有了汽车,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有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那么有没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呢?于是荷兰根据这一想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平衡车。

这台平衡车只有两个轮子,却能让人稳稳地站在上面行驶,仿佛魔法一般。而它之所以能够跑的很快,又能保持平衡,就是因为车上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在当时科技都不发达的时代,这项技术通过复杂的算法控制平衡,成为当时最顶尖的存在。

一分价钱一分货,由于技术领先,再加上工程师的苦心钻研,还有平衡车的整体材质,这也意味着价钱不会低,果不其然,售价高达8.5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北京一套豪华房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约70万元。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望而却步。

荷兰的工程师们见状,便绞尽脑汁想了各种方法尝试降低成本,毕竟这个东西做出了是给大众使用的,总不能在价格方面就直接劝退消费者吧?但无奈的是,不管是材质还是技术优化方面,他们最终都没能找到降低价格的方法。

就在这时,美国看上了这项技术,觉得有发展前景,最终他们便忍痛将这项技术专利卖给了美国公司。他们接手后,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对平衡车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通过精准的用户调研与数据分析,美国的工程师去除了冗余的装饰元素,保留了最核心的功能性设计,再加上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密的生产设备,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零部件的加工,再到成品的组装与测试,最大限度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款经过美国公司改进后的平衡车终于面世。原本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昂售价,也被调整至到2万美元左右。

尽管价格相对于荷兰大幅降低,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想买一台这样的平衡车,依然需要省吃俭用,攒很长时间钱才能买到。尽管如此,依旧有一些美国富豪不差钱,买回家当做新奇玩具。

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企业也察觉到了平衡车的技术。他们主动联系美国公司,希望能购买这项技术。然而,美国却拒绝了,他们担心中国会优化他们的技术,抢占市场份额,最终只愿意高价出售成品。

尽管碰了一鼻子灰,但中国企业并没有放弃,而是下定决心,不蒸馒头争口气,靠自己一样可以研究出来!既然核心技术我们买不来,就自己发明创造,毕竟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一家中国科技公司迅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汇聚了机械、电子、软件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为了早日缩小和他国的距离,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设计车身结构到开发传感器系统,再到编写控制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中国团队就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平衡车样机!相比较外国的平衡车,我们的生产工艺更加简化,整体看着简洁明了,方便客户了解使用,也正因如此,才会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然而,如果想让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平衡车,降低成本依然是关键。中国工程师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一种新型轻质合金材料可以大幅减轻车身重量,同时保证强度。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团队十分兴奋,随后便立即投入到新材料的测试和应用中。

虽然新材料性能更高,但并不妨碍它价格便宜,所以很快研发团队就成功将平衡车的成本降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当第一台国产平衡车以1000美元的“白菜价”出现在市场上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8.5万美元到1000美元,巨大的价格差异,再加上优化后的技术和性能,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国家,纷纷被打脸。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生产,很快便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让平衡车从科技玩具变成了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

如今,平衡车早就不是人们触不可及的存在。学生、上班族、大爷大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作为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往往让人联想到成本低廉、品质有待提升的印象。而如今再提到“中国制造”,人们不再仅仅联想到那些廉价的玩具或是某个知名品牌背后的无名加工厂。而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还有“中国速度”!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品牌更是大放异彩,占据了半壁江山,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不仅如此,从屋顶上熠熠生辉的太阳能板,到室内调节温差的空调,再到桌上那台高效运转的电脑,超过八成的这些产品背后都镌刻着“中国制造”的印记。

中国,这个曾经的工业新兵,如今已稳稳站在了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之中。

在过去的近20年间,中国科技行业仿佛坐上了火箭,不仅在IT和通信市场上从无到有,还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在全球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这一数字背后,是华为、中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的奋力奔跑,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冲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而科技巨头们的崛起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规划和坚定的政策支持。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横空出世,它不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号角,更是对科技创新的深情呼唤。

为了抢占科技高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也是毫不吝啬,数以千计的AI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发支出更是高达数千亿美元,这份对创新的执着与追求,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希望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中国能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电动平衡车很新潮?其实在一百年前都有了

环球网:外媒:中国正创造超越美国的科技优势

环球网:中国科技创新与美国技术保护启示录:自己做巨人

0 阅读:1

春秋玉史

简介: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