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媒体:女装何时能回归正常审美
近日,一些媒体发声呼吁女装回归“正常审美”。近年来,女装市场流行趋势逐渐偏向极端化设计,如超短上衣、拖地裤、低腰裙等,“BM风”“女团风”推崇极端瘦削穿搭,成为主流审美。同时,女装尺码也存在不合理性,“尺码漂移”现象严重,增加了消费者网购和试穿的难度,还导致部分女生产生“身材焦虑”,这种潮流未能真正满足广大女性消费者的需求。
所谓“正常审美”,并不是要回归到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更为平衡、包容的审美观。它应该能够尊重每个女性的个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的审美认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舒适性:无论是设计还是面料,女装应该以舒适为主,不应过于强调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
● 适用性:女装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场合的需求,既要有日常穿着的实用性,也要兼顾正式场合的优雅。
● 多样性:正常审美并不意味着单一的风格,而是应该包容各种风格和个性,让每位女性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
让女装回归正常审美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 时尚界:设计师和品牌有责任引导审美的方向,应关注女性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女装。例如一些快时尚品牌推出更加简约、舒适的款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还有一些独立设计师致力于打造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服装,力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媒体:应当承担起传播正常审美的责任,通过推广多样化的审美观念,鼓励女性接受自己,展现自我,让“正常审美”真正成为主流。
● 消费者:作为时尚消费的主力军,女性消费者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女装市场的走向。品牌若能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关注她们的需求,必然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目前女装市场存在一些极端审美趋势,但已经有部分品牌开始调整设计方向,未来有望在尊重个性的同时,回归一种更加平衡和正常的审美。

二、除了舒适性,正常审美还包括哪些方面?
除了舒适性,正常审美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得体性:女装应符合不同的场合和社会文化规范,比如在职场中穿着正式、专业,在休闲场合则可以更加随意、自在。得体的着装能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环境的适应。
2. 健康性:不倡导因穿着导致身体受到损害或影响健康,例如过于紧身、束缚身体正常活动的服装,或者材质对皮肤有不良影响的衣物。
3. 比例协调性:服装的款式、颜色和图案搭配应符合人体比例和视觉美感,能够突出身材优势,修饰不足,营造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4. 品质与工艺:注重服装的制作质量和工艺细节,这不仅体现了服装的价值,也能展现穿着者的品味和对生活的追求。
5. 文化适应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当着装,同时也能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丰富审美的内涵。
6. 个性表达:在符合大众审美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女性通过服装展现独特的个性、兴趣和风格,让服装成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7. 年龄适配性: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有各自适合的服装风格和特点,正常审美应考虑到年龄因素,使服装与穿着者的年龄阶段相契合。
8. 可持续性:包括服装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服装的耐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这反映了对地球资源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