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帝国的毁灭,讲述的是希特勒的最后十天,还是挺震撼的。
尤其是在以色列在中东无法无天的背景下,想起一句古话,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是当时曹操评价周瑜的吧?
1945年4月20日,是希特勒56岁生日。
德国首都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希特勒藏身于总理府地下的元首地堡,在绝望与偏执中上演最后的疯狂。
在这一天,希特勒短暂走出地堡,向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授勋,这些狂热的少年被派往柏林街头与苏军坦克作战。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爱娃为他举行了生日宴会,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等地堡内高层最后一次聚集,随后纷纷逃离柏林。
随后的两天,都是最坏的消息,苏军突破防线,开始炮击市中心,德国的将领纷纷倒戈。
而希特勒却活在幻想中,仍幻想“温克将军的第12集团军”会赶来解围,但实际该部队已被击溃。
希特勒拒绝接受部下的建议——逃离巴黎东山再起。
这一点,有点像我们推崇的项羽,这一点,比叙利亚的阿萨德强了百倍。
在最后的日子,希特勒身体颤抖(疑似帕金森病),依赖医生莫雷尔注射兴奋剂。
他频繁咆哮,指责军队和纳粹党“软弱”,甚至声称“德意志民族不值得生存”。
希特勒通过地图指挥不存在的部队,斥责将军们“背叛”。他下令销毁德国基础设施(“焦土政策”),但该命令被军备部长施佩尔暗中阻止。
施佩尔娶了爱娃的妹妹,也算是绝对的心腹。
但为了德国的民众,他暗中阻止了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4月23日,戈林从巴伐利亚发电报要求接替希特勒权力,被希特勒视为“叛国”,下令逮捕并剥夺其所有职务。
4月28日,希特勒通过英国广播得知希姆莱秘密与盟军谈判投降,暴怒中下令处决希姆莱(未执行)。
爱娃的爱是最让人唏嘘的,尽管希特勒不同意她的请求,放了她妹夫。
她还是选择了接受,她说好的,你是元首。
4月29日凌晨,希特勒与长期伴侣爱娃·布劳恩(Eva Braun)举行简单婚礼,证婚人为戈培尔。
戈培尔为宣传部长。
在婚礼的当天,希特勒留下最后的遗嘱。
遗嘱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继任元首,开除戈林与希姆莱,并再次宣扬反犹主义,称战争是“国际犹太人煽动的”。
同时,将个人财产赠予纳粹党,并要求遗体火化以防被示众。
4月30日,是希特勒最后的一天。
下午3:30左右:希特勒与爱娃在地堡私人房间内自杀。
希特勒对准太阳穴开枪,爱娃服氰化物毒剂。
侍卫用毛毯包裹尸体,抬至花园浇汽油焚烧。
因苏军炮火猛烈,焚烧不完全,残余尸骨后被苏军发现。
苏联秘密保存希特勒部分头骨和颌骨,2000年俄罗斯公布残骸DNA检测结果,确认属于希特勒。但仍有阴谋论称其逃脱(无证据支持)。
希特勒最重视的信徒戈培尔,也是德国的宣传部长,也是希特勒与爱娃结婚的证婚人。
他和他的夫人决定与希特勒共死,并于5月1日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自杀。
不仅仅是戈培尔,还有希特勒的私人医生,很多狂热的士兵也选择了自杀。
秘书特劳德尔·容格回忆:“地堡像一座坟墓,充满腐臭和疯狂。”
而这部电影,也是以劳德尔的回忆视角展开的。
5月2日柏林投降,5月7日邓尼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希特勒的最后十天是疯狂、背叛与自我毁灭的缩影。
他至死未承认纳粹的罪行,他至死未承认屠杀犹太人是罪行,却在绝望中见证了第三帝国的土崩瓦解。
这段历史不仅是二战的终章,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警示。
但这部电影确实值得一看。
正如德国铁娘子魏德尔所呼吁的,这个世界的舆论不能全被犹太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