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直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讲究的是阖家团圆、热热闹闹。
可今年,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不太对劲?总觉得哪里“怪”,却又说不上来。
1. 冷清的街头和“史上最冷的春运”
往年一到春节前,街上的人流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火车站、汽车站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提着大包小包,脸上写满了归乡的期待。
而今年呢?
有朋友吐槽,车站冷清得像工作日。
经济的压力可能是罪魁祸首。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早早回了家,省下在城市里待着的花销;
而更多的年轻人则索性不回家了,觉得“我在外面也能过得好好的”。
于是,少了返乡潮,也就少了以往热火朝天的年味。
2. 年味越来越淡,真的是因为“人心远了”吗?
小时候,过年是件大事。
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腌腊肉、晒腊鱼,那香味儿十里飘香;
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
而现在,似乎越来越少人提过年的事了。
不是年货买不起,而是大家的心态变了。
“过年还不如平时放假呢,年年都得被亲戚‘拷问’:工资多少?结婚没?房子买了吗?孩子考得怎么样?”
有朋友开玩笑说,春节是全年最“高压”的时段。
更现实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节日的“特别感”却消失了。
以前过年是为了吃好穿好,现在随便一天都能大鱼大肉,谁还觉得过年有啥不同?
3. 烟花爆竹越来越少,连农村都安静了
小时候的春节,最期待的就是放烟花炮竹,噼里啪啦的声音让整个夜晚都热闹非凡。
而现在呢?
一方面是政策的限制,环保和安全的要求让很多地方禁放烟花。
另一方面,即便允许燃放,烟花的价格也贵了不少,很多人开始精打细算。
更重要的是,放烟花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兴趣了。
现在的小孩更喜欢刷短视频,觉得烟花不过是“拍个视频的素材”,还不如躺着玩手机省事。
4. 拜年—从走亲访友到线上“打卡”
以前过年,亲戚朋友们挨家挨户串门拜年,那热闹劲儿没得说。
现在呢?
拜年的形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更多人选择视频通话,拜个“云年”了事;
即便上门,也匆匆送了礼品就走。
不是大家冷漠了,而是时间真不够用。
工厂的假期短,城市的年轻人休息有限,谁还能腾出整天的时间去一户一户拜访?
5. 传统娱乐活动被手机取代
过年时,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打牌、下棋,是记忆中的春节标配。
但现在,短视频和手游已经成为新的消遣方式。
年轻人躺在沙发上刷一天手机,比凑堆打牌更自在,也不用担心输赢。
手机时代,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却让传统的互动少了许多。
聚在一起时,发现大家都低头看手机,热闹的春节反而变得安静了。
生活还是要有希望
虽然今年的春节让人觉得“怪”,但也未必是坏事。
这种变化或许是提醒我们,珍惜家人、朋友的陪伴,去主动寻找真正让自己开心的年味。
可能不是烟花,不是年货,而是围坐在一起聊聊彼此的生活。
未来的春节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会更现代,也许会更传统。
但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再怪的春节也会有温度。
所以,你过年的心态还和以前一样吗?
Eden
大家今年过年会回家吗?[玫瑰]
tbb冰红茶
拜年好多都是一天去好几家,有的甚至礼品放下就走,送快递一般[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