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我国拥有广阔的沿海和内陆水域,水产品资源丰富,其中大黄鱼作为独特的海洋经济鱼类备受青睐,因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黄鱼的需求持续增长,野生大黄鱼年捕捞量高达近10万吨,是我国海洋捕捞的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野生大黄鱼资源急剧减少,因此人工培育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与野生大黄鱼相比,养殖大黄鱼通常存在体色变浅、脂肪含量较高、腥味较浓、味道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养殖大黄鱼的商业价值。
如何提高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成为该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用于改善养殖鱼类品质的方法主要包括遗传选育、养殖环境的优化以及饲料营养的调控,其中饲料营养调控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良方法。
那么接下来,大家便跟着煜捷一起看看:饲料添加剂在大黄鱼养殖中,是如何提升幼鱼生长性能以及品质的。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是一类添加量虽少但功效显著的物质。
按其功能分化,市场上通常将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急速扩大,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不断增加,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高密度和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这种模式不仅加大了养殖水体的净化负担,还引发了药物的不当使用,包括抗生素和抗菌剂,这可能导致耐药菌的滋生以及鱼肉中药物残留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寻求采用安全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来改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营养性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等,这些添加剂对大黄鱼的生长和品质改善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氨基酸是鱼类所需蛋白质的基础组成部分,对维持鱼类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鱼类必需的氨基酸包括精氨酸、组氨酸等共计10种,其中一些功能性氨基酸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黄鱼鱼肉的质地。
研究还表明,羟脯氨酸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大黄鱼鱼肉中粗蛋白的含量,明显改善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嚼劲。
另外,虾青素和叶黄素的添加也对大黄鱼的体色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叶黄素能够有效提高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的黄色值,而虾青素的添加则会导致大黄鱼背部和腹部变红。
最后,维生素C和脯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黄鱼肉质和抗氧化性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维生素C与脯氨酸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鱼肉的硬度和胶原含量,同时提升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那么,非营养性添加剂又是如何情况呢?
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非营养性添加剂在饲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中草药添加剂、微生物添加剂和饲用酶制剂,主要用于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效益以及预防鱼类疾病。
近期研究还表明,一些中草药添加剂对改善养殖大黄鱼肌肉品质具有潜在的益处。
中草药添加剂的成分相当复杂,包括苷类、有机酸类、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和鞣质等多种有效成分,通常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药理活性,并且它们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例如,太子参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大黄鱼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同时增加了甘氨酸、赖氨酸和氨基酸总量。
此外,太子参提取物的添加还能提高肌肉中n-3脂肪酸的含量,这些脂肪酸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类似激素的作用,而减少n-6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对人体健康有益。
我国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不同部位的竹子提取出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表现出多重药理活性,适用于作为潜在的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
这些非营养性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还可以提高饲料效益并改善养殖大黄鱼的肌肉品质。
这些研究结果为养殖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那么,饵料中营养剂的使用,会为幼鱼生长带来哪些影响呢?
饲料对幼鱼生长的影响鱼类的体色在不同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都经历着变化,最终的体色形成受到一系列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的调控。
近年来,使用斑马鱼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比较野生型和体色突变体之间的差异,已经确定了多个基因对鱼类体色的影响。
鱼类的色素细胞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包括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这些色素细胞内的色素种类和数量对鱼类的体色起着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包括Tyr、Dct和Gch。
而Kita、Ednrb、Csflr和Mclr等基因编码膜受体蛋白,影响鱼类黑色素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存活、虹彩细胞的晚期存活、黄色细胞的分化和存活,以及黑色素的合成调节等。
除了黑色素外,鱼类无法在体内合成其他色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并通过体内代谢和转化来获得。
常见的饲用着色剂包括虾青素、黄体素、玉米黄质和角黄素,鱼类摄入的类胡萝卜素一部分会转化为维生素A,而其余部分则沉积在肌肉和体表,从而改变鱼的肌肉质地和体色。
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也会影响鱼类体色的形成,可能是因为低脂肪含量会降低鱼类对类胡萝卜素的利用。
一项研究确定了大黄鱼体色所需的最低饲料脂肪含量为12%。
另外,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通过参与机体正常代谢对鱼类体色的形成产生影响。
饲料中维生素A不足可能导致类胡萝卜素在鱼类肠道内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降低体色着色。
另一方面,增加饲料中维生素E的含量有利于减少类胡萝卜素作为抗氧化剂的消耗,从而提升鱼类体色的着色效果。
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它们对大黄鱼的生长和品质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添加羟脯氨酸可提高肉质硬度和胶原含量,共轭亚油酸的加入可改善鱼肉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的含量,维生素C与脯氨酸协同作用,提高鱼肉硬度和抗氧化能力。
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中草药、微生物添加剂和饲用酶制剂,它们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益以及预防鱼类疾病。
一些中草药添加剂已被证明对养殖大黄鱼肉质品质具有益处,如太子参提取物和竹青素的添加,这些添加剂在改善肌肉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大黄鱼的商业价值。
最后研究也表明,养殖大黄鱼的体色和品质与饲料的营养成分密切相关,包括类胡萝卜素、脂肪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成分的比例可以改善大黄鱼的体色和肉质。
饲料添加剂在改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养殖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有望推动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