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战乱下的文化失落

隐真历史 2024-09-22 10:03:53

渤海国公元 926 年被契丹灭亡,在其存在期间以及后续的历史中,东北地区多经战乱。战争会直接破坏城市、宫殿等建筑以及相关文物,导致大量文物损毁或散失。 战争毁坏宫殿建,原本存放在其中的文物也随之遭到破坏或遗失。

粟末靺鞨和女真的前身黑水靺鞨之间有世仇,之后女真建立北方政权金国,在文化以及传承上可能对粟末靺鞨相关的渤海国文化不太友好,没有积极地保护和传承渤海国的文化遗产,使得渤海国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相关文物也难以大量留存。 渤海国所在的东北地区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寒冷、潮湿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保存不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如金属文物生锈、木质文物腐朽、纺织品等有机文物腐烂等,导致很多文物难以长久保存下来。 一些暴露在室外的石刻文物,长期受到风雨侵蚀,表面的雕刻图案和文字逐渐模糊不清,甚至部分石块脱落。 清末以来,国内外盗墓贼频繁光顾渤海国遗址。1933 - 1934 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队在日军刺刀保护下发掘渤海上京城宫殿遗址,偷走大量文物。

20 世纪 80 - 90 年代,东北的一些渤海国墓葬也遭到不法分子盗掘,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或在非法交易中损毁。 渤海国的法制体系和文化体系大多照搬唐朝,缺乏自身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其文物在风格和类型上与唐朝有一定相似性,辨识度相对不高,在历史长河中容易被忽视。

当时的文字记载技术相对有限,没有像现代这样发达的记录手段,很多关于文物制作、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给后人研究和寻找相关文物带来了困难。而且渤海国文学作品保存极少,目前所能见到的只有少量诗歌和散文作品,通过文字资料来辅助了解文物背景的信息非常有限。

0 阅读:10

隐真历史

简介:从另外一种视角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