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工作,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人间烟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文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红色血脉薪火相传,名胜古迹灿若繁星,独特的资源赋予吕梁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吕文平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吕梁文旅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他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文艺精品力作竞相涌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样,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凸显,文旅产业发展日渐成势,全市13个县(市、区)实现了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总量达28家,较2019年增长了180%。创建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0个,省市级黄河人家83个,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同时建成投用“吕梁市智慧旅游云平台管理中心”,上线发布了吕梁市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了“一部手机游吕梁”。特别是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文旅宣传矩阵,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
在新征程上,市文旅局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如何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吕文平指出,关键要不折不扣推动文旅领域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文化品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它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和多种策略的实施。吕文平说,要统筹推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与修复,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做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推动形成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和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推动区域性、整体性保护相融合,加强非遗传播能力建设,举办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推进非遗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以更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服务普惠市民大众的内在要求。”吕文平说,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补齐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智能化技术、网络化传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要充分发挥乡村民间力量,发掘培养乡村群众文艺队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要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对艺术创作项目的规划和对重点作品的扶持,组织新创一批优秀作品,复排提升一批传统(保留)剧目,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同时要做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必须在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培育‘文化+’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上下功夫、求实效。”吕文平说,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方面,首先要打造文创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批特色吕梁文创IP,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带;其次要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依托离石王营庄科创研学小镇、汾阳贾家庄民俗街等文旅街区,打造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梯次打造培育计划;要指导推动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评定一批3A级旅游景区;要促进“文旅+”业态创新发展,发展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不断扩大“汾酒故乡,英雄吕梁”的品牌影响力。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方能更好地“明其将往”。吕文平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深入领会并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吕梁实际,创新吕梁文化,传承吕梁精神,展现吕梁形象,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谱写吕梁文旅事业新篇章注入新动能,为推动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