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蓝军”批任正非十条问题,罚100万:一个敢批,一个敢认

树科技 2020-10-07 18:01:56

华为的成功在很多人眼里好像是一夜之间,从美国戏剧化打压开始,这以前大部分人知道华为,但不知道它有多厉害,现在美国政客们告诉你:成立刚刚30年的华为,世界排名已经到了49位,全球的业务已经触及到美国的利益。

说起华为的成功,总让人想起两个字:“战略”。

任正非时常对人说起当兵的事情:”从军14年吃了很多的苦,但也有很多快乐”。部队的生活让他懂得吃苦耐劳,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33岁时,任正非迎来自己当兵时期的高光时刻,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压力天平,填补空白,甚至达到世界领先的地步。

部队经历让任正非养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在以后的创业中得到了体现。华为进军海外市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口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

当时,欧美电信巨头已经把亚、欧、美大陆的市场垄断的差不多了,华为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从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困苦的地区开发客户成了华为初期的战略方针。

同时任正非还把部队的“狼性”文化带入到企业管理,每时每刻不能懈怠,时刻保持发展的势头,在激烈的竞争中“抢食、夺食”。

更为直观的部队作风就是任正非把演练对抗带到了华为。

扭转乾坤,奇兵“华为蓝军”

华为一步一步在任正非带领下,开始在电子行业、通讯行业崭露头角,甚至在海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05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总额453亿,同比增长40%。海外市场,除了稳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外,继续进军发达国家,并且与欧美多个运营商取得合作意向。

在国际化战略取得不俗的成绩的时候,任正非又一次给华为泼了一次冷水。继写下《华为的冬天》居安思危的文章之后,任正非决定成立:华为“蓝军参谋部”(简称蓝军部),隶属于公司战略Marketing体系。

所谓“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代表正面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华为蓝军的日常工作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客户、同行、合作伙伴等)观察公司的战略,讨论、印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模拟对手的策略来对抗红军。

2008年,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指出:两个队伍同时干,“蓝军”要想尽办法打倒“红军”,千方百计的钻他的空子,挑他的毛病。

同年,华为与众基金出售终端业务搁浅,一时间华为陷入两难,当时华为“蓝军”领头羊,被誉为华为“二号首长”的郑宝用带领蓝军开始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以及调查论证,最后给予任正非肯定的答复:未来的电信行业是端—管—云三位一体,终端将决定需求。

10年之后......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占华为总营收的一半。如果没有华为蓝军,也许华为手机的命运不至于这么颠簸,因为压根华为就不会有手机终端业务。

痛批任正非“十宗罪”,华为蓝军是真的狠,敢说敢做

在一个企业中,专门有一个部门研究如何消灭自己、打败自己、甚至超越自己,在旁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但在华为蓝军眼里,这都不是事。

在2018年华为内部的人力资源2.0总纲研讨班上,现任华为蓝军部长的潘少钦,发表一篇文章,剖析任正非的“十宗罪”,例如:

一、过于强势、指导过深过细过急

现在HR政策管得太细了,条条框框太死了。各级主管对人力资源的有些政策是怨声载道,人人皆知,但HR基本是视而不见。

二、过早否定新技术、新事物

AR、VR刚开始出来,老板就说未来要浅滩捡鱼,但浅滩捡鱼能做啥呢?就算我们浅滩捡鱼也要具备判断捡哪条鱼的能力,去捡哪条鱼也要能识别,也要建能力。

三、价值分配机制不合理、存在一刀切

去年的配股规则问题确实很大,用电脑直接算到个人,两三年的落后分子去年通过电脑一算,结果反倒配得不少。

四、极端中庸、过多灰度、妥协

任总这几年对公司变革的态度一直是提倡多改良少革命,多做增量性变革。导致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公司上上下下中庸之道用得太极致了,灰度灰度再灰度,妥协妥协再妥协。人人都知道要改革,不改不行,但多年来是讨论讨论再讨论、一直没改成。

五、干部管理过于复杂,风险大、效率低

在华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任总的管理理念经历了从早期的信任到后面不信任理念架构的转变,这种理念架构的转变,不是对某几个人的背叛改变而引起的,而是和西方管理制度的对接。西方的管理是基于人自私、贪婪的假设,设计出分权制衡体系。但是,制度的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因为制度的完备构建了制度依赖的华为。

六、不重视专家,专家的价值被矮化

原来老板一直导向做管理者,管理者做不好才去做专家。但专家哪有那么好做。华为现在不缺管理者,缺的是专家。

七、过度强调高管的海外经历

任总强调向美军学习,强调一线经历,强调海外经历,特别是艰苦地区的海外经验,这本身没有错,但当前执行过于僵硬和一刀切。这些年我们搞之字型发展,基本上所有高一点的管理岗位都强调有海外经验,没有海外经验不能上岗,是不是要这样绝对化、一刀切,这点要反思。

八、过分强调“汇报”内容

我们不否认汇报是重要的沟通工作方式,也是了解干部的渠道,但高级管理者(特别是老板、轮值),不能基于汇报内容、汇报好坏来否定汇报人员或肯定汇报人员,不要因为一次汇报就轻易否定一个干部,也不能因为一次汇报就给一个干部快速升职甚至跳级升职。我们要坚持战场选干部,杜绝仅凭汇报选干部。

九、很多管理思想、要求适用面小

任总的很多话,要加定语“运营商直销业务”,盲目要求其他业务适配不合适,甚至可能是一个灾难。

十、把战略预备队和资源池混为一体

任总在讲话中,有的时候把战略预备队和资源池混为一体,这就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在不少人心目中,战略预备队被理解为冗余人员的缓冲池,污化了战略预备队的战略作用。战略预备队本来是中央党校,但由于指导思想和实际运作执行问题,结果变成了五七干校。

潘少钦的十宗罪,罪罪直插要害,丝毫不避讳。平心而论如果一般人,恐怕早已经跳脚了吧,但在蓝军的眼里只有对错,没有职位高低。

批判完就要对其作出处罚,华为内部下发一个通知,对任正非在内的5位高管进行处罚,其中任正非更是被批“十宗罪”,并罚款100万。

任正非也只能笑着接受处罚,并且大大的点个赞。

这就是任老创立蓝军的初衷,实现华为的自我批判,学会倾听,才能让企业得到更持续的发展。纵观华为发展的这些年,始终没有偏离自己的初衷。在“蓝军”与“红军”不断对抗中,规避企业发展中的弊端,确立企业发展的方向。

写在最后的话

华为自从被打压,孟晚舟被抓,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舆论上始终有左右之分。

但,作为我们来说,是不是应该想一下。

我们可以不考虑他布局”南泥湾计划“,”备胎计划“,”蓝军计划“,但有没有想过被关押的始终是他的女儿,老美断供的也是他一手创立的华为。

他又是怎么做的?

2018年纳税710亿;养活近20万中国员工;持续研发投入全球前5。

他没有号召全国人民去买华为,在孟晚舟被抓一年之际,曾经写过一封感恩信,但是任老却批评道:

这封信我没看,早上我只看了标题。我认为这样不合适,因为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

如今,老美有所忌惮开始抵制、打压华为,这些翻阅史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为何国内有人会对华为有诋毁?

2019年,任老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记者问任老,为何要做教育的调研:您只是一个企业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查,操一份也许在别人看来是闲心的心?

任老用最慈祥、最平和的语气说: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要再让人欺负了。

在国家高新产业上,华为可以说是站在第一线的民营企业。俞洪敏在“中国经济:初心与再出发”上的一段演讲这样说:

华为企业每年利润的一部分投入科研开发,已经持续30年。

近年来许多央企强势挺进房地产、金融界,搅得风生水起,但华为不为所动,从不介入,一心一意埋头搞科研,促进实体发展。

任总是华为创始人,在企业只占百分之几的股份,其他百分之90多均为企业员工所共有。任总具有高尚人品与高瞻远瞩目光,不愧是中国企业家的典范。-End-

0 阅读:14
树科技

树科技

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