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小丑》,至少要刷三遍

莫选好片 2021-06-26 23:34:32

作为第一部获得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漫改电影,《小丑》可能是2019年最热门的影片之一了。

电影以5,500万成本,获得了全球累计10.75亿美元票房,这还是在没有内地市场的前提下。纯利润比起《复仇者联盟》之类的电影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华纳这次真的是站着就把钱挣了。

《小丑》不说多上头但至少后劲很大,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电影里的细节,越来越觉得有很多解读的角度,不同的观众能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

今天苏莫就试着一层一层将电影剥开,看看这部口碑佳片能不能经得起现在夸奖。

01 第一遍

话说Arthur的工作是装扮成小丑,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尽力表演,以换取微薄的工资。

这天他在街上欢快的舞蹈,为快要倒闭的琴行拉生意,结果几个小青年对他一通的戏耍加殴打。

因为年幼时大脑受过损伤,Arthur经常不受控制的放声大笑。社工给他开了7种不同的药仍旧不见好转。

回到家中,他还要照顾同样有精神障碍的母亲Penny。相依为命的二人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就是收看莫瑞的喜剧脱口秀。

其实Arthur也有一个当脱口秀演员的梦想,他总是随身带着小本子,把好玩儿的段子记录下来。

生活虽然辛酸,但他还是尽量与人为善,对梦想充满希望。

Arthur在儿童医院表演时,防身的手枪不慎滑落,他也因此被老板开除。

郁闷的Arthur乘地铁回家,遇到三个韦恩公司的白领调戏年轻女孩。他突然癫笑病发作,把三个小职员都搞蒙了。

他们对着Arthur拳打脚踢,混乱中,忍无可忍的Arthur终于开枪将他们射杀。

本就堕落的哥谭市被这个事件迅速引爆,仇富情绪在人群中蔓延,许多穷苦的人民站在了小丑这边。

但Arthur失控的生活继续滑向深渊:先是社会救助机构因缺少资金被关停——他被断了药。

接着他登台表演脱口秀时,癫笑病再次发作,首秀成了一场灾难。

母亲告诉他,著名企业家、市长候选人Thomas Wayne才是他的生父。

可Arthur在一次活动的洗手间里,见到Thomas,对方却矢口否认与Penny有染,还说她有妄想症。

连Arthur都是Penny领养的,怎么可能是Thomas的孩子?

在著名的阿卡姆精神病院,他看到了母亲的病历。Penny不但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男朋友还经常对年幼的Arthur拳脚相加,造成了他如今的脑损伤。

愤怒之下,他用枕头捂死了母亲Penny,又在参加《莫瑞脱口秀》时开枪杀死了Murray。

城市陷入一片火海,Arthur成了那些暴民的精神领袖,他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影片结束。

整个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似乎就讲了一个Arthur如何被社会遗弃,黑化成小丑的过程。

观众能直观感受到的也就是Phoenix奉献了奥斯卡级的表演,以及看完之后内心无比阴郁和负能量。

那《小丑》就仅此而已吗?让我们再刷一遍吧。

02 再看一遍

因为他的心理疾病,影片里很多故事都与现实有很大出入,从这个角度看,《小丑》就成了一部很烧脑的电影。

苏莫觉得,影片不是Arthur逐渐黑化成小丑,而是小丑打破束缚、自我解放的过程。

小丑本来就在Arthur的身体里,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只是还没被放出来而已。

看起来只是说法不同,其实差别很大。为了理解方便,你也可以把小丑想象成Arthur的另一种人格。

影片开头,Arthur坐在社工的办公室里接受治疗,却止不住的放声大笑。

他尽力的憋住笑声,痛苦得几乎窒息。这可以看做是Arthur在与小丑争夺身体的控制权。

因为药物、因为母爱、也因为脱口秀演员的梦想,Arthur得以暂时压制小丑。

但每次他试图融入社会的时候,小丑也会出来捣乱。

咱们回想一下癫笑症发病的时间点,当Arthur在公车上被小女孩儿的母亲呵斥时,他本可以很简单的表达善意。

可突如其来的大笑让车上的人都对他投来鄙夷的目光,黑人母亲看了卡片上的解释,仍旧唯恐避之不及。

在地铁上遇到韦恩公司的三个白领,“小丑”爆发出来的大笑更像是一种挑衅。

三个小伙儿唱着《Send in the Clowns》(小丑进场)上前挑事儿,正对应了Arthur体内的小丑正式登场。

后来他的首场脱口秀,如果成功了可能会彻底改变Arthur的命运。但小丑不允许,他再次大笑不止,Arthur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说出来。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压制小丑的条件也在一一消失。Arthur被小混混抢走广告牌,反而被老板扣了工资。

他来到后巷,朝着垃圾堆一顿狂踩,那也是片中的Arthur第一次展现暴力。

丢掉工作,小丑马上就在地铁上挑衅,并最终枪杀了三人。

杀人后,他先是从镇定变得恐慌,一路狂奔逃离现场;等反锁在卫生间里,又优雅地跳起了舞蹈。

三段割裂的表现,也说明Arthur其实是人格分裂的。

接着救助诊所被关停,他失去了药物;得知母亲有精神病,还默许男朋友对自己使用暴力,他失掉了母爱。

Murray在节目里狠狠的嘲笑了Arthur的脱口秀表演,他失去了偶像;Thomas否认了与Penny的关系,他又失去了父亲。

还有邻居女孩儿,Arthur幻想出的爱情也最终破灭。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双重人格”的存在,Arthur本是右利手,但每次开枪用的却都是左手,也就是说,“小丑”是左利手。

比较明显的是有一场戏,Arthur在笔记本上用右手写出:“患精神病最糟糕的是……”

接着小丑用左手歪歪曲曲的写完:“……大家都期望你装没病。”

多重打击之下,小丑杀死Penny。我们大致可以把化了全妆的Arthur当成完全自由的小丑。

影片里三次出现Arthur家附近的一段长楼梯。之前两次都爬得很艰难,如今却阳光明媚,小丑尽情的舞蹈。

苏莫还想聊一下Thomas Wayne这条线,作为蝙蝠侠之父,他总是以背景出现,是“伟光正”的代表。

这次《小丑》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Thomas,我很难用正面的语言来形容他。

作为一个腐败城市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伟岸光明是不符合逻辑的,本片里的道貌岸然似乎才更符合他的人设。

Arthur找到他,后者第一句话居然是问“要签名吗?”其自恋程度可见一斑。

在电视上,他表现得正直善良,但独自面对Arthur时却尖酸冷漠,半点不留情面。

那么小丑与蝙蝠侠真的是亲兄弟吗?电影给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也符合大多数观众的预期和认知。

但编剧加导演Todd Phillips一再强调,《小丑》与DC电影宇宙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一些小细节也似乎给出了反证。

影片中有一段,Arthur化妆成小丑准备去参加Murray的节目,他无意间在梳妆台里拿出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照片背面有一句情话,落款是TW——Thomas Wayne。

要是Penny没有说谎呢?以Thomas在哥谭的权势,想伪造Penny的病历和Arthur的收养文件易如反掌。

如果故事真是这种走向,影片就更加讽刺和黑暗——Bruce Wayne是因为父亲被暴徒枪杀才成为蝙蝠侠的。

可如果Thomas Wayne本就是个卑鄙小人呢?蝙蝠侠的诞生岂不成了笑话?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Penny是精神障碍,所以自己写了“TW”的落款。

电影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苏莫觉得一个黑化到底的Thomas似乎与影片风格更相近。

如果你不同意这种观点,就当我过度解读好了。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的细节,电影里三次出现时钟的镜头都是11点11分。

这显然不是巧合,但这个数字到底说明了什么,却很少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苏莫这里有一个脑洞,在《致命ID》里,同一个人分化出的不同人格,生日却都是同一天。

《小丑》开头,Arthur在精神病院中的时间是11点11分,结尾又是精神病院与医生聊天的戏。

全片每次有时钟出现,时间都是11点11分,会不会整部影片都是小丑讲给医生的故事呢?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观众看到的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界限就更模糊了。甚至可以说全片都是小丑的臆想也无不可。

如果你对这里有其他见解,也可以留言一起讨论哦。

二刷完“烧脑的《小丑》”,我们再来三刷,看看电影还说了什么。

03 第三遍《小丑》

小丑自我解放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人性中恶的一面想要占据主导,这与西方的魔鬼附身理论不谋而合。

如果有人做出邪恶的事来,教会通常会说,这是魔鬼借用人类的躯壳做的坏事。众多驱魔类电影都能看到类似的设定。

但也许纯粹的恶,本来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呢?

小丑诞生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冷漠。试想一下,如果Arthur的支持体系没有倾倒,哪怕有一个人对他表现出些许的善意,也许“小丑”就不会挣脱束缚了。

那些对Arthur作恶的人,每一个都罪不至死,但联起手来,他们却放出了人性中最大的魔鬼。

我想现实世界并不完美,而电影中的哥谭市,是把现实中最糟糕的一面集中的展现出来,以达到警示的作用。

观众能从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但又不完全一样。这就像是极端条件下的思想实验。

电影不是教观众如何作恶,而是告诉你要怎样锁住心底的“小丑”。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丑》并没有很阴暗,甚至还挺积极向上的。

电影中还有很多可以解读的线索,但导演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所以理论上来说,任何的解读都是正确的。

好的电影应该就是这样吧,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刷一遍都会有些新的感受。

苏莫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部不像漫改的漫改电影,但《小丑》会在影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这是毫无疑问的。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