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乾隆才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

开心每一瞬间 2024-08-06 14:17:46

前言

乾隆皇帝,清朝盛世之主,六十年铁腕统治,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暗流涌动。他巩固多民族统一,编纂《四库全书》,文治武功显赫。

但为何有人称他为“中国历史第一罪人”?乾隆的决策,究竟如何一步步影响了国家命运?

毁誉参半

乾隆向来被幸运女神眷顾,他小时候特别得康熙皇帝的宠爱,整天围着老皇帝转,连他老爸雍正能当上皇帝,都得说多亏了乾隆。

雍正皇帝那可是拼了14年,又是改革税制,让老百姓公平交税,又是整顿官员,让贪污少了,还让有钱有势的乡绅也得按规矩办事,这样一来,清朝的国库充盈,国家强盛,这些努力为乾隆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让他后来能尽情享受“十全老人”的奢侈生活。

学者阎崇年曾评价道:“乾隆皇帝到了晚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思想也变得死板了,只喜欢听别人拍马屁,不喜欢听真话和建议。他也不怎么想着再往前发展了,整天就是那些老一套。他管国家的时候,身边围着的都是些不正经的小人,结果做了很多错事,让老百姓心里很不满,社会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了。”

其实乾隆皇帝既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说他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有点夸张了,因为他在位的时候,真的做了挺多好事的。

他特别重视农业,让老百姓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养活了整个国家3亿多人呢!他还让国家的地盘变得更大了,现在咱们国家的地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那时候打下来的。

但是他晚年的时候犯糊涂,不让国家跟外面交流,关起门来过日子。这样一来,咱们国家就慢慢落后了,从很强大变得有点弱了。

那时候,西方国家的人开始来咱们这儿看看,但是乾隆皇帝不喜欢他们,也不想学他们的新东西,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点都不感兴趣。不过,在他治国期间,咱们国家真的是最强的时候,这点毋庸质疑。

生活奢靡,劳民伤财

乾隆盛世之下,帝王之心却常怀游历之趣,频繁巡幸江南,沿途大兴土木,极尽奢华,以至于国库之财如流水般消逝,几近枯竭之境。

而此间,和珅之贪,犹如蛀虫侵蚀栋梁,其家财之巨,令人咋舌,更添国库空虚之困。

待至嘉庆皇帝承继大统,所面临者,非但非先祖遗留下的辉煌基业,反是一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烂摊子。

彼时,贪污腐败之风已如野火燎原,难以遏制,即便是康熙帝所开创的太平盛世,其背后亦难掩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税收不敷之暗流涌动。

尤为甚者,当雍正皇帝接掌权柄之时,国库之亏空已至触目惊心之地步,仿佛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亟待一位明君来力挽狂澜,重振朝纲。

文字狱

乾隆帝之决断,世人皆叹其狠辣,其手段之凌厉,竟至于将昔日频频叛乱的准噶尔一族彻底平息,此等成就,即便是纳粹对犹太民族之企图亦未能及,足见乾隆之手腕强硬,决心如铁。

准噶尔之乱,如疥癣附骨,不得不除,乾隆帝之此举,虽非仁道,却也是为稳固边疆,安定民心之迫不得已。

再论及文字之祸,清朝三代帝王,各有其风。康熙朝,文字狱三载一见,尚属稀有;雍正时,则岁岁不绝,已显严苛;至乾隆年间,更是频繁至极,一年之内,竟有三度兴起,其严酷程度,可见一斑。

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对那已逾古稀之年的曾静老者的无情处置。曾静本已垂暮之年,却因文字之累,再遭横祸,身首异处,此事不仅震惊朝野,更成为后世对乾隆时代文化高压政策之深刻印记。

毁文物

乾隆帝的一生,似乎以笔耕不辍自诩,然其留下的四万余首诗作,却多流于浅白,宛如生活琐碎的流水记录,难觅文学之真谛与韵味。

更令人扼腕的是,这些诗作非但未能栖身于纸上明珠,反被肆意挥洒于传世名画之上,如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其留白之处,竟被乾隆的打油诗所占据,实为艺术瑰宝之憾事。

乾隆此举,更似在文物界投下了一抹难以抹去的阴影,被后世戏称为“文化之瘤”,其影响之深远,令人唏嘘。

再论及编纂《四库全书》之壮举,本应是集大成、传万世的文化盛事。然乾隆帝在此过程中,却以修书之名,行焚书之实,销毁之书竟达十五万册之多,远超四库全书所成之三千五百余册。

此举之残忍,无异于对文化的一次大清洗,其规模之巨,连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亦难望其项背。乾隆帝此举,无疑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深深的文化伤痕,其毁灭文化之恶名,恐难轻易洗脱。

如此看来,乾隆帝的一生,似乎总在不经意间,将文化之瑰宝践踏于脚下,无论是那些粗浅无味的诗作,还是对传世名画的肆意玷污,乃至编纂四库全书时的焚书之举。

都让人不禁感叹:一人之力,若用于创造,则可成就千秋伟业;若用于破坏,则足以让文化之林遭受重创。

闭关锁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八世纪末的晨曦里,英国特使跨越重洋,怀揣着建立外交桥梁的愿景,携蒸汽机之轰鸣、热气球之梦幻——工业革命之巅的辉煌成果,踏上了古老中国的土地。

然而,这跨越时空的礼遇,在乾隆帝眼中却如过眼云烟,他轻挥衣袖,将这份来自远方的科技瑰宝,视同无物,任其散落尘埃,化作了历史的一声轻叹。

归国途中,英国特使心中满是不解与遗憾,向国人细述此行见闻:“彼清帝国,自视甚高,目光短浅,不识珍宝,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弃。”

忆往昔,雍正朝尚能开放四港,迎八方来客;及至乾隆登基,却闭关自守,三港尽闭,唯余一隅,如同自囚于笼中之鸟,难窥外界风云变幻。

彼时,当英国大使携先进技术与锐利武器,诚意满满而来,期待共谋发展之时,乾隆帝却沉浸在“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虚幻梦境之中,对外来之助不屑一顾。

殊不知,这正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悲哀序曲,它遮蔽了华夏儿女的双眼,让我们错失了与世界同步前行的宝贵机遇。

西方列强,正是凭借着这些被乾隆帝轻视的技术利器,最终叩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回首往昔,乾隆帝的短视与无知,无疑成为了满清王朝衰落的催化剂,将中国推向了百年屈辱的深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乾隆帝的名字,也因此被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华民族苦难与觉醒的交界线上。

乾隆帝的故事,便是一曲关于权力与文化、创造与毁灭的复杂交响,留给后人无尽的反思与警醒。

0 阅读:622
评论列表
  • 2024-08-07 12:29

    功过几几开也不一定,对文化可以说有罪,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也能说功在千秋

开心每一瞬间

简介:只会带给你开心的营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