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济南军区第46军的军部,原本驻防徐州,为何迁驻潍坊?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1-03 10:59:00

在我军的发展历程中,部队的驻防调动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济南军区第46军,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军部驻防就经历了诸多变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其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我党领导的在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战斗力量基础组建起来的。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从白山黑水到南国粤东再到入朝进攻马踏里,46军这支劲旅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支劲旅的驻防变迁

1955年10月,46军从朝鲜归国后,属沈阳军区建制,军部进驻吉林。

1975年7月,46军军部南下移驻江苏徐州,改隶济南军区。

然而在1978年4月,军部又从徐州迁至山东潍坊。

短短几年间,为何会有这样的调动?

1978年,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方案》,开启了新一轮的军队布局调整。

其中关键的一项变动,便是徐淮地区脱离济南军区,划归南京军区。

这一调整,有着多重战略考量。

一方面,南京军区面向东南沿海,肩负着海防重任,急需拓展战略纵深,徐淮地区的纳入能完善其防御体系,强化对海疆的守护力量。

徐州作为陇海、京沪铁路的交汇枢纽,连云港作为陇海铁路起点与天然良港,二者的结合使得徐淮地区在交通、资源运输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南京军区的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从全局协调来看,徐淮地区在行政区划上本就属于江苏省,将其防务交由南京军区统一负责,能减少指挥层级,提升作战协同效率。

在此背景下,济南军区的辖区大幅缩小,仅辖山东一省及境内驻军。

46军作为济南军区麾下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军部驻地自然要顺应军区整体布局的改变。

同一时期,南京军区第12军军部进驻徐州,接过这片战略要地的防务重任,开启新的驻防篇章。

这一系列军区与部队的调整,宛如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每一步都蕴含着对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深远谋划。

潍坊优势之地理密码

交通是军事行动的动脉,潍坊在近现代交通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一席。

潍坊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北濒渤海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中西部,恰好处在山东内陆腹地进出半岛地区的关键节点上,地形复杂多样,易守难攻,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地。

回顾解放战争时期,潍坊的地形就曾为山东战场乃至华东战略区的全面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1948年4月,潍县(潍坊旧称)攻坚战打响,此战一举切断济南、青岛之间的联系,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战略影响极为深远,充分展现了潍坊在区域战局中的关键地位。

潍坊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军事驻防布局中极具价值的战略要点,这也是46军军部移驻此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潍坊交通便利,方便物资运输,也便于军队快速反应,驰援青岛或济南等地。

1904年通车的胶济铁路,一头连着国际港口城市青岛,是我国海上运输线的重要门户,能够快速转运海外物资、装备;

另一头衔接济南,济南又作为京沪铁路上的重要节点,串联起华北、华东大片区域。

对于46军而言,驻扎潍坊可充分利用这一交通网络优势。

一旦战事爆发,无论是兵员的紧急输送、重型武器装备的调配,还是后勤物资的持续供应,都能依托胶济铁路、京沪铁路构成的交通体系高效完成,确保部队具备强大的机动性与持续作战能力。

最后,山东半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突出部,面向黄海、渤海,临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是国防前线上的关键区域。

潍坊北临渤海湾,拥有158千米的海岸线,与辽东半岛、京津唐地区形成犄角之势,共同拱卫着渤海这一重要海域,是我国北方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46军军部移驻潍坊,能够进一步优化山东半岛的军事力量布局,加强对周边海域、空域的监控与防御。

将精锐力量前置,缩短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无论是应对来自海上的潜在威胁,还是防范可能从半岛陆地渗透的风险,都能做到快速响应、精准出击,切实拱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军事后盾。

移防之路

1978年46军的移防之路,困难重重。

从徐州移防潍坊,最棘手的问题便是无营房可用。

抵达潍坊南郊的石拉子村时,眼前只有几排破旧瓦房和一片荒地,部队只能临时安置。

当时正值炎热七月,战士们从徐州火车站乘军运专列,途经莱芜山区铁路线,历经两天两夜才抵达潍坊火车站,而后换乘汽车奔赴目的地,一路艰辛。

物资转运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此次移防要求除房屋不动产外,部队所有武器装备、上级配发物资、自制物品、营具、生活用品,甚至自养的猪都得全部带走,携带物资数量多、品种杂,时间紧、要求高。

而且部分官兵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好在大部分干部、骨干、老兵有换防经验,通过移防动员教育,全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踏上征程。

军直工兵营承担起了自建营房的重任,他们最初计划安置在潍坊市北郊十里堡营房,先遣组已在此准备,菜地都种上了菜,后来计划改变,调到南郊坊子镇石拉子村东侧。

这里原是山东省军区炮团指挥连营房,有几排待报废的旧瓦房。

工兵营的战士们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开启艰苦建设。

起初,战士们大多没建筑知识,不会看图纸、垒砖砌墙,各连便从地方请来瓦匠指导,边学边干。

很快,各连培养出自己的“瓦匠”,实现自力更生。

像曾副营长,不仅在二连搞砌墙竞赛,激发战士干劲,还特别敬业,整天在工地巡查,及时解决问题,看到铁钉、铁丝都捡起备用。

战士们也毫不退缩,双手磨破、指甲盖脱落,仍咬牙坚持。

最终,新营房拔地而起,整齐规范,功能齐全,从居住区到装备区、训练场、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还在路边栽上杨树,绿树成荫,成为当时全军营级单位的标杆,展现出46军坚韧不拔的移防精神风貌。

回首1978年46军军部的迁驻,从军区战略调整到潍坊自身地理、交通优势,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一重大布局变动。

1985年,在全军大规模精简整编中,济南军区发布《野战部队整编命令》,撤销46军番号。

1999年,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军部迁至潍坊,接过了国防重任,续写军队与城市共奋进的篇章。

到了2017年,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军部定点潍坊,再次彰显潍坊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如今,潍坊作为重要的驻军城市,依旧承载着厚重的国防使命,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中,不断书写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壮丽新篇。

往昔的移防决策,宛如一颗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成长为守护一方的参天大树,持续庇佑着祖国的山河与人民。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六军军史》 黄河出版社

0 阅读:2
烟寒若雨话秋风

烟寒若雨话秋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