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慧,今年38岁,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我从小学习还算不错,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在本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我丈夫张磊。
张磊比我大三岁,家里是农村的,家境一般,但他人踏实肯干,我们结婚后在县城买了房,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婚后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工作,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算稳定。
公婆住在老家,经济条件一般,公公以前是村里学校的临时工,后来学校撤了编制,就一直在家种地,婆婆则在家务农,靠着一点地里的收成和我们小两口的接济度日。
而张磊家里还有一个 大姑姐张红,比张磊大五岁,嫁到了邻县,日子过得比我们好很多,但一直以来,公婆更偏爱她一些。
今年是我和张磊结婚的第十年,按理说,这么多年下来,我早就应该习惯婆家的偏心了,可是 这次过年前的事情,还是让我心寒透了。
今年春节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了,张磊说今年要给公婆多买点年货,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个好年。
我也觉得应该如此,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平时也没什么娱乐,过年能吃点好的,也是我们做儿女的一点心意。
于是,我特意腾出一天时间,去超市采购了一大堆东西,光是鸡鸭鱼肉、米面油这些必需品,就已经装了满满几大袋。
除此之外,我还特意给公公买了两条好烟,给婆婆买了保暖衣,又按照两位老人的口味,选了一些他们爱吃的干果点心。 这一趟下来,差不多花了我一万块钱。
回到家后,我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想着等初六回去的时候带上。张磊看着满满的年货,笑着说:“爸妈肯定高兴坏了,你这次买得太周到了。”我也微笑着点了点头,心想这次公婆应该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意了。
到了初六那天,我们一早开车回了老家,刚把东西卸下没多久,就听到门外一阵车鸣声。大姑姐张红来了。她开着一辆崭新的SUV,后备厢空荡荡的,显然是来装东西的。
我心头有些不安,但还是笑着迎了上去:“姐,你也回来了?”
张红笑得一脸灿烂:“是啊,妈昨天就打电话让我回来,说你们今天带了好多年货,让我过来拿点。”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什么叫让她过来拿点?这些东西是我和张磊买来孝敬公婆的,怎么就成了她的了?但我还是忍着没说话,看看公婆怎么安排。
婆婆一脸理所当然地指挥着张磊:“你姐平时忙,回来一趟不容易,这些东西你们年轻人也用不上太多,给你姐拿点回去吧。”
我强忍着怒气,试探着说道:“妈,这些年货是专门给你们买的,你们自己留着吃吧,年后我们就回县城了,也不能常回来,这些东西你们可以慢慢吃。”
婆婆却摆摆手:“哎呀,你们年轻人吃啥都行,超市里都有,你姐家可不一样,她还得照顾两个孩子,过年了,家里人多,东西消耗得快,你们再买就是了。”
我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张磊也有些尴尬地看着我,但他一向不太敢反驳他妈,只是低声劝了两句。可婆婆根本不听,直接让张红把年货往车里装。
我站在一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东西就这样被装进了大姑姐的车里,心里说不出的委屈。
更让我寒心的是,张红一点都没有推辞,反而笑呵呵地说:“谢谢弟妹了,这么多好东西,等过几天有空了,你们带孩子来姐姐家玩,姐给你做好吃的。”
我冷笑了一下,什么好吃的?她家条件比我们好得多,什么时候主动请我们去过?平时连个电话都不打,只有需要东西的时候才想到我们。
东西被装得差不多了,婆婆才满意地拍拍手,转头对我说:“慧慧啊,你们这次回来,也别空手,妈给你们准备了点红包,算是给孩子的压岁钱。”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两个鼓鼓的红包,递到我手里。
我接过来,心里却没有丝毫的高兴。
掂量了一下,估计也就几百块钱,而我今天带来的年货,少说也有一万块。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股委屈和愤怒涌了上来, 当着所有人的面,我把红包递了回去,语气平静但坚定:“妈,这个红包你们留着吧,我们不缺这点钱,我只是希望以后能公平一点。”
婆婆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张红也有些尴尬,张磊在一旁小声劝我:“算了,回去再说。”但我已经忍无可忍了,转身拉着孩子进了屋,心里一片寒凉。
回去的路上,张磊一直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委屈,可是他们就是这样,几十年了,改不了。”
我冷笑了一下:“改不了?那我以后也不会再犯傻了。”
张磊没再说话,车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这一次,我彻底死心了,往后余生,我只顾好我的小家,至于公婆……我不会再傻傻地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