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毛主席想调陈赓到军委,陈赓趁机提要求,主席:你算盘打得精

亦唐谈历史 2025-04-01 18:12:37

【前言】

做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好,求学求到真实才是根本。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办学宗旨

一所肩负着让中华民族军队强大、国家兴盛重任的大学,已在寒冷的北方国家矗立了七十二年。

哈军工,从1952年啥也没有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了咱们国家的重要力量。上万名学生在那里学习成长,共同打造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在这个长久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位对国家建立有大功劳的大将,他就是陈赓,作用非常大。

现在哈军工的校训里提到的“工学”这两个字,其实是源自于陈赓。

1953年,火车还没完全停下来呢,陈赓就急不可耐地赶到车门口,心里琢磨着车一靠站就立马往外冲。

心里那个高兴啊,实在按捺不住,最想跟毛主席一起分享的,就是这份喜悦。

毛主席知道陈赓到了北京后,就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忙完,盼着陈赓来见面。

两个人一碰面,陈赓心里已经预演了好多遍,一见到毛主席,他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说个没完没了。

瞧着陈赓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说着,毛主席也开心地笑了起来,说:“我果然没看错你,不过陈赓啊,要是让你去军委工作,你觉得咋样?”

陈赓正兴奋于工作汇报中,没想到毛主席突然发问,他仅仅愣了几秒,便赶紧接上了主席的话茬。

“行倒是行,不过我还得找主席帮个小忙。”陈赓这么一说,主席心里就有数了,知道有戏,于是就应承下来,先听听具体是啥事儿。

陈赓讲完后,主席开怀大笑,说道:“陈赓啊陈赓,你果然不亏待自己,今天你这小账算得真够精明的。”

说完,主席就按照陈赓刚才说的要求去做了。

陈赓到底提出了啥样的条件呢?他和哈军工之间到底有啥关系呢?

【扛起重建哈军工重任】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毛主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力量实在是太重要了。

有了苏联的提议,中国军事方面开始慢慢起步了。

有了苏联的支持,毛主席决定开始着手中国的军事建设,首先就从创办军事学院做起,因为只有先培养出军事人才,后面的发展才有了基础。

那创办军事学院的事儿,该让谁来负责呢?毛主席和周总理心里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人,对,就是陈赓。

1952年,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的陈赓,被毛主席直接叫回了国内。

陈赓压根没想到,心里还惦记着朝鲜战场的时候,竟然让他离开战场,去投身教育事业了。

“首长,这事儿我做不来啊,我能拎枪上战场,也能悄悄送情报,可你让我去教书带孩子,这我真干不了。”陈赓说明了情况。

你先别急着说不,找你来是经过我们仔细考虑的。学院院长这个位置,主要是想让你来把握整体方向,就像打仗时指挥官要掌握大局一样。别担心,有问题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包括我们,还有苏联的顾问,都会一起出主意的,毛主席和蔼可亲地说。

听了毛主席的话,陈赓立马觉得自己刚才太冲动了。主席让他当军事学院院长,那是对他信任。就算他觉得有点难办,也应该动脑筋解决,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退缩。

那我会拼尽全力,一定好好把军事学院办好,要是办砸了,我自己卷铺盖走人。

那次事情过后,陈赓就挑起了重新建立军事学院的大梁。

开始做啥都不容易,对陈赓来说,建这所军事学院更是难上加难。

所有事情都得从头做起,对陈赓来说,稍微有点安慰的就是那几个从苏联过来的专家了。

这个团队里全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包括了翻译人员、工程师,还有来自海军、陆军和空军的将领们。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陈赓心里觉得更有底气了。

大家商量后,决定把地点定在哈尔滨。

选好了学校位置后,接下来要办的所有事情,还有整体计划和具体怎么做,都得一项项从头开始规划好。

1952年9月5日,领导部门、管钱的财政部门、管人的人事部门、管教育的教育部门、负责干活的工程部门,还有各兵种的头头们,都聚在一块儿开了个大会商量事情。

忙了快半年,军事学院现在总算都准备好了,只等开张了。

这半年来,陈赓一直没回家,连个好觉都没睡过。白天他忙前忙后为学院建设奔波,到了晚上,还得点着灯继续工作,认真考虑各种计划。

就算生病了,他也没放松过,心里那股要把国家建成军事强国的劲儿,还有毛主席的话,一直在给他打气。

1953年4月25日,是个对我国军事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在开工典礼上,陈赓拿起铲子,铲下了第一锹土。

1953年9月1日,天空湛蓝,国歌响彻云霄,五星红旗在哈军工操场上迎风招展,迎来了第一期开学典礼的盛大举行。

“追求极致的工艺才能达到完美,深入探究的学问才能求得真理”,这八个字闪闪发光。

这八个字的由来,多亏了陈赓,那到底是怎么得到的呢?

【为哈军工争取毛主席亲笔题字】

在哈军工快开学那会儿,陈赓急着想回北京,跟毛主席和周总理说说哈军工的事儿。

马上就要开学了,得找主席和总理商量下相关的事情。

陈赓压根儿没想过,正当他讲得起劲的时候,自己这个“棋子”又得挪窝了,因为别的地方更需要他。

当主席提议调他去军委工作,并征求他的意见时,陈赓心里满是感激。

按理说,我应该无条件听从上级的工作安排,但主席还是很体贴地征求了我的想法。

陈赓和主席是老交情了,他当然懂主席的心思。主席心里清楚,哈军工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感情特别深,肯定舍不得走。

但现在中央军委很需要像陈赓这样的人才,主席心里其实也挺纠结的。

想到这些事儿,陈赓特别能理解主席的难处,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就是不想让自己太纠结。于是,他脑筋一转,想到了个办法,好让主席能放宽心。

“主席,我想去军委工作,不过您得答应帮我个小忙哦。”陈赓故意装出一副“机灵”的样子说。

“这个你说吧,”主席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眼看就要开学了,可学校的校训还没定下来呢,我这肚子里墨水不多,想不出啥好句子,还是得靠主席您来想个棒点的”,一说到正事,陈赓就变得特别严肃。

你这小算盘拨得挺溜嘛,想得也真够全面的,看来你办事,我确实能放心。”说着,主席拿起笔来,挥洒自如,“工学”两个字,就漂亮地写在了纸上。

从那以后,“做事追求极致完美,求学坚持求真务实”就成了哈军工的校训。

【殚精竭虑,铸就辉煌】

哈军工建好了,一切都上了轨道,但陈赓因为多年劳累,身体大不如以前了。

1954年,陈赓因为心脏突然不舒服,住进了医院。在医院治疗期间,他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学校的事情,躺在病床上也坚持要处理工作。

没有好好休息,病情就越来越重了,发病也越来越频繁,而且每次发病都比上次更厉害。

尽管跟家人说了好多遍,再三叮嘱他要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但他还是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出去忙工作了。

1960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我虽然人在北京的总参谋部,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哈军工,这份牵挂一点没少。作为兼任的院长,我得把院长的工作给做好。

不顾可能会引发心脏病,陈赓还是拿起笔,为了哈军工以后的发展,写出了他最后的想法和建议。

1961年3月16日,这位一手建立起哈军工的老人,永远地放下了肩上的担子,离开了我们。

哈军工在1994年就已经改了名字,现在叫哈尔滨工程大学。它成为了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地方,也是国家军事发展的强大后盾。

哈工程是中国第一艘实验潜艇、舰上电脑、水翼快艇、条带状海底深度测量仪等很多高科技成果的诞生地。

现在,军事上用的人工智能、水下机器人,还有水下定位和探测等海上的高科技手段,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上的水平。

哈工程切实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这三个强国战略结合到了一起。

如今哈工程的荣耀,让人铭记陈赓大将无数个日夜,他倾尽心血,付出良多。

陈赓大将军的铜像,矗立在校园里头,看护着我们的热爱,同时也目睹着历史的变迁,还寄托着让中华民族兴盛起来的愿望。

参考信息:

贾晓明和陈赓在哈军工一起培养航天方面的专业人才[网络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于2017年4月27日

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的故事[OL]·黑龙江省政协网站·2019年7月15日

罗元生讲述陈赓的军旅生涯[OL]·中共新闻网·2022年10月3日

0 阅读:0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