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哪吒2》在海内外不断掀起热议,票房冲进世界前十,打破好莱坞的多年垄断,中国电影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
这个时候,很多人想起了另外一个系列电影《流浪地球》。同样作为中国电影的优秀代表,《哪吒》系列是动画电影的突破,《流浪地球》则是科幻电影的突破。
我们忘不了,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流浪地球》时的震撼,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巨制。
除此之外,《流浪地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打破了“美国拯救地球”的专利。以往我们只能看到好莱坞拍摄的科幻大片,美国无疑是绝对的主角。不管发生什么天灾,美国都会力挽狂澜拯救地球。
因此,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中国成为主角,肩负起拯救世界的使命以后,大家的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
只不过,我们没有想到,有一天电影中的剧情将有可能成为现实,中国真的要肩负起保卫地球的重任!

日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会在7年后撞击地球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此时,还传出了中国开始招聘“行星防御岗位”的消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两件事都是真的。只不过,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大。
不是因为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中国才开始准备行星防御,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的计划,只不过刚好碰上了这颗小行星。
最早是在去年底,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望远镜发现了这颗小行星。据估计,这颗小行星直径为40至90米。
由于体积太小,难以进行观测的原因,天文学家只能通过行星反射的阳光量来估算它的外形尺寸和轨迹。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目前关于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评估,处在不断变化当中。
根据目前的估算,这颗小行星距离“行星杀手”相差甚远。要知道,只有在直径达到1公里以上的太空岩石,才可能对生命造成毁灭影响。
达到这个级别以上,才会被称作“行星杀手”。比如当年造成恐龙大灭绝的小行星,其直径就达到了10公里。但是,并不代表这颗小行星对地球没有威胁。
因为小行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非常高,达到了每秒17公里的速度,所以就算是相对较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也可能造成区域性破坏。
比如在1908年,一颗直径约30米的小行星直接撞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偏远的通古斯地区,造成约215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夷为平地。

在2013年,一颗直径仅为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随后在空中发生爆炸,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一颗原子弹的20到30倍,亮度甚至超过了太阳,爆炸散发出的热量损坏了7000多座建筑物,最终造成1000多人受伤。
另外,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高的。目前,科学家对于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评估,已经从最初的1%、1.8%,提高到最新的2.1%。
看起来,这个概率似乎很低,但在实际上,相对于行星撞击的概率来讲,绝对不算低了。就这个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来说,已经是近20年来发现的最高等级。
联合国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表示,将继续监测这颗小行星的动态,定期更新撞击概率,预计它可能会在2032年12月23日撞击地球。
由于欧洲航天局的最新估计略微提高了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因此联合国决定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让地球为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做好准备。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目前来讲,我们的防御策略有很多。
例如在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实施“小行星防御测试”计划,利用专门设计的探测器撞击一颗直径约为160米的小行星,成功让这颗小行星的轨道运行速度加快,首次证明使用探测器撞击的办法的确能够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同样是在202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表示,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
中国在行星防御拦截方面也有自己的方案,在去年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中国已经公布正在策划实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方案。
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的模式,预计会在2029年之前实施。
目前,中国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全球科学家也正以“行星防御”为纽带展开协作。
至于前几天,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发出公告,招聘“行星防御岗”员工,其任务主要为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研究,跟此次探测到的小行星没有关系。

随着中国航天能力的快速发展,面对太空中未知的风险,中国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关键因素。
曾几何时,我们只能对着太空望洋兴叹,看着国际空间站在头顶飞过,却只能埋头苦干。
如今,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自然当仁不让承担起保卫地球的重任!
用美国电影的话讲,这就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