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大约生活在726年至789或790年之间。他的祖籍是宣城(今属安徽),但也有说法认为他是河间(今属河北)人,后迁居洛阳。刘长卿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其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长卿的诗歌风格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个人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他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既有对山水田园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家园瓜熟是故萧相公所遗瓜种悽然感旧因赋此诗 中唐 · 刘长卿
事去人亡迹自留,黄花绿蒂不胜愁。
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
首句“事去人亡迹自留”:开篇即点明主题,过去的事情已经逝去,人也已离世,但留下的痕迹(如家园中的瓜熟景象)却依然存在。这里的“迹”不仅指物质上的遗迹,更包含了记忆中的点滴和情感上的牵连,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次句“黄花绿蒂不胜愁”: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内心的愁绪。黄花(通常指菊花,在此也可泛指秋季的花朵)与绿蒂(瓜的蒂部)的对比,既展现了秋日的景致,又暗含了生命的衰败与新生。诗人以“不胜愁”三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表达了因睹物思人而生的无限哀愁。
第三句“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这里“青门”是一个典故,原指长安城的东门,后常用来代指京城或故都,也暗含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变得荒凉之意。诗人想象着有谁能在这秋草茫茫的原野上,去寻找那位已经逝去的故侯(这里借指已经离世的重要人物,可能是萧相公或其他对诗人有重要意义的人)。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无望的幻想,因为故人已逝,无法复寻,只留下满目的秋草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家园瓜熟景象的描绘,引出了对往昔人事的深深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中唐 ·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猿啼客散暮江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江边送别的凄凉画面。猿啼声凄切,送别的客人已经散去,只留下诗人在江边独自面对这凄凉的景象。猿啼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悲伤、凄凉的情感,而“暮江头”则点明了时间(黄昏)和地点(江边),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次句“人自伤心水自流”: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伤心。流水无情,自顾自地流淌,而诗人却因为友人的离去而伤心不已。这里通过“水自流”与“人伤心”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句“同作逐臣君更远”:这句诗揭示了诗人与裴郎中共同的命运——他们都是被贬逐的官员。然而,裴郎中此次贬谪的地方更远,这使得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不舍之情更加深重。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这句诗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裴郎中将要乘坐一叶孤舟,远赴万里之外的青山之中。这里的“青山万里”既是对裴郎中贬谪之地的遥远和荒凉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无助的写照。而“一孤舟”则形象地表现了裴郎中在茫茫人海中孤独前行的身影,令人倍感凄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在江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对自己和友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全诗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是后两句“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令人回味无穷。
寻盛禅师兰若 中唐 · 刘长卿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
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首句“秋草黄花覆古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草与黄花(通常指菊花或其他秋季盛开的黄色花朵)覆盖了古老的田间小路(“古阡”)。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次句“隔林何处起人烟”:通过“隔林”二字,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诗人远望,试图寻找人烟的踪迹,但只见林木葱郁,人烟难觅,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
第三句“山僧独在山中老”: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人公——山僧。这位僧人独自在山中修行,岁月流转,他也在山中老去。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山僧的生活状态,也隐含了诗人对山僧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末句“唯有寒松见少年”:这里的“少年”并非实指年轻时的山僧,而是借指山僧年轻时的模样或精神状态。只有那耐寒的松树,见证了山僧从年轻到老去的全过程。这句诗以寒松为伴,既表现了山僧的坚韧与孤独,也寄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寄许尊师 中唐 · 刘长卿
独上云梯入翠微,濛濛烟雪映岩扉。
世人知在中峰里,遥礼青山恨不归。
首句“独上云梯入翠微”:诗人以“独上”二字开篇,展现了其孤身攀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云梯”象征着通往仙境或高人隐居之地的艰难道路,“入翠微”则描绘了进入深山幽谷、翠绿环绕的景象,暗示了许尊师所居之地的清幽与高远。
次句“濛濛烟雪映岩扉”:“濛濛烟雪”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雪花纷飞的朦胧美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映岩扉”则指这些自然景象映照在岩洞的门扉上,进一步突出了许尊师居所的隐秘与超凡脱俗。
第三句“世人知在中峰里”: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许尊师所居的位置——中峰之中。中峰往往被视为山中之王,是修行者向往的圣地。世人皆知许尊师在此修行,可见其名声之大、影响之广。
末句“遥礼青山恨不归”:诗人虽未能亲自拜见许尊师,但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于是远远地向青山行礼,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向往。然而,“恨不归”三字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无奈,他渴望能够亲自前往中峰拜见许尊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寄许尊师》是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表达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诗歌。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许尊师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贬谪期间或游历山水时的孤独和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