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剪辑,大众或多或少都是有些许印象,不过大家的普遍印象中“剪辑”就是一个加特效、字幕、转场动画的技术;谈起剪辑能够对电影产生多大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在故事架构、镜头拍摄、演员演技等因素稳定时,剪辑似乎就是一个按图索骥的存在,对电影最终的呈现影响不大。
现代电影艺术的创作过程包含着三次再创造:
第一次的“开始”和“创造”,是剧作者的影片构思和剧本编写,把整部影片的视觉、听觉形象以文字形式落实在纸面上;
第二次的“开始”和“创造”,是导演的总体构思和执导拍摄,将文学剧本的全部文字形象转化为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用摄影机、录音机将影像和声音分别摄、录在胶片上,或一格一格地拍摄下来,完成前期摄制的艺术再创作,由此充实、丰富了第一阶段创作的文学剧本内涵;
第三次的“开始”和“创造”,是导演和剪辑师的共同创作,通过剪辑,把根据分镜头剧本所拍摄的原始素材画面和收录的原始素材声音,按照运动规律的合理性,组接成可放映的完整的银幕映象。
可以说剪辑师是掌控电影成品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现在国内大部分的导演都会对影片的成片剪辑把控严格,试图把自己的所有的想法都灌输到剪辑当中,此时的剪辑师就变成了真正按图索骥的工具人;
但是姜文、张艺谋、冯小刚等国内著名的导演,就会把剪辑的权力交给剪辑师,如:张艺谋御用“金剪刀”之称的杜媛剪辑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冯小刚的御用剪辑师”的肖洋出道就剪辑了《非诚勿扰》;姜文的御用剪辑师处女座就会《鬼子来了》等。
导演全权掌握剪辑权和放管两种态度做法,都显示了剪辑这一项工作对于电影整体起到的巨大作用。
不同导演剪辑剪出的作品,观众接受度自然也是不相同的,这里我们拿前些年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正义联盟》和《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扎导版《正义联盟》与《正义联盟》的剧情大差不差,主线剧情依旧是:地球危机——组建联盟——复活超人——背水一战,但是最后电影的整体视感却像换了一部电影。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扎导版《正义联盟》口碑爆炸的意义远不只是一个高分,一部超英电影的成功可以概括的,它是超英和粉丝、导演和华纳的共赢,更是21世纪漫改影视圈最值得纪念的胜利。
至于为何两版的《正义联盟》的口碑差距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为尾灯版“烂”得太过彻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扎导版“好”得足够出众。足以可见不同的剪辑风格与思路,对于成品电影的影响。
这里是知言合一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