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贾樟柯的首部长片《小武》获得了8个奖项,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从而一举成名,该片也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2006年自编自导的剧情片《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现如今他导演的电影作品有:小武、 站台、任逍遥、 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 山河故人等。
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隶属于第六代导演的行列中,那么他的身上和他的电影中就包含着第六代导演大致的风格、思想以及观念:
第六代导演在生长阶段几乎没有受到过“文革”时期所带来的思想影响,这是他们与第五代导演之间时代的隔阂与区别,所以他们体会不到“文革”给解放思想、自由意识带来的冲击与危害;在他们真正成长,接触知识与社会的时候则是“改革开放”事情;他们见识到了国家在一个时代的重大变革与改变,新潮思想、观念、文化冲击着过往维持了几十年的旧体制、观念。
而正是这种新旧交替、改变与保守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
贾樟柯的风格
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接受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影响和熏 陶。
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
他们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
①人道主义思想,他们的创作原则是忠实地反映历史真实和现实的生活真实。为了加强真实感,新现实主义电影时常邀请非职业演员来饰演角色,影片中人物的对白也常使用地区方言。
②能够尖锐地提出了问题,却不能提出问题的根源,找不到解决办法,因而电影中往往流露着哀伤情调。
因此贾樟柯将社会原生态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影视材料来源,通过对普通人的塑造和对故乡的描写,从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小县城最真实的社会面貌。
在贾樟柯的电影叙事中,他常采取一种类似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和非职业演员出演,以此增强影片本身的现实感染力等。
在电影叙事中,贾樟柯并没有采取主流社会的叙述视角,而是采用边缘化的视角,讲述一个小偷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展示了当下社会底层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
在影片《小武》中,我们看到,整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可以说没有任何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叙述的故事既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也没有戏剧性高潮,更没有完整的结尾,整部影片由三个平淡 无奇的故事缀合而成,旨在讲述当今社会进程中,以 梁小武为代表的社会底层民众,被激烈的社会竞争 所抛弃,沦为社会边缘人物,过着为主流社会所不容 的生活。梁小武最珍贵的东西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首先是友情,接下来是爱情,最后是亲情,梁小武一无所有了。
从“故乡三部曲”到《三峡好人》,大多数是长镜头和固定镜头,用这种特殊的与传统电影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展示影片中人物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里是知言合一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