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遇到太多债权人朋友跟我诉苦,说好不容易打赢了官司,结果到了执行阶段,被执行人名下却空空如也,感觉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心里那个憋屈啊,真是难以言表。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聊一个让很多债权人头疼的问题:被执行人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才算得上是“财产转移”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里面的门道可不少,稍不留神,可能就被对方给蒙过去了。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知道欠钱的人之前还挺有钱的,结果一到法院执行,他就说自己一贫如洗,甚至还哭穷。但你心里清楚,他肯定没那么简单!说不定早就偷偷摸摸地把财产转移走了。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行为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呢?别急,我这就结合我多年的办案经验,给大家分析分析。
先给大家设个悬念: ①你觉得被执行人把自己的房子低价卖给他的亲戚,算不算财产转移?或者说,②他突然把一大笔钱存到了他年迈父母的银行卡里,又算不算呢?再或者,③他干脆把公司经营得好好的,突然宣布破产,这又算不算呢?
是不是有点懵?别担心,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在我的经验里,被执行人常见的财产转移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第一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直接转移资产。
这包括将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股权等直接过户或者转让给他人。这种行为往往比较明显,但被执行人也可能会耍一些花招,比如:
(1)低价转让: 明明价值几百万的房子,以几十万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亲戚朋友。这种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交易,往往是财产转移的信号。
(2)赠与: 直接将财产无偿赠送给他人,尤其是近亲属。虽然法律允许赠与,但在执行阶段,如果明显是为了逃避债务,很可能被认定为恶意转移。
(3)提前还款给特定关系人: 比如,明明还有其他债务没还,却优先把钱还给了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朋友。这种选择性还款,也可能被认定为财产转移。
2️⃣第二种,通过看似正常的交易来掩盖财产转移。
这种方式更隐蔽,需要我们债权人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1)虚假诉讼或仲裁: 被执行人可能串通他人,通过虚假的诉讼或者仲裁,将自己的财产“输”给对方。比如,明明没有真实的债务关系,却通过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决,将财产转移到“债权人”名下。
(2)变更企业股东或出资比例: 如果被执行人是公司的股东,可能会在执行前通过变更股东或者减少自己的出资比例,来降低自己在公司中的权益,从而减少可供执行的财产。
(3)离婚析产: 有些被执行人会通过虚假离婚,将大部分财产分割给配偶,从而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审查离婚协议或者法院判决的真实性以及财产分割的合理性。
(4)虚构债权:被执行人故意虚构合同、伪造债权,以此转移资产。比如将应付款项转至“第三方”,再伪造“欠款合同”掩盖真实目的。实务中,这种“借债还钱”的做法往往被认为是规避执行的伎俩,债权人只要能证明交易背景异常,证明双方并非真实经济交易,法院也会认定为财产转移行为。
3️⃣第三种,一些比较“高明”的转移手段。
这些手段往往更具迷惑性,需要更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调查能力才能发现:
(1)购买高额保险: 有些被执行人会在执行前购买大额人寿保险,并将受益人指定为自己的亲属。虽然保险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但如果投保金额和缴费能力明显不符,且发生在执行临近时,也可能被认定为财产转移。
(2)投资到难以查封的领域: 比如,大量购买虚拟货币、艺术品、古董等流动性较差或者难以估值的资产,试图隐藏财产。
(3)设立空壳公司或者关联公司: 被执行人可能会利用自己控制的多家公司之间进行不正常的资金往来或者资产转移。比如,将盈利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亏损的关联公司,或者以不合理的价格将资产在关联公司之间倒手。
(4)临时隐匿或转移账户资金:对于银行存款、投资资金等流动性较强的财产,被执行人常采取“临时停用账户”、“频繁更换账户”等手段,试图隐匿、转移资金。法院在审查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察银行流水、账户归属、资金流向等证据,认定是否存在恶意转移资产的目的。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种操作最为隐蔽。
以上是比较典型的转移财产行为。那么,作为债权人,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这些财产转移行为呢?⭐
我的建议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被执行人的动向,尤其是在诉讼阶段和执行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变化: 留意其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账户、股权等是否有异常变动。
❖ 调查被执行人的交易记录: 关注其是否有大额资金流出、异常的资产转让或者不合理的交易行为。
❖ 了解被执行人的家庭和社交关系: 注意其是否与亲属朋友之间存在频繁的大额资金往来或者资产转移。
❖ 收集相关证据: 如果发现可疑的财产转移行为,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比如转账记录、合同、协议、公司登记信息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你发现被执行人可能存在财产转移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律师可以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比如申请撤销权诉讼、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等,最大限度地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悬念:
① 被执行人把自己的房子低价卖给他的亲戚,通常会被认定为财产转移。 因为这种交易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且发生在亲属之间,具有逃避债务的嫌疑。
② 被执行人突然把一大笔钱存到了他年迈父母的银行卡里,也很有可能被认定为财产转移。 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比如存款金额、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年龄和收入来源等。如果明显是为了规避执行,法院可能会要求其父母提供资金来源证明。
③ 被执行人如果通过合法经营不善导致破产,通常不属于财产转移。 但如果存在恶意转移资产、虚报债务等行为,则另当别论。

记住,识别和认定财产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 作为债权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及时发现并采取行动。不要让那些企图逃避债务的人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