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声界可不太平。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直被捧上天的德云社,后院竟然着火了!
这事儿还得从一位名叫小黑龙的学员说起。
谁能想到,三年多前,他还只是个在短视频平台混得风生水起的段子手,如今却成了控诉德云社的“叛徒”?
德云社“黑幕”大曝光!
要说这小黑龙,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三年前,人家在短视频平台上有20万粉丝,靠着搞笑段子,一个月也能挣个上万块。
可谁让他有一颗想说相声的心呢?
2022年,德云社“龙字科”全球海选,那阵仗,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小黑龙也想试试,结果初试就给刷下来了。
但他没放弃,硬是连续三个月@德云社高管,结果还真让他给@成功了!
德云社董事长王惠慧眼识珠,给了他一个机会,但条件是:必须注销所有社交账号。
小黑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心想这可是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啊!
“画饼”招生,坑惨学员?
可谁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掉进了坑里。
签约后的1000多个日夜,小黑龙和其他“龙字科”学员,感觉就像被关进了德云社版的“楚门世界”。
说好的大师课,变成了每月两节的录播网课;承诺的“梯队培养”,实际上是按家庭背景划分三六九等。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份长达37页的经纪合约,里面明文规定:禁止私自接活、禁止公开吐槽、甚至连在非指定餐厅聚餐都不行!
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为了进德云社,几乎掏空了积蓄。
结果呢?
发现同期进来的“关系户”,早就开始登台商演挣钱了,自己却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这时候,他们才明白,自己是被德云社给“忽悠”了!
“关系户”横行霸道?
小黑龙的遭遇,其实不是个例。
早在2010年,何云伟出走的时候,德云社就被爆出“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争议条款。
2016年,曹云金更是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揭露了德云社“月薪4000却要承包师父全家家务”的畸形师徒制。
如今,小黑龙的遭遇,就像是历史重演的铁证。
德云社一直想在传统戏班和现代企业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它要求学员遵守“三年坐科两年报恩”的老规矩;另一方面,又用天价违约金来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这种“双标”的做法,在郭麒麟、岳云鹏这些嫡系弟子身上或许行得通,但对于海选进来的“外来户”,简直就是一种慢性折磨。
更让人担心的是,德云社近五年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师资储备。
说白了,“龙字科”的招生,本质上已经成了一种收割流量的商业骗局。
事件发酵72小时后,德云社官方微博依然保持沉默,这种冷处理的态度,激起了更大的反弹。
一位知名的娱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何云伟到曹云金再到小黑龙,德云社每次危机公关都像是在复刻十年前的话术。
”
现在,吃瓜群众分成了三大阵营:传统派痛斥“戏子无情”,维权派力挺“契约精神”,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等着郭德纲写新段子反杀。
这场“罗生门”背后,折射的是整个传统曲艺行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郭德纲这次还能“刚”吗?
当小黑龙在直播间哽咽着说“三年青春换不来一次登台机会”的时候,德云社这座相声帝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地基松动。
那些被光环吸引的年轻人,开始醒悟:所谓师承名门,可能只是资本游戏的华丽外衣。
那么,这场维权风波,究竟是又一场师徒反目的狗血剧,还是揭开行业黑幕的导火索?
我觉得,德云社这次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公关危机,更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运营模式的机会。
如果继续抱着老一套的师徒制不放,恐怕只会重蹈覆辙。
只有真正尊重契约精神,才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
与其想着如何“清理门户”,不如顺应时代发展,完善经纪制度。
毕竟,留住人才,才是德云社持续发展的根本。
就像郭德纲自己说的那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但时代变了,江湖规矩也该变变了。
如果一味地“刚”,恐怕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这场风波,或许能给整个曲艺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传统文化要发展,不能只靠情怀,更要靠制度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希望,才能让相声这门艺术,真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至于郭德纲,52岁的他,这次是真的遇到了麻烦。
但能不能化险为夷,就看他怎么选择了。
这场大戏,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10xxx12
想想“你来我家干什么”这句话,在看这篇文章,嗯非常完美